相遇是缘

作者:墨舞红尘管理员       2015-03-09  

有梦想、并愿意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前段时间有句话刷爆了朋友圈,那句话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带着对文字的热爱对梦想的憧憬,让我们一起走进《相遇是缘》,走近小晓追梦,走近她的文学梦,此次访谈不问问题,相信通过读者的读后感,作者的后记,以及作者女儿的话,会让我们更客观更真实的认识作者其人与其文。

  小晓追梦:曾任墨舞红尘散文组管理员,原名陈小平。1967年11月出生于浙江温州。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十年来坚守着文学梦,作品分别录选《平阳文学三十年》、《江宁作家》、《巴中文学》、《新世纪边缘诗人作品选》、《平阳文艺》等期刊杂志。

  《相遇是缘》是小晓追梦的第一本书,倾注了作者十年心血。2014年年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归类:文学.散文。定价28元。

  需要收藏的文友可与作者联系。作者QQ号:54243064,手机号码:13566191598


  读者的话:女性的情感是细腻和婉约的,如果说细腻和婉约是《相遇是缘》的主旋律,那么活泼、自由、率性、则是跳跃在主旋律中的音符。生命之美,美于情感;文章之美,也美在情感。该书不管是“生命之歌”还是“岁月留痕”以及其他部分,都是作者生命、生活真实且鲜活的记录,而在所有这些记录中,又无不洋溢出作者浓厚的情感。友情、爱情、亲情、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笔触,逐一花开、弥漫……


  作者的话:多年前,在文学网站上玩得风生水起时,就梦想着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终因力不从心,不了了之。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愿望被朋友从内心深处撩拨了出来,才发现,十年间从来就没有放弃过。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字,都是这十年里的喜怒哀乐。曾经喜欢找朋友唠叨的我,一旦对外界产生了排斥,性情大变。文字就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拿文字取暖的日子里,我是幸福而快乐的。即便含着泪写完文,回头去读,读着读着就笑了。一个人的世界疯疯癫癫,全身心的耗在文字上追寻着自信,乐在其中。直到认识了文协主席任泽健老师,我不再在文学网站上打发空虚和寂寞,全身退出了网络,在现实里结交文友。从此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任泽健老师鼓励我去平阳报投稿,第一时间告诉我文字上报的消息,那种激动和感激真的无语言说,虽然之前已经在各刊物上发表过诗歌、杂文、散文和小说。当任泽健老师对我说:“出本文集吧。”我突然间激动得想哭,那是我内心深处不敢触碰的梦,我没有勇气去实现。一年后,再一次在朋友的提议和鼓励下,我终于迈出了自信的一步。

  与文学相遇,早在十八岁上高中时。本地有个《浪潮》诗社,发表过我的校园诗歌,而且我还是诗社的会员。懵懂的青春里能留下这样的记忆,现在想起来真是件很美好的往事。不曾想,我四十八岁时要出散文集,真像活在梦里。

  在张君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建议下,一年多时间里,我断断续续、认认真真修改。因水平有限,自知不足,也曾好几次打退堂鼓。这一年多时间的修改,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严谨性以及对待文字的态度。十年前与十年后对待文字的要求不一样,过去写的东西,拖沓不精练,这是我写作最大的毛病,修改起来自然很费力。

  在文稿整理接近尾声时,面对“爱女札记”部分发愁。若是狠心砍掉“爱女札记”,那出书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头疼的是这些札记却是最初的流水帐,没有章法可循,没有艺术性,纯粹的无病呻吟,虽然充满着母亲对女儿的爱,但朴实无华的文字却淡如白开水。当初在网络上写字从来没想过十年后要重拾这些文字,做梦也不曾梦见现在要让它们结集成册。写字纯属好玩,或者说是压抑的生活所释放的情绪。

