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舞红尘中文网 > 短篇作家访谈 > 明月清溪,缠绵歌者

明月清溪,缠绵歌者

作者:墨舞红尘管理员       2015-09-23  

一、前言   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个曾在职场相识的朋友,邀请我注册墨舞红尘网站,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所在,迟疑很久没有行动,但被拉入群,我也就乘机观察动静,看个明白,很少说话。有几次看大家闲聊,很感兴趣,便参与其中,不想被总编吟湄老师邀请,问我可否做该网站的编辑,我实话实说,没做过,不敢轻举妄动。吟湄老师说可以试做一个月,不行再撤,也没什么损失。想来也是,便在她指导下试做【杂文】版的一名实习编辑,不想这一试,就到了现在,也就对网站的一些著名的作者有所接触和了解了,虽工作有些辛苦,但真是获益多多,远大于劳作,便也安下心来。   后来,由于网站工作的需要,眉心被调整到【红尘鉴赏】版做编辑,在这里,我遇见了好多才气非凡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等。其中有梁星钧、火飞娃、夏冰与高骏森,我们同在【鉴赏】版共事,梁老师是我们老大,在这些人中,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高骏森了,因为眉心有不少文字都经他的审读与编辑,每次编审,他都特别认真地写编者按,同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与支持,有时操作不当啊,打错字啊,甚至是标点符号啊,他都一一纠正,绝不马虎。   说了这么多…… 也许你会说“高骏森究竟为何许人也?赶紧进入正题吧!”今天,眉心就带各位去做个采访,让我们对这样的诗人、才子来个全方位的了解。   受访人:高骏森   采写人:五出眉心   时间:2014年12月15日晚19:300——22:30   采访方式:QQ聊天方式  阅读印象式   二、采访录   五出眉心:骏森,你好!眉心跟你做个采访,可以吗?   骏森: 眉心好!感谢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为我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做访,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骄傲,更多的是我的感动。   五出眉心:   应该说,眉心在网站接触到的作家不多,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忙,上来少的缘故;抑或是自己的性格所致。但,你是眉心接触较多的一位(虽未曾谋面)。原因有二:其一,我们共在评论部做事,比别人自然走得近;其二,你的作品,量大,质高,早已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眉心只是其一。   眉心想代表广大读者提几个问题,以释心中悬久未解的疑虑:你的诗,在清新隽永中,总会流露出淡淡的愁思,也会涌出些许的沧桑之气,但这又不是你诗歌的主调,所以眉心与大家一样,觉得你作为一个诗人,有些神秘,不知你那每一行诗句的背后都隐藏着怎样迷人的故事。现在,可以请你介绍下自己的经历与现状吗?   骏森:   我的故事雷声大雨点小。雷声大,主要是我的出生环境与成长经历在普通人眼里是很难以想象的,经历了常人没有过的经历,说出来,有些震撼,这震撼,不是伟大,而是苍凉、悲戚。雨点小,是因为苍凉与悲戚的背后,我也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我的母亲姓高,湖北人,父亲姓冯,重庆人。因为外公外婆没有儿子,母亲又是他们的长女,外公外婆便把母亲放在家里,从外地招了一个女婿来上门,目的就是为了等自己老后,能有人赡养,但最关键的,还是为了后代姓氏的延续。适得其反,我的父亲从上门做了女婿后,这个家庭就一直没有平静过。我是1983年出生,家庭矛盾从1982年开始。   我父母婚姻的结合真的是一场错误的悲剧。这悲剧的对象,不仅仅是在我母亲身上,我的父亲,也是受害者。这当然也牵连到了上一代和下一代。   我的母亲是新三届1977年毕业的高中生,能写会道,在我们家乡是非常有名气的一位才女,但因为命运不好,被迫沦落到农村。我的父亲听说是一个小学一年级都没有毕业的人,幼年父母双亡,生性敏感、多疑,脾气嚣张暴戾,一直以流浪为生。在流浪的途中,拜了一位木匠师傅跟着学手艺,手艺学到半生不熟时,他便跟师傅不辞而别,带着这门半生不熟的手艺闯天下。1981年,他流浪到我们湖北省远安县,1982年5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跟我妈妈组合成了一个家庭。组成家庭后的第二年农历正月十六,我出生了。母亲生我时是高度难产,遭了很多罪。   就在生下我后的第七天,为了上户口,在姓氏上父亲跟母亲发生了争执。按理说,女婿上门,小孩出生后,理应随母姓。听说结婚前父亲在我外公外婆面前表白的很真诚,但生下来后他就反悔了,听说儿子要跟老婆姓,他马上就露出狰狞的面孔,去母亲的襁褓中要一脚把我踩死,理由就是母亲文化很高,在当地很受人尊重,怀疑母亲之前跟别的男人有染,说这个孩子不可靠,踩死了再生一个。正在危险时刻,我的大姨(母亲的大妹妹)及时赶过来,从母亲怀中抢过我跑了,才抢救了一条命。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的大姨当时才16岁,初中还有半年就毕业,但她为了自己的姐姐,为了我这个外甥,含泪放弃了优异的学业,酿造了她一生的悲剧。母亲也因为受到严重的精神刺激,加上身体营养不良,一病不起,这一病就是三年。   为了我生命的安危,母亲和大姨商量,决定把我的姓氏随父姓,取名刚。意喻为,高家一直都没有一个男孩,这次姓冯的刚进家门,就带来了一个男孩儿,这是一种吉祥,希望这个孩子跟着冯家的姓在高家能健康、聪明、快乐成长。当我的外公听说自己的孙子跟女婿姓后,非常气愤,对他的两个女儿是非常大的意见。但我的母亲跟大姨一直都忍气吞声没有说什么。就这样,因为姓氏,我在家受到的待遇不是很好。冯刚这个名字从出生后就一直在用,直到2003年。