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行随笔】 2 长江口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精华文章    2014-01-21   阅读:

  

  我披衣坐在船头,江上的月色使我深深沉迷。

  长江水浩浩荡荡,望不到江岸,望不到灯火,望不到一点人的痕迹。左右四方无边无际银色的波光在颤动、江天尽头浮游着空蒙的薄雾。

  眼前和耳边分明地一切都在流动着,流动着,整个天宇又这样悄然静谧。万吨巨轮,羽毛轻飘……

  要怎样才能写下我此刻的感受呢!

  月光下的长江口使我想起史前的洪荒时代。长江口以它伟大的自然力震动着人的灵魂;长江口也以它的迷茫混沌启迪人的神思。这时《春江花月夜》那优美而富于哲思的句陡然跳上我的心头。

  春江潮水连海平,星光下的江口,水流奔泻,浩浩荡荡,横无涯际。海面上雾霭迷蒙,一片混沌。潮水上涌,波涛澎湃。海潮撞击着江涛,海潮也相互撞击。如同交响乐彻天轰鸣。银色浪花横飞四宇。

  就在这浪翻云卷,江潮咆啸,大海痉挛的嘶声里,一个精灵跳出海面,跃上天宇。海上明月共潮生。就这样,《春》全篇从月生、月悬中天到月落而终。里,春、江、花、月、夜,这五个要素是以月为中心而展开描述的。但月只是一个形式,这个自然物,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寄托,一条线索。她在天空中的运移而映照出的诸般景色,海潮、江水、花林、芳甸以及我们看到的枫林、扁舟、玉户、寒砧这一切,都为了牵引出人的“情”,相思之情。这才是诗的内涵。但这相思又不是一般的相思,不单是亲人之间的相思,是这种相思的外延,向时空的外延。我称之为“人与自然泛相思”但这种外延不是抽象的述说,是以形象表达出来的。

  悠悠的月光,空里流霜,静静地,缓缓地,沉降着,飘摇着,是那样幽美而邈远、深邃而空灵,难道你的惘然之情不随之摇曳吗,正是那种清宵惆怅,些微的离情,痛,说不出与谁,生活中积压的情愫得到一下子的释放,乃至轻声的涰泣……这正是“泛相思”。泛相思的第一个理由就是“莫名”

  第二个理由,这相思不属于诗人自己,不是诗人对自己亲人的思念,如同杜甫想念妻子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而是对他人的想象: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悠悠,青枫瑟瑟,江水滔滔。在月色如霜的轻寒里,诗人的情思迷幻般游走着,漂浮着,冉冉上升。俯瞰长江,悬想万里,南及潇湘,北临碣石:忽尔江上游子,忽尔楼台伊人,一种相思,两地离恨。往复点引,回荡情深。

  第三个理由是这种相思广涉月下舟子楼台玉人,而且泛及自然与时空: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天一色,尘绝如洗,孤月轮空,魄动神移。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从眼前的景色想到永恒的宇宙,从有限的人生想到无涯的荒古。在广阔无语的大自然面前,诗人问月而自思,杼发着自己的思绪,仿佛江天月夜也能把这种思绪升华起来,充满时空。深遂而隽永。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物是人非的情愫,在面对自然,临江望月时,便产生一种困惑。这困惑不是来自于哲理的探询,而只是一种情感上的述怀。视明月为伊人。伊人啊!代代的生者尽望你不衰的容颜,看大江东去,流水不息。而你,这孤绝的月轮,为谁?投下你永恒的眷恋?这困惑是情感上的诉求,――天人相思。这是承载着人生的苦闷,得不到慰藉的诗人,发出的“天问”。

  说它是泛相思的第四个理由是说其整个相思情调不那么浓烈,不那么执著,不是那种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思念。只是一种触景生情的思绪,飘忽的哀愁,情思含蓄,意绪跳荡,泛泛的,无所特指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在谁家。”。她给人的不是苦苦地思念,不过是淡淡的音乐般的轻愁与迷惘。惟其如此,泛相思,才有“春”诗绝美的意境。这是我们在其它地方难以找到的。

  思及此,我站在甲板上,望着浩浩的江水,我的想象便也在烟波中飘浮了……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春”诗的美,是语言从俗流畅;而它的意境却虚幻飘渺。整篇的时间被限在月起月落的一夜,而情绪思惟却借助思、梦、幻,这些“泛”指,演绎到春半、春残乃至旷古的悠远。这都是泛相思,因为只有这样大跨度的时空,才能展开她所孕育的丰富的情感。江水流春,不但流去了春光,也流尽了青春年华,令人有伤逝之叹。闲潭落花,那落去了的,岂止是飘摇的梦;江潭落月,月虽已落,还留着那痛苦的未了的情。正因为月已落而情未了,才有全篇的如下的结尾。那袅袅的余音。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沉海雾而江远路遥。北及渤海南到潇湘,在这样广阔的地域,漫漫的旅途之中,有多少征人游子在月下奔波啊!他们中又有几人乘月而归呢?

  落月摇情满江树,多么感伤,多么美呀!月系离情,树承月影,它们又都倒影在江水里,而江水是流动的,它们便也随着流动的江水而荡漾着……那,不正是离人的相思吗!

  月光下的长江口,使我震撼、困惑,深深地沉迷。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韵无声

上一篇: 《 海行随笔

下一篇: 《 【海行随笔】 3 月夜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作者张若虚也因为这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作者在烟波浩渺的长江口,恰逢月夜美景而想起《春》诗,将诗中所写的妙境放置于宏阔的大江大海中,让我们也亲临其境般欣赏到了不同以往的《春》诗。作者触景生情,情思飘渺,然收合有度,足见作者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推荐阅读。


往期编辑   韵无声:
跟随着作者,一起坐在长江口,月色下江水浩荡,天地静谧。此刻,江水潮平,心绪流转。作者触景生情,不由地想到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作者心到笔墨到,主客观融于一境,情感得到了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春江花月夜》的一番诠释,放之于此时此刻的长江口,联系到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读来心中百转千回,别有情致。作者行文疏宕,虚实结合,情感主线贯穿全文。全篇以景开头,从而起兴;以景收尾,余音袅袅;两相呼应,结构严谨。推精赏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行吟者

    谢二位精绖而深刻的点评和欣赏,更谢友爱的鼓励。花落无声韵无声,无声之中送友情,嘻,

    2014-01-21

    回复

  • 韵无声

    不过,文中  “第二个理由。。。,第三个理由。。”这些起承转合的方面会让文章显得不圆润,影响了情感的连续性,和意境的美感,有些突兀,算是不和谐的音符。

    2014-0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