  不管怎样,我尽我的努力,直到完成文稿的全部修改,也算是给这十多年“我手写我心”的一个交代。友人的鼓励和帮助,终于让我梦想成真。面对朋友在文稿上用红笔细心的圈圈画画以及留注的建议和意见,心潮起伏。有友如此,任何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读着多年来写的文字,如同听到女儿弹奏的悦耳的钢琴声。很感激追梦的路上,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人女儿和爱人给我的鼓励和支持,还有许多挚友的相助,才得以让我的文字结集成册。林立远老师花心血为我的文稿排序、修改、校对,孔晓年兄弟一次又一次帮我整理稿件。两位友人的笔迹在我的稿子上留下的每一个圈和点、每处的红色标示都像一个个音符跳跃在眼前,那是温暖的乐曲,那是鼓励我前行的美妙的乐章。温作市老师花费他宝贵的时间为我设计装帧,亲笔书写“相遇是缘”。还有那些百忙中花时间阅读文稿为我写读后感的文友们,感动无时不在。

  人生就像一首钢琴曲,随着序曲和音色的不同,或喜或悲。我会努力用我的文字敲出纯净美妙的音符,为生活增添温馨和喜悦。

  陈小平2013年秋夜记于鳌水江畔


  女儿寄语:每位妈妈在成为一位妈妈前,首先是一个女人。相对于“妈妈”这个身份的忘我、坚强及无私,作为一个女人的她们则是理所当然地拥有着汲取、占有、娇柔、幻想等等的权力。陈女士作为其中一员,自然透露着这一人群的特质,且在我眼里,将这一系列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避免不了逐渐被磨平棱角,逐渐走向平庸,逐渐忘却曾经的梦想,逐渐折服于世俗的生活这一系列怪圈。说实话,在我刚接触这些道理和现象时,曾经的陈女士是第一位被我代入的人,原因很简单,最亲近的人总是最容易“中枪”。对我而言,她99%的时间就是老妈,一个计较柴米油盐的老妈,一个从头管到脚的老妈,一个从早吵到晚不喘气的老妈。这么“惹人厌”的形象想让我更加神圣崇拜地看待她着实挺难的。

  不过不知道是距离产生美,还是陈女士在少了我这个捣蛋鬼在她眼前瞎晃之后,哪天撑着下巴顿悟了,竟然玩起文字来。刚知道的时候,我还真是不屑一顾,所谓第一印象尤其重要,况且这印象还在我这日积月累了这么多年,我就想着整天只知道瞎扯的老姑娘能写出什么东西来,顶多也就是流水账瞎比划,还没有自知之明地在各种网站上瞎贴。可经过那么些日子的潜伏,我发现有点不对劲了,陈女士竟然在各报纸期刊上发起稿来,还一篇接一篇地。于是好奇心驱使下我就背着她拿了几篇刊文瞅瞅,虽说吧看自己人写的东西总有那么些怪味儿,且陈女士的文字大多属于叙述型、朴实无华的风格,但不可否认,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反正暂且不能再在思想上诋毁她了。之后慢慢地开始默默支持陈女士的墨宝出产,觉得她终于发展出了这么个兴趣爱好不容易。

  直到前段日子,陈女士告诉我她要出本书,这可有点吓到我了。我寻思着这好像不仅仅是兴趣爱好了,看样子是当成半个事业在做呢!暂且不论结果,就冲要出书这么个念想,我发现我老妈看样子有点不走寻常路,无论到处是辙子的生活将她打造得多么世俗化,至少她有梦。成功人士毫无意外是很多人崇拜的对象,但对我而言,有梦想的人,并且一直能坚持梦想并努力将其实现的人也必然是倍受崇拜的对象。陈女士从一开始的碎碎念到现在所谓的大作,其中的进步及艰辛可想而知。虽然没有一直关注她在文学这条路上的成长,但从她的生活态度上,我亲眼目睹了其热情、坚强及不服输的一面,相信也一定是凭借着这股力量才让她的梦一直得到支撑吧。陈女士,我很看好你噢!

  女儿2014、1


后记:回到前面的话,人是需要有梦想的,难道不是吗?

关注官方公众号,方便下次阅读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

我来评论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