我20岁那年,因为在家跟父亲发生了一场非常大的矛盾,我一气之下跑到派出所,将姓名改了过来,随母姓,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姓名——高骏森。至于名字的来历,我在我的诗歌《自画像》里面通过诗歌的形式有解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那里共写了三个名字,分别是我的曾用名冯刚,我的笔名心旷,我现用名高骏森。这三个名字都是在讲述我的故事,上下是衔接的。   母亲病中的三年,父亲无声无息地离家出走了三年。三年里,因为母亲没有受到父亲的精神与肉体的虐待,病慢慢好了起来。三年里,我一直跟外婆和大姨生活。三年后的年底,父亲回家,将房子从人口密集的村庄搬到了一座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偏僻山林,那儿缺水缺电,用煤油灯照明。从我四岁开始,煤油灯就一直伴陪我到初中毕业的十七岁结束。这段漫长的日子里,我一直和电灯无缘,更不用说电视了。和煤油灯的恋情以及故事,在我的散文《煤油灯》里面有记载,曾感动过很多读者。   母亲和父亲在这座荒凉的山村几乎是天天吵架、打架,也打我。因为我们居住的地方方圆无人,父亲打母亲的手段极其残忍,用树枝抽,用煤火烫,把她按到野外泥坑里蹂躏……我为了救母亲,经常赤着脚抹黑在山林跑,要跑很长时间去外面向人求救。后来,父亲阻止我去找人,每次跟母亲闹架的时候,当我跑出去了,他就追过来要把我杀掉。1994年,那年早春半夜,天气很冷,父亲又在打母亲,我又跑,父亲这次追赶了我很远,最终没有追上,回来后把母亲按在泥坑里不断蹂躏,我也因为受到严重的惊吓,不敢走路,都是从新坟上爬的,当11岁的我爬到大姨的住处时,她刚开了门,我就晕死了过去,然后就是连连不断的噩梦,这噩梦直到今天,每年都会犯一次。95年5月,父亲犯罪,进了监狱劳教五年,当天晚上,母亲也跟着离家出走去了广州,我跟妹妹便跟着外公外婆生活。那年,我12岁,上小学五年级,妹妹7岁,读一年级。   因为家庭的特殊环境,我每天读书都是提心吊胆的,父亲经常要烧我的书,而且,我所用的文具几乎都不给我买,一支铅笔,还要用菜刀分成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每次只能拿其中的一小节去写。学费也是最后一个才交。每次去交学费,父母都会去学校跟班主任闹一番,所以,我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怎么喜欢我。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后,家庭的暴力是消失了,但外公的脾气非常古怪,这在我少年转变青春期的成长史上,创下了深深的不可愈合的伤口。初中毕业,我便被迫辍学,出来浪迹天涯了。   因为童年没有任何玩伴,也没有任何书籍可读,每天都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牛和狗便成了我最忠实的好朋友,以及山上的花草树木都是我倾诉的对象,因为跟大自然靠的太近,走的太亲,加上外婆对我的疼爱,以及周围邻居那些老人对我的照顾,让我有了一颗感性的心,把这些所有的结合起来,就产生了现在你们所看到的我诗歌的风格,以及,让你们摸不透我这个人的神秘之处。   这些文字只是我故事中的万分之一,即便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述尽。   另外,我必须要补充一点,对于父亲,虽然他做出了这么多让人难以原谅的事情,但我一点儿都不恨他,因为,他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奔涌的热血;我也理解他,只是,我无法接纳他这种思想与做法。我也知道他对我的爱,只是方法用错了。2012年新春刚刚过完,他就带着满身的仇恨与无助,还有辛苦与孤独,以及心灵的创伤,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他在世时跟所有的亲人都成了仇人,没人理他的,身边只有我跟妹妹俩人,我们也不怎么懂死人的后事安排,所以,父亲走后,在外公的指导下,我们很草率地将他下葬了。父亲走的当天上午还给了我最后一个电话,但我拒绝没有接听,我以为他又是来找我麻烦的,真的,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是他在人间跟我做最后的道别,而我却这么的残忍!因为我在外地,所以,我赶回家却晚了一步,回去后连骨灰都没有看见!下葬后,在我准备离家出门时,去跟他做最后的道别,我跪在他的坟前哭的站不起来。是的,我能原谅我父亲所有的罪过,但我也更希望他能宽恕我这个儿子,我,是真正爱他这个父亲的,只是他太不相信我说的话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太少了,隔阂太深了。这些在我的散文《向前一步,退后一步》里面有详细描述。   五出眉心:   对不起,骏森,眉心不知深浅,竟提了这些让你感到很痛苦的问题,想一想我都深感内疚与不安。我真地不知道会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一段经历,真是任凭谁也不忍回首,也不愿意回首的。看着你的文字,我的心里一直涌动着不平的浪涛,眼中早已蓄满了泪水……真的,值得庆幸的是,骏森没为环境左右,成为流落街头的孤儿,却能从孤苦落魄的境况中自我崛起,成为新时代的一位很了不起的诗人,这更令眉心尊敬与佩服,我真地想像不出你是怎么坚强地走过这段人生低谷的。骏森,你的经历让我感到特别沉重,让我们再换个话题吧。   还是说说你的诗吧。我们大家都很喜爱你的诗,都觉得你的诗写得深情、唯美。说实话,读你诗的感受,那可真叫一个美: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诗情美。实现了古人作诗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想境界。能谈谈你是怎样做到的吗?有没有创作秘绝?   骏森:   关于这个问题嘛,在上面的叙述里我基本上已经回答了。   说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想起苏东坡对王维诗歌与画作的评价。