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实散文】采棉记

作者:秋月枫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11-04   阅读:

  
  一整天,我猫着腰手乱如麻,飞快地摘,摘,摘......
  二哥他怎么也比我快,偶尔偷偷看他几次,好想他也是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和我速度差不多,而我有时候还用两把手摘,我的袋子总不比他先满,我有些不服,但又不得不服,总感觉自己的袋子比他重,回到家里分开过秤,他比我多十公斤。尽管是铁打的事实,我仍不服,明天看吧!心里这样嘀咕,也暗暗下决心。
  回到家里,老婆婆已经做好了饭,只等我们来吃。辛苦了一天,看到有人做好满桌子的饭菜,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但是,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叫,也顾不得说些好听的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饱了再说,端起碗,狼吞虎咽地吃将起来。婆婆说:“你慢慢吃,该没饿成这样!”我嘴里“嗯"着,手还不停地夹菜。二哥倒不紧不慢地端起碗,一边陪他爹妈说话,一边夸我真凶,他说他觉得我一天肯定坚持不下来,没想到我居然摘棉花的速度那么快,我不敢得意,十分谦虚地说:"我在努力呢!"公公婆婆在一旁看着我笑。
  二个碗里的饭刚吃到一半,手机响,接完电话,说:”村上九点开会,填表,造册子,有关枸杞子归属退耕还林的事。“
  1.开会
  村上每年大大小小都要开很多次会。党员会,群众会,村干部会。只要上级有新的政策,新的指示,村委会就召集全体党员和队长会计共同商讨,然后向社员传达思想。
  书记杨柏元,连任三十余年,是附余村公认的好书记,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在背后说他的不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任何人只要有个差不多就行了,农民一般要求不高,又碍于面子,每到五年选举的时候,谁也会给杨柏元投上一票,就这样连任三十年,老了,头发也花白了,精神却很好。
  春种和秋收是农民最忙的季节,每次遇上这两个季节的日子,开会是很麻烦的。从早晨辛苦到晚上,男妇女人都腿懒腰不懒的,晚上还要做饭、喂羊,弄完这些事就很迟了,但无论多忙,多辛苦,会是务必要开的。队里不能没有新政策,农民也不能盲目地种庄稼,时事政治,大家一概关心。
  从村上开完会,紧接着小队里继续再开,全对的社员都坐在一起,队长把村委会开会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宣传给社员,社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做最后的规划、定夺。只有这样,村和社之间才能环环紧扣,相符相称,才能构成一种权利的纽带,才能让生产力、生产方式正常运行,才能构成一种”民无事,官不究“的和谐状态。
  生产队上,会更多,全队上下只有八户人家,三四十口人,每户人家主事人只有一个,七八个人坐到一起,为某件事,争争嚷嚷七嘴八舌,经过反复舌斗,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所有的事情还是顺利通过。
  二哥今年是会计,每次村委会召集开会务必参加,群众的大小问题都要坚决。因为队长会计是轮职,就像遇上开会,家家轮会、遇上派饭,家家派饭一样,二哥做事也很认真负责。
  大于十二点钟,我睡得迷迷糊糊,听见外面有电车声,知道他回来了,拉灯,开门。
  2.枸杞
  他进门坐到沙发上点了一支烟,手里拿着笔有写又算,我问他开会的内容,他说就是有关枸杞子的事。从明年开始,每亩地补助190元。接着又说:"名誉上是补贴,实际也不是好事,每户六亩八分地,种成庄稼,每亩按2000元计算,也收一万好几,把共产党补得那几个钱,屁事都不顶!"我看他发牢骚,劝慰。”总比不补强,现在民勤水资源短缺,政府大力进行生态治理的推广,控制种植规模,就是让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合理规划,合理应用合理掌控种植面积,少种、精收。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可他仍一个劲地叨唠不停。
