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读水读作品就是读自己

作者:无声之吼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9-19   阅读:

  
  我们有时几个朋友会相约去某个地方转转。
  去过苏武山,去过红崖山,去过阿拉骨山、西山、莱菔山……这么说来,民勤的山也不少呢。有水的地方去过黄案滩,结果寻隐者不遇,吃了大大的一个闭门羹。还去过水库,同行者故意把它想象的浩渺无限,波澜壮阔,甚至红崖隐豹也在远处的云朵里或隐或现。这就全凭想象了。反正《镇番轶事历鉴》上有记载,不能说想象的全无道理。
  转过之后,他们都写一些文字,士智先生开首就是“早就想去看一看……”,红柳先生总说“啊,我的莱菔山,啊,我的石羊河”,全都动情的很,唯有桑总笔下的山水总是一副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样子。我呢,是转了玩了高兴了,就OK,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文字,看了他们笔下的我们同样转过玩过的山水,居然有“这地儿是我们去过的那个地儿吗?”的疑惑。足见诸君的想象力实在发达。我就不行。光秃秃的山,不见一点儿绿色,站在山头,只有被太阳炙烤的份,那水也波澜不惊,水域都在视野范围之内,谈不到什么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什么的美景风光。倒是见过摄协的几位拍摄的照片,令人有出尘之想,有“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感。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美在自我之中。想到被各类文章口语引用烂了的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想想挺对。
  可见,同一座山,同一洼水,因为人的心境不同,赋予的感情色彩不同,到了笔底下就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异彩纷呈了。看山水如此,看人如此,看作家们的作品亦如此。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要没什么政治野心的人看来,就是一生活中常见现象之巧妙的描写,在心底淳朴的人看来,就是妙品了,幽默风趣而又不是情趣,同时保留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气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即是说这类句子的。然而在心虚自卑具有受虐心理外强中干的政客看来,就大不一样了。一桩比窦娥还冤的文字狱就产生了。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真是一语道破。
  这么说来,对待一件作品,我们无需非得要把它说成是什么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什么。我们只说,我们看见了什么就对了。倒是我们可以从自己看见了什么,约略知道自己是道学家还是才子抑或革命家。也是了解自己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特尔斐的神谕宣示所入口处刻着一段铭文:认识你自己。西方哲学的源头就是认识你自己,代表人物就是苏格拉底。认识别人易,认识自己难,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么说吧,读一件作品,就是读我们自己。有人说创作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读山,读水,读作品,读人,就是读自己。
  
  审核编辑:贝贝   推荐:贝贝

上一篇: 《 体有恙

下一篇: 《 梦若心莲,婉约成词

【编者按】 往期编辑   贝贝:
游山、玩水,图的是开心,为的的开阔眼界。如果用一个读字形容,无论是读山,读水,还是读作品,读他人人,最终是读自己,是自己去感受,去领悟。文章不长,寓意颇深。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贝贝

    读懂他人不易,读懂自己更难。问好!

    2014-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