王维是唐朝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诗意空灵,意境悠远,被人们称为“诗佛”,具有浓郁的禅味。虽然千年过去了,但直至今日,他的诗歌仍被人们喜爱,当然是源于这样的一种至高至上的境界,非一般人能做到。而我,在所有古诗人中,王维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我的许多诗歌作品,都是取用了他的画面和意境,还有心境。我喜欢他《送元二使安西》里面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喜欢他《山居秋暝》里面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喜欢他《终南别业》里面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喜欢他《鸟鸣涧》里面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有太多这样意境空灵悠远深邃的作品,太让我喜欢了。写作中,我追求这样的意境;生活中,我向往这样的环境;人生中,我渴望能有这样的心境。所有这些元素的综合,就构成了我作品的风格。我的作品,确实受王维诗歌的影响很深。但是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八个字,是万万不能用在我身上的,因为,我目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与境界,更不能和王维相提并论。还有一点儿,就是我的诗歌在美中缺少了凝练,我一直要求别人写诗讲究语言凝练,但自己总是做不到。你们可以认真的去读读我的作品,一开始读,确实感觉很美,但是如果再读,反反复复的读,就会发现,这美太轻飘了,经不起考验,它跟一个汉字一样,被人写的太开了,本来是一个字的,却因为写者写的太开,被人误看成了两个字。这个缺点,我正在改进中。   关于这样诗歌的写作,其实没有什么秘诀。主要是看你的诗心属于哪一种,再就是看你写诗的时候心静不静,脑子中想的是什么,浮出的画面是什么,然后就会在你笔下生出怎样的文字。我最早读的诗歌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还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坦率的说,我这人,文字有些徐志摩的风格,因为,我受他的诗歌《再别康桥》影响很深,也就是因为他这首诗歌,让我爱上了写诗。我曾经模仿过他的这首诗,写过我的打工生活,本来是一首很优美的爱情诗,却被我写成了凄凉的味道,但一样朗朗上口,那时是2004年。再就是我喜欢听山水轻音乐,《高山流水》、《云水禅心》、《秋水悠悠》,这些都是我非常喜爱的曲子。诗歌是用来朗诵的,朗诵就必须要借助于音韵寄情于山水,所以,音乐少不了,风景少不了,这些所有的合一,就构成了“诗歌”二字,有诗有歌,才叫诗歌。   五出眉心:   骏森,你说的太好了!受益匪浅啊!你对自己的文字,蛮清楚啊!的确有王维山水诗的清新与空灵之气,也的确有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深情与激情,更有清溪激石的优美音韵。看来,能让自己文字成诗成画、音韵优美,形成优秀作品,不但要有一颗灵秀的诗心,有一种非凡的想象力,而且还要热爱生活,多读美诗,多赏音乐,再就是能像你一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奋求实的创作态度吧!   如此看来,你能写出这样诗情画意的作品,绝非偶然。当然更离不开你丰富的生活阅历与创作经历,以及你作为诗人很高的文学天赋与才力,更离不开你创作的宗旨与原则,对吧?眉心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骏森:   其实这也没什么奥秘。前面我已经说过,我是一个没读多少书的人,至于我的诗歌为什么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诗人天赋,我表示可以默认一下,身体里面应该具备这种细胞吧,这是先天性的。但是先天性的东西必须要经过后天性的升华,才能产生真正的美,否则,那也是虚的。因为,任何一种生命的诞生,如果不经受各种考验,它就没法存活下去。古人说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这么一回事。    至于文学才力嘛,这个我真的没有,我没有读多少书,就拿诗歌来说,很多著名或不著名的诗人我都没怎么读过,像海子、顾城、于坚、舒婷、汪国真、席慕蓉、西川、食指、戴望舒,包括徐志摩,他们的作品,我都读的非常少。所以,在我身上,谈不上文学才力。   不过,在创作上,我是有一定的经历,现做简单的介绍。我所谓的第一首诗是小学四年级时写的,很短,却赢得了老师的好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没一点印象了。而且当时的老师并没有鼓励我写,我也没有将它保存下来,它就这样跟普通作文一样不了了之了。第二次写诗是1997年,我读初二。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星期天返校晚自习上交,不上交就要受罚。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因为我的家庭特殊,写散文要字数,我没这个时间写小说,我脑子不够灵活,不会虚构故事;写杂文,更不用说了;剩下的就只有诗歌,占用的稿纸不多,时间也不长。我就选择了它。我记得我写了一首诗歌《春天的声音》,共四节十六行,当时被语文老师当成宝贝拿在手里反复欣赏,在两个班上和办公室里反复朗诵,兴奋的合不拢嘴,她说她教出来的学生真的了不起,诗歌写的比音乐还要美,最后,她帮我做了小小的修改,发表在校刊上,那个作品后来也因为很多原故丢失了。再后来,我就辍学走进了打工的队伍。因为流浪居无定所,心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写了不少关于打工题材的诗歌和乡愁的作品。那些年,由于工作与我笔下生出的作品,我的人越来越消沉,甚至产生了死亡的冲动,我发现这样继续下去太危险了,于是,开始转换风格,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些部分作品,时间应该到了2010年。    