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村轶事 10 康舅父子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4-01-20   阅读:

  
 
  农夫
  
  我上学了,学馆有十多个学生,小姨、栓柱、生财都在。学生大小不齐,学的也不一样,分坐两边,都扯着嗓子拖着长腔叫着“南北大炕,书桌摆上……”;“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坐不住,一会儿便去撒尿,在院子里转一圈,这时吴姨便走过来拉我手说话儿,不让我出庙门,我便又跑回教室。老师见我坐下走过来和我聊天。他年轻,长得白白的,穿个长衫,他弓着腰,问这问那,忽然掏出一本《三字经》叫我跟他念,一点也不难,跟集上打板花子唱得差不多,只一阵儿,我便记了一串儿,先生高兴了拍拍我的头:孺子可教也,我刚玩得兴奋,生财爹摇铃我们放学了……
  生财爹姓康,住外婆家东屋;妈让我管他叫康二舅。可是我听人叫他“和尚”;便当他面仰起脖叫“和尚舅舅”。他乐,我也乐,算是认可了,妈也没有批评我。

  
  康舅当和尚的事,得从若干年前说起。那时河村的庙刚落成,佛主开光的仪式是由了因主持的。了因法师是我家坨镇大庙的方丈。按着佛家的门派,河村的庙由他管着。典礼之后,金翁说出了难心事:没有和尚。庙院没有和尚,如同衙门里没有官,炉灶上没有婆娘一样难堪。一些游方僧人,不愿在这里落脚,因它太偏僻,少有香火,更不用说布施了。至于穷困的村民,倒乐得混个衣钵,可谁替他们养着家小。这时了因作了一个决定。了因不愧为高僧。他早年在日本京都佛学院学习,见多识广,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他了解在日本僧人是可以结婚养家的。他便将这一规则引入到日本人统治的满洲。运用到贫困的乡村,阴及了不少拖家带小的农民,使他们逃避了劳工之苦。由于日本人也信佛,而且了因又是在东土留学的高僧,他的来头无人知晓,连日本县长小原对他也敬畏三分。(关于他的故事我们留到《古堡残阳》中再去叙述)
  了因的决定是这样:选一个农民当和尚,可以带着家,料理佛事,庙上给予适当的酬劳。但这人一定要有佛缘。所谓佛缘,方丈不做解释。但是由他和金外公选的康舅看来,那要求是这样三条:善良、勤劳、淡泊。尤其这后一条,不能挖钻取巧追逐功利。如今思量起来,这的确是佛们的要旨。

  
  金翁和村民们商定,东西河村捐庙上十几亩地,都由和尚一家侍弄,小半的收获归他,算是以工代租。地虽然不少,都是低洼地,种高粱,耕作粗放,余下的时间作庙上活。所谓庙上其实也包括私塾和会。会是一个行政机构,但没有长官,长官在东村;西村只有一个跑会的,便是金外公。
  康舅和周先生处得很好,闲暇坐在庙庭里谈农事。耕作时,康舅赶着牛在前面犁地,金外公撒籽儿,周先生便在后面踩格子。
  吴姨未来时,生财妈给周先生做饭。和尚担水、备柴、扫院子,作些杂活。遇上初一十五、除夕元宵、人节鬼节、地涝天旱,或者有人求仙拜佛时,他还要披上袈裟照看香火。所谓“袈裟”不过是一件没领的袍子。但他也因此演了和尚的角色。虽说只是“角色”,但在了因的干预和金外公的周旋下,他却逃脱了“劳工”的灾难。
  和尚舅舅人极老实,不善交往,只闷头干活。不论何种维护,他都摸索着作;如抹墙、漆门、修窗之类,从不找木匠和瓦匠。
  有一次大殿的后窗被暴风雨掀破,淋进了雨,湿毁了送子观音怀里的泥娃。他也能拿麻和灰修复了,涂上色。那样子竟比原来的更憨实可爱。
  女人们因之笑着编了歇后语:
  “和尚会造孩子——怪事!”

  
  一天下午,妈妈带我到庙上去玩,看见和尚舅舅正在修理被孩子们损坏的凳子。他让生财一个一个搬出来,和儿子一起看凳子坏在哪里:是腿劈了?还是横梁折了?哪个地方要契子,哪个地方要胶?再从一堆木料中选合适的加工……
  这一幕父子图又勾起母亲的良多感触,他牵着我静静地看着……
  回来的时候妈妈拉着我俯下身来问道:
  “爸爸回家后你也能帮他干活吗?”
  “我能,现在我都能帮你帮爷爷干活。”
  妈妈把我紧紧搂过去。
  生财非常爱他爸爸,总是围前围后帮爸爸忙,爸爸从不呵斥他,干活的时候爱唤儿子到身边,两人有说有笑,要是生财想学手艺,爸爸便把着手教他。康舅去种田,回来得晚,生财也不吃饭,总是跑到院外,等着爸爸归来,那情景十分感人。后来我写了一首小题为“归犁”――纪念生财和他的父亲。

  
  每天,每天,
  当母亲烧好晚饭之后,
  当他和小妹妹把所有小鸡
  都捉进鸡架之后,
  他便跑出门外,
  望着红红的太阳落地,
  候着父亲的归犁。

  
  老鸦在头上盘旋着飞走了,
  小三又把牛群赶进村口。
  小牛跌跌撞撞地跑着,
  老牛发出悠长的鸣叫,
  缓缓地摇头摆尾地举着步。
  透明的灰尘散在
  它们走过的路上,
  浅浅地蒙着纱灯般的夕阳。

  
  灰尘消散了,
  太阳入地了,
  母亲扫净了院子
  又摆好了饭桌。
  小妹妹挑破了热气腾腾的茄皮,
  香喷喷的气味已飘进他的鼻子,
  但他仍然倚着低矮的土墙,
  痴痴地望着那穿过石桥
  通向林子后面的路……

  审核编辑:欧阳梦儿   推荐:欧阳梦儿

上一篇: 《 打官司

下一篇: 《 她从我生命中走过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欧阳梦儿:
儿童的语言和视觉来写童年回忆,无疑是聪明的。那种充满单纯的快乐极富有感染力。儿字音的运用,让我们领略到方言的有趣。一方水士的风土人情尽在短短一篇中得以展现。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