  退耕换林的政策十年前就在进行。一开始栽沙枣树,梭梭,毛条,沙柳之类的,村上的部分耕地退出来植了树造了林,防风挡沙,绿化环境。
  当然共产党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就像接着实行的关井压田活动,每个队必须关掉一些井,我们队也被关掉了一眼。后来栽下的树从此无法浇水,有些原干枯了,再后来年年用水桶拉着水补树,成活率都不高,既浪费了功夫时间,又劳民伤财。
  到2011年,民勤三大项目的实施,湖区种植枸杞,坝里栽枣树,种葡萄,这应该是因地制宜吧。
  我们附余当然不外乎栽枸杞了。我们队上栽了一百多亩,家家户户平均六七亩。枸杞生长并不乐观,当然政策上也没狠狠地当项目抓,权当完成任务。倒是枸杞行与行之间套种的棉花,长势特别旺盛,产量都挺高,最给农民兴头。他们作物枸杞的同时,把棉花作物的更好,每年也有一定的收入。况且,栽枸杞政府专门配有河水呢。
  总之,枸杞是药材,价值很大,管理好,做物好,既能给国家输送精品药物,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来就是两全其美的事。重点就是能否在潜意识里纠正农民的思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休息
  等做完他的事,把电动车的电瓶充上,已经一点多了,我催他休息。
  他知道我们一月半载才能在一起,口里爽快的答应着,一边脱衣服,一边们我冷不冷?要不要插电褥子?要不要加被子?他知道我怕肩冻,又把被子给我盖了一下,裹得严严的,然后,拉灯,睡觉。
  三.第二天
  第二天早晨,不到六点我就爬起来,窗外天还黑着,深秋的天气一般到六点半才能看见外面的东西。和往常一样,我翻出随身携带的几本集,拿出《刊》读了几首,又登上QQ发了两条微博。六点半到了,二哥还沉睡得香甜,可天已经亮了,地上的活生还等着我们去干,我不忍心地叫醒他。
  胡乱梳洗了一番,赶紧上地。
  大荣夫妇早已到了地上,王嫂今天没来。只有他们两个人,见我们来,调笑了一番,继续摘他们的棉花。
  我们一头砸进棉花地,就手忙脚乱了。今天我早已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在二哥手下,一定要超过他。
  刚开始用左手,感觉太慢,又用右手,还是感觉太慢,干脆左右开弓,坚持了不到半小时,总觉得仍然很慢,有点心灰意冷只好用摘习惯的左手进行。窥视了二哥几眼,他一直保持着匀称的速度,一心一意地摘,一句话也不说。看到他的样子,我也不好意思说话,只管抓紧摘棉花。
  1.园子
  我们摘棉花的那块地叫园子,四面长着红柳风墙。红柳生长十分茂盛,长得最高的有一间房子高,粗的有大胳膊那么粗,宽也有三四米,七歪八拐,密不透风。每到四五月份,红柳开花的时候,仿佛一片燃烧的城墙,煞是好看,十分壮观!
  听老人们讲,园子当年是任家的自留地,任家是当地的地主,园子属于任三爷所主管,红柳是任三爷让他家的长工们栽的,本来地当中还有几口人工挖的吃水井,他们用杠杆打水浇园子,院子里种着瓜和蔬菜。土改之后,任三爷被戴了纸帽子,游了街,挨了打,死了。地主家的财产充了公,理所当然土地也变成大集体的,直到生产到户,队里的社员分着种了地,才有了李家的份子。到此他们一直视园子为宝地,二十年前我嫁进李家,那块地分家的时候又分到我的名下,变成了我的承包地,一种就是二十年。年年耕耘,年年收获,养活着一家老少七口人,真是感恩上天,感恩厚土!
  思绪乱飞,手不停的在棉花丛中挥动,一袋子满了,又一袋子满了,吃午饭的时间也到了。
  老婆婆在家里做好了手工碱面,炒酸辣白菜。吃饭尤其紧张,从地到家到吃完饭再到地里,只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可见,速度简直神速,我们恨不得一分一毫的时间都用在摘棉花上。
  ……
  日渐黄昏。这时候心情格外紧张,好像身上的每根神经都崩得很紧,好像渴望天黑得慢些,再慢些。
1234
  审核编辑:文清   推荐:文清

上一篇: 《 堂弟的