所以我写诗歌,也是什么题材都涉及,除了写自然风景的抒情诗歌外,其他内容的诗歌我也写,比如说乡愁的,爱情的,时下底层打工的等,只是发表在红尘的不多。而且,这些年来,各种环境伴随着我的成长,尤其是小时候烙下了太深的伤痕,以及和大自然太过于亲近的接触等,让我的诗歌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清新自然的美,也不可避免地带着淡淡的沧桑与苦涩。    至于创作宗旨,这些年来,我的诗歌创作好像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宗旨。但我曾经不断强调过,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按了回车键,分了行的文字就是诗,我写东西是为了打发漫漫长夜的寂寞,为寂寞而写,为孤独而写,为泪和痛而写。同时,关于你们所说的我那些美的抒情作品,是为了我的朋友而写,希望他们在烦恼中因为发现了我的诗歌而让自己的心情走进美丽的春天,带来愉悦,这是我的自豪与幸福。你们认为我最美的诗歌,其实,都是我用一颗最疼的心写出来的。   可以毫不犹豫地跟大家说,我诗歌的创作原则就是,作为诗人,活着,我们要拿良心写诗,拿真善美写诗。   五出眉心:   干脆,利落!非常感谢骏森将自己的创作经历与我们大家分享!只是你太谦虚了,这也好,尤其是年青人,低调没错。眉心在这里想更正一个名词,文学才力,它不是指你在文学上阅读了很多的名著,而是指你在文学上很有天赋,拥有无限的才华与能力。这一点,骏森应该当之无愧,因为你的诗歌中已经充分地彰显了这一点。比如说《与春天约会》,《为你写诗》等等。   至于创作宗旨,你说没有,但眉心以为你是谦虚。其实,在阅读你诗作的过程中,眉心已经深深地感觉到,正如你反复强调过的,不要以为“分了行的文字就是诗,我写东西是为了打发漫漫长夜的寂寞,为寂寞而写,为孤独而写,为泪和痛而写”,一句话,“跟着感觉走”,以我手写我心,这应该就是你的创作宗旨,而且,你还是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优秀诗人。这个创作原则,从你的诗作和评论文章中都能得到印证,尤其是前几天我读了你的关于许立志的一些评论文字,感触极深。还记得我当时曾为之写下这样的文字:“就这样,又一个诗人亲手熄灭了他自己仅仅燃烧了二十四年的灯盏!就在他那年青的微光瞬间划过夜空之后,世界依旧归于海一样茫茫的黑暗与沉寂!之后,就有另外的一个诗人从黑暗中爬起,用沉思的灵魂将四围的黑暗擦亮,悲愤地用手一一地指点给我们看,一个年青的打工诗人生存在怎样的环境中,让我们看他的意志是怎样被一点点地摧垮,看他年轻的脖颈是怎样地被一道道冷漠的绳索绞住,直到……你能沉痛地感到:家庭,教育,社会,亲情,友情……一个人再强大,终究是抵御不了社会!良知呢?责任呢?仁爱呢?都被孔方兄同化了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感受一下。   五出眉心:   当然,眉心以为,诗,就是诗人流动的血液,澎湃的生命。难怪你的诗写得那么深情,那么感人。骏森,能谈谈你与诗的关系吗?她,对你和你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骏森:   我们先来用《说文解字》说一下这个“诗”字的结构吧。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字旁,语言的“言”,意味着说话;右边是“寺”,寺庙的“寺”,和尚居住的地方。寺庙都是走出红尘纷扰寻求一份清宁的人居住的地方。走出红尘的人,他们也要生活,要说话,但此时他们的心已如一泓澄澈的秋水,他们歌咏而生,于是产生了“诗”,所以,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有艺术,最有境界的,也是最难理解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它字字句句都是出家人总结出来的警句,他们的话,其实就是为了普度众生。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信息网络翻飞、人心浮躁的年代,如果你还想做一名诗人,理所应当的,就必须要有一颗澄澈的心灵,这澄澈的心灵要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考验,要耐得住寂寞,要抵抗得住外界的物欲诱惑,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生活与诗,还必须得分清。因为,文字可以救国,也可以误国,那么,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谈不上救国或误国,但是,你的文字写出来是要对外发表的,必须要保证给读者带来的是正面影响,让他们能在你的作品中找到生命的力量,找到生活的乐趣,我感觉,这也是文人的担当。担当不只是对社会、对国家。一个国家,也是由人累积起来的,人是有思想有灵魂有语言的,因为有了语言,才有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   我与诗歌当然有着很深的关系。我写诗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不再空虚,希望在诗歌中找到心灵的寄托与皈依。因为,我在外流浪太久了,至今仍是一个人独自飘飘飘荡荡,说心里话,我的心太累太苦太涩太无助,但现实这样,我也没有任何办法。人活着,必须要给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些乐趣,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滥情,似乎除了文字,我没有什么其他爱好,于是,诗歌便给我这个异乡人带来了孤苦中的静美与浪漫。另外还有一点,估计我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具有浪漫气息,再加上我是双鱼座A型血人,这一特征的人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所以,无论在外面再怎么漂泊,我骨子里流动的浪漫血液尽管在减少,但它永远不可能枯竭,只要不枯竭,就一定会有源头活水不断涌来,我诗歌这一美丽中带着淡淡沧桑苦涩的清愁也会永远存在。   只要生命在,诗歌就一定在。尽管,或许以后会有很多种原因导致我停下来不再写诗。但是手不写诗,不代表我心中无诗。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必须具有诗意的栖居,诗歌跟音乐人与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试想,一个没有音乐的国家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一个人没有诗意的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必须燃起一盏诗歌之灯。尽管,你不是诗人,你不写诗,但是你不可能不爱春天,春天就是一首诗,或一本诗集。   五出眉心:   说得好,你可以不写诗,但你不可能不爱春天。          你这一解释,不但让我们理解了你对诗的一种释义,而且让我们懂得,写诗,一定要给自己的心灵留有一块宁静的空间,让她变得澄澈明净,要抵得住诱惑,要耐得住寂寞,甚至让我们知道,写诗就是一种寻找灵魂的归宿,寻找精神的家园。   的确,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诗。没有诗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有诗的生活,到处洒满阳光。我们都渴望我们的生活溫馨、明媚,溢满鸟语花香。骏森,作为新时代的诗人,你怎样看待新诗的发展?她,与生活、古诗词的传承有没有关系?关系又是怎样的?   骏森:   诗是生活,但生活不全部都是诗。我们必须要把诗和生活划分出清晰的界限。哪怕你的职业是以写诗为主,但生活中,也必须要把它们区分开来。因为,生活是实心的,诗歌是空心的。如果不能把它们清晰地划分开来,混沌在一起,那样,这个诗人是非常危险的。“诗人自杀”这句话,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海子、顾城、戈麦、卧夫、许立志、陈超等诗人的自杀,每每谈起来,心都不寒而栗。特别是许立志,他是我的一个诗友兄弟,今年刚刚年满24岁,跟我的身份也是一样,在珠三角最底层的打工者,国庆节留下最后一条博文“新的一天”后,从深圳龙华镇富士康十七楼跳楼自杀,引起了全球媒体的特别关注,给我的打击更是非常之深。因为我给许立志写的一首悼诗,昨天,美国《时代》周刊,加拿大记者,同一名中国记者来到我处,对他,也对我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访谈,谈到了当今务工人员以及诗人之间的话题。所以,诗歌,虽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优美的,空灵的,浪漫的,但我们要知道,浪漫的风景背后也有波澜壮阔的海啸,诗歌一半来源于诗人丰富的幻想,一半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写照,无论是幻想还是现实,都是有一个度的,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很危险。许立志这次悲剧的发生,就是大大的超越了这个度。当然,这个度的超越,也不能完全怪他本身,这和当今时代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这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不仅仅是诗人。这也是当今中国新诗发展所面对的困境。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离不开诗的,这是必然的回答。但诗歌能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占有什么样的位置,这个不是我能回答出来的,但有一点是必需要的,那就是希望国家能多关心、高度重视一下当今诗人的生活与生存命运,毕竟,现在的中国,诗人已经在这个社会没有了任何地位,尤其是民间诗人,农民工诗人,更是值得国家、政府去关注的,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身份很低,职业很低,也正是因为这些低身份的人,用了他们诗意的情怀与勤劳的汗水,才创造出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我们要懂得感激与感恩,国家也一样。   谁都知道,中国的第一部诗集是《诗经》;然后发展到屈原的《离骚》;到了唐朝,诗歌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耸起一座奇异瑰丽的高峰;宋朝是词的黄金时代;最后,到1919年以胡适为领导开创的白话文诗歌,写作到今天自由新诗的创作,这一漫长的历史演变,都是离不开古体诗词意境的衬托。所以,中国现代新诗无论再怎么演变,它始终都离不开唐诗宋词的影子,这是必然的。所以说,现代新诗与古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不相容的矛盾。用我的话说,现代诗歌就是古体诗歌的扩写,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任何约束,而古体诗歌是现代诗歌的缩写,缩写因为要限制字数,所以,它必须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要求也高许多。这就跟一个专门从政的人,工作中他必须要不拘言笑,一丝不苟,而且服装也必须要着正装,西装领带必须要搭配规范,这就是古体诗词。到了晚上下班回来,就要把一身的严肃脱下来,换上自己喜欢的休闲装,露出生活中的小情调,这时候你可以无拘无束,说话也不用那么紧张,露出的微笑也是自然贴切的,这就是现代诗歌。同一个人,不同的两种面孔,你能说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吗?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都要爱,都必须要爱。   五出眉心:   言之有理。虽然生活是诗歌不可缺的土壤,离开了生活,肯定不会产生诗歌;但诗歌却是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也是对生活的充分理想化,所以它处处闪耀着美丽的光辉,绚烂着浪漫的色彩,生活也因之而变得美好,充满希望。但我们不能浮于理想的表面,还应该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才能生活得踏实,这样才不至于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而失望或绝望,对吧。骏森,听君一席话,真地是感慨万千,现代诗的发展的确如你所说,自身到了瓶颈阶段,再加上在客观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低下,以及得不到相应的关注,真地是举步维艰。这倒是难为了像你这样的一些优秀诗人了。   想一想,没有诗的生活是可怕的,没有诗的国度也是没有希望的。新诗源于古体诗词,古体诗词为新诗提供滋养,的确应该好好传承其精华,发展新诗的未来空间。让我们都来爱诗吧,为她拓一片沃土,为她撑一片蓝天!   五出眉心:   感谢你,骏森!这一次采访,真地让眉心大开眼界,获益颇丰。当今社会,我们正处在商业化的时代,可以说无处不商,无不可商,连文学也湿了“鞋子”。请问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作为诗人,我想你的感触应该是特别深吧,也请就此谈谈将来你诗歌创作的构想吧。   骏森:   这一现象对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人来说,的确是一大悲剧。尽管很多从事文学的人都在呼吁,但是效果并不大,我们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这些以文字为爱好,但又不是以文字为生命的人,还是要用一个非常理性的头脑进行自己人生的详细规划,文学创作只是生命之外的生活,在我们没有成为名人时,先把自己的主业做好,等生活完全稳定了,再来玩自己喜爱的文字。就算是生活还没有稳定下来,你又割舍不下创作,也可以去写,但不能走火入魔,文字只能当成自己精神压力上的排遣,这样就没有什么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不为文学而疯狂,或许,属于我的疯狂年龄早已过了吧。   我只是一名写诗的人,不能称为诗人。谈到我的感触,在这里,借这个访谈,我想谈谈我的一点心声。   我这个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中,都是一个低调的人,从2006年6月开始接触网络写诗,一直到2009年6月,三年中,虽然我的作品写的很一般,但幸运的是,无论我在哪个网站,都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好评,这里包括我家乡的远安论坛。正是因为有人对我的长期关注与支持,才让我的写作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今天我们的见面。我很感谢网络里所有曾经支持过我的文友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你对我的这份访谈。三年中,因为我一直是一名普通会员,尽管我被有些人关注,但因为没有任何官职,所以,我的网络生活是宁静的。2009年6月,在好心情文学网站诗歌主编流风的三顾茅庐邀请下,我进了现代诗歌组当了一名普通编辑。这编辑如果不做倒是没事,一做,我宁静的生活就再也宁静不下来了。因为我这个人在工作中是一个太过于严肃认真的人,对待任何作者的稿件,我都是认认真真的审核,无论是发表,还是退稿,我的按语写的都非常认真,从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位作者,包括他们每一首诗歌的排版、标点等,或是有错别字,只要我能修改的,我都会修改,直到没有任何问题了,才发表。如果不能修改,我也会写下我的退稿意见,让作者给予理解、配合与支持,让他们照着我的提议或提示,修改好了再投寄过来。就因为我做了这些,在短短几个月里,几乎所有在好心情里写现代诗歌的作者都知道我这个编辑了,个个都来找我,发邮件,加QQ,要我给他审稿,或修改,或指导,要拜我为师,甚至他们还要求我去给他们审核诗歌之外的散文、杂文、小说,我跟他们一再解释,都无济于事,每天的邮件,都几十到几百封,彻底打乱了我的生活。刚好那时我的工作老总是极力反对我搞文学的,天天在背后抓我,搞的我精神高度紧张,近乎崩溃。   那段时间,似乎是我在文学网络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间,一位在广东白云学院读书的大学生跑到我的工作之地,要拜我为师。后来,我被逼的实在没有办法了,退出了编辑部,退出之前,为了感谢这么多诗友对我的支持与厚爱,我决定跟白云学院的这名大学生合集出版一本我们的诗集,以感谢网络中的这帮朋友,也纪念一下我们网络中因为诗歌相识的青葱岁月友谊。但万没有让我想到的是,这本诗集的出版竟是如此的辛苦,让我丢了工作,丢了爱情,丢了亲情,最后,差点连命也丢了,诗集还是没有出版出来。直到去年四月,在我一位曾经共事过的兄弟支持下,才把这本诗集出版出来,原定是我们两个人的合集,两个人平分的,但当我把合同签订下来后,交了订金,那个朋友就消失了,所有诗集的费用都是我一个人承担,以及一千册诗集的销售。我的工作一直不稳,工资也很微薄,当时我就傻眼了,好在诗集出来后,因为我的为人不错,很多诗友都很支持我,买了不少,勉强让我把借朋友的款还了,但剩下了好几百本书积压在这里。后来因为身体一直不好,工作就没了着落,搞的我现在家徒四壁。因为在外没有固定的居住点,这么多诗集全部堆放在朋友的租房里,估计他在这里也住不了多久了,一旦他要退房,我这500多本诗集,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是好,非常头疼。这本诗集出版后,虽然得到了外界的很多人好评,也感动了很多读者,甚至有好几个残疾人在对生活无望的日子里,因为得到了我的这本诗集,在我的文字里找到了精神的寄托,重新拾回了生活的自信,甚至还有一位曾经在邓小平身边当了几年警卫的叔叔在我的诗集中读的眼泪汪汪,亲自打电话给我。但我毕竟不是名人,所以,剩下的一半诗集,我很想通过眉心对我做的这个访谈宣传一下,能引起朋友的关注,帮我推销出去,给不给钱我都已经不在乎了,只要给我一个邮费就行。这么多诗集,如果最后真的烧掉,心还是会非常痛的。在这里,希望大家能献一份爱心,骏森谢谢眉心,也谢谢大家。另外,我要在这里友情地提示一下各位爱好文学的朋友,如果你的生活不稳、或不好,自费出书,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这滋味,我受够了。   诗集虽然困惑着我,但是,诗歌还是要继续写的,并且还要想办法越写越好,不要因为诗集的积压就放弃了对诗歌的热爱,这是不成逻辑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去拒绝热爱,就跟我们不要因为害怕马航飞机的失踪就永远再也不坐飞机出行旅游是一样的道理。   五出眉心:   原来是这样。看来,一个爱诗的人要写诗,要把自己的诗集推销出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确,谁让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喧嚣的、无处不商的时代呢?又有几个人能真诚地爱诗,倾心地写诗,静静地读诗呢?这样吧,骏森,如果方便,眉心也购一本,一是慰自己喜欢骏森诗歌的心,二是算支持你吧。当然,如果可能,也会尽量帮你宣传,这么好的诗稿,要是废了,真是令人扼腕!   对了,骏森,我忽然想起,你的创作不完全属于诗,在咱评论部,你构筑了一个好大的书斋——心旷评书,相当有特色。能谈谈这个创意是怎样产生与实施的吗?它会不会影响你的诗歌创作?你打算出一本《心旷评书》?宗旨是什么?为什么取名“心旷”?   骏森:   “心旷评书”是一时的兴起。这话要回到2012年夏天,我无意之中提起要给我们家乡作协的秘书长散文写点文字,因为话放出来了,就收不回来,没办法,我就写了,写出来后,效果还可以。再后来,我们家乡前任县政协主席送过我一本他的文集,在家乡文友QQ群里都说看完了要写点东西,没办法,我就又写了一篇。直到2013年的四月,之前跟我有过七年交情的文友履泽在2007年送过我他的一本诗集,要我给他写点评论,可那时的我连写诗都写不通顺,怎么能写评呢?动了好几次笔,都没有成功。后来那家网站倒闭,我们失去了联系,2012年10月,我无意之中发现他进了好心情,而且将写给我的那组诗歌发表在里面,就这样,我们再次取得了联系,甭提有多高兴,没想到几年过去了,他还没有忘记当初对我提出的要求,再次问起,我无言作答,于是,花了好几个晚上,给他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赏析,发出来后,反响很不错。很多人说我比医生的手术刀握的还要准,都争着要我写评论,给我邮寄他们的文集。我是一个很尊重他人的人,只要得到他们的文集了,我看完了都会写一篇赏析或是后感或是书评,至于写的好不好,那是我的能力问题,能力有限,我没有办法,但我写不写,是我的态度,态度决定人品。就这样,我越写越多,到目前有20多篇了吧。“心旷评书”里面的“心旷”二字是我的笔名,这个笔名是1999年读初三时取的,那时候兴交笔友,交笔友就要给自己取一个笔名,我结合自己当时的情况,给自己取了心旷这样一个笔名,它和成语“心旷神怡”完全没有任何联系。至于名字的来历,在组诗《自画像》里面我有解释,之后,我也会专门为它写一篇文章的,这里就不多谈了。   于我来说,写评论和写诗没有任何冲突,而且通过写评,还能给你写诗带来很好的帮助,助你写作的进步。因为,通过写评,你能了解作者作品写作的动态、思想、水平。别人的一篇作品能被你分析的头头是道,这在自己今后的写作道路上,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于出书,有过想法,你猜测的很对,如果真的有机会出版,就以《心旷评书》为书名,但前提是自费我不出,前面已经谈到了积压的诗集,怕了。如果是公费,或者有企业赞助,还是能接受的。但这几乎是妄想,根本就不可能的事。甚至,我现在还在做一个《心旷访谈》,想采访30个女文友,30个男文友,共60人做一本访谈录。如果有机会,等时机成熟了,我想把它出版出来,因为我感觉这个访谈,会对很多人有帮助。这是后话,不多说。   五出眉心:   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骏森,你真地很了不起,不但了解自己之短,而且懂得取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借他山之石来攻玉。看来,你一定会前途无量,加油吧!    骏森,就目前来看,你也堪称网站一位年轻而有名的诗人了。以你创作的经历与才力,外加影响力,在哪里能没有一席之位?能不得到读者的尊敬与拥戴呢?为什么选择刚刚起步的红尘网站呢?请你谈谈对红尘的看法,可以吗?   骏森:   我在百度百科搜了好几年,也没有搜出高骏森或是心旷的名字,我进了若干家新华书店和购书中心,翻遍了所有的新诗目录,也没有在上面找到我的名字,所以,你说我是名诗人,这话不成立,我反驳回来给你,它不属于我,呵呵。   在网络,这几年我也走了不少文学网站和论坛,有的待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短暂,不管在哪里,无论是我写的作品,还是我的人品,都能得到大家的好评,这一点,我感到很幸运,我谢谢大家这多年来对我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朋友们,希望能得到你们的继续支持,同样,我也深深爱着你们,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都爱。包括那些打击过我、诽谤过我的朋友们,我一样爱你们,因为,没有打击就没有进步,这是铁的定律。   说到红尘网站,估计眉心不了解我跟红尘的故事。前面我有提到我是06年6月开始触网写作的,当时的网站叫《原创力量》,我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我是在那个网站开始呀呀学语,蹒跚走路的,它是我真正文学史上的启蒙老师。那家网站的站长叫楚离,编委会以及各栏目的编辑,几乎都是现在红尘里的人,你最尊敬的师姐一碗凉茶就是当时里面的高层管理员,还有曾是刀客,是里面的总编,以及吟媚、小晓追梦,北方的雪狼,下寨龙池等,全是里面的老朋友,包括站长紫衣侯,那时在原创他的笔名叫城市玩偶。后来因为多种原因,编辑部解散了,网站后来也倒闭了,我们就失散了。多年后,无意中遇见我们的老大梁星均老师,他叫我进来当评论部编辑,把地址留给了我,我一点击进来,就感觉非常熟悉,凭着感觉我进了编辑部,一下子就激动起来,这里失散多年的家人全部都回来聚集在这里,我的泪差点掉了出来。你说说,我是红尘的孩子,无论失散多久,无论我现在有多么高的权威,你说,当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后,你会嫌弃她的贫穷与丑陋吗?再加上,红尘虽然起步晚,但根本就不逊色那些资历很深的网站。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交叉口,我记得广州日报做了一则广告,叫做:“比太阳更早,比往年更好”,非常经典的一句广告词。作为红尘网站,尽管起步晚,但里面的管理人员以及编辑的资历都很深,而且,个个都平易近人,都有责任感正义感。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名言警句都昭示着任何一家企业、网站,不是因为大小来决定她的未来繁荣。就像眉心你在我们评论部用的一颗真诚、负责、友善的心来对待每一位作者的稿件,难道你不感觉到作者心里对你充满着无限感动的泪水吗?   五出眉心:   骏森说的何尝不是?入红尘,我们就被一个缘字凝聚在一起,成为一家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呢?我们都是红尘人,没有理由不爱红尘!哎哟,骏森,光顾跟你聊了,把时间都给流放了!真是不好意思,打扰你这么久,你却不厌其烦地为眉心释疑,真地好感动。最后,眉心向你致谢,看在我们同处一部共事的份上,以后多帮帮眉心,教个一招半式的,也让她混个滥竽。             三、阅读印象:明月清溪,缠绵歌者    这是一个真正的歌者,他常常徜徉在明月的清辉之下,沿着款款的溪流,时而为夹岸盛开的桃花之娇艳之绚烂而陶醉,而倾心,情不自禁地将美妙的歌声飘向白云之端;时而为落红的轻飞而动心,而叹惋,同样会忍不住吟咏而歌,将风一样的叹息轻轻地洒落清澈的水溪,静看流水落花春去也;时而也会夜不能眠,将缠绵的诗情化作一带清溪绵长地流向明月清辉之下的遥远;时而会坐在青石板上俯首沉思,或是翘首以待……   我读着他的诗,便会陷入沉思:好美的诗情,好美的画意。那诗中融入古诗词清幽恬淡的意境,流露古文人孤高脱俗的气韵,也……怎会如此之美?   也许这样唯美与浪漫的追求与他特别的身世密切相关吧。他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但他却有一个不幸的身世,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月黑风高的夜晚,他的父亲将他母亲按在泥坑里,不断地用树枝抽打的场景;他“经常跪在暴风雨中遭遇他父亲电闪雷鸣般地鞭打”;他年纪轻轻就离家出走,到千里万里之外的城市去打工……   世事的艰辛,人生的苦难,几乎压弯了他还没有长成的脊背,差点儿将他逼进死亡的胡同,夺走他年轻的生命……   但,他不是海子,他不是顾成,他不是许立志……他是高骏森,他知道自己生命的可贵,他知道人间正道是沧桑,他更知道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所以,他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生活的困窘与人生的困惑,把本来灰灰的生活色调,涂上带着理想光环的明丽色彩,于是,他的笔下诞生了春天,和春天碧绿的草、红艳的花,天空升起一轮明月,清溪在竹林间或青石上欢快流淌……这,让他调整了心情,看到了希望。所以,他的文字开始有了生机,有了色彩,搏动着青春的诗情,舞动着生命的长风,吹拂着他曾经沉寂的世界,于是,那里盛开着春天不尽的馨香与美丽,让我们看到一幅一幅的明媚春光,和那在春光中为爱而歌的诗人才子,以及他对春天美好的喜爱与向往,对爱情的忠贞与渴盼,还有他在孤苦的相思中的淡淡的忧伤……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是杜甫写给李白诗中的两句话,说的可真对。好的文章绝对不可能从安逸的环境中诞生,自古皆然,那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的大诗人大文豪,无不如此。试想,司马迁如不遭遇宫刑之辱,怎么会发奋而起著成流传千古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学传记《史记》呢?苏轼苏东坡如不经历官场的千沉万浮的颠簸,怎么会成就千古一风流的文学豪客?骏森能有今天的诗人风采与文学才力,大概是得力于他这段丰富而沉重的生活阅历吧?这正符合文学源于生活的原理,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没有文学,生活就会变得单调与乏味,没有了浪漫的情趣和美好的追求。虽然他只有初中的读书经历,但一点不影响他创作的成就与辉煌。正如我在访谈录中所言,文学才力,不是指你有很多的读书经历,也不是指你在文学上阅读了很多的名著,而是指你在文学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秉赋,拥有无限的才华与能力。骏森在这方面是当之无愧。当然,还得力于骏森创作的耐力与勤奋,如果他没有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任凭他有再高的天赋与才力,也只能留下一片未被开垦的荒原,让世人遗憾与扼腕。   眉心以为,八零后与九零后,能拥有骏森这样的品行与精神意志的人并不多,骏森是少数人中的一个。眉心也相信,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最终取得成就,有希望到达人生最光辉的顶点。眉心在此为骏森加油,愿他在今后的文学天空,纵展羽翅,尽情翔翱,并深深地为他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关注官方公众号,方便下次阅读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

我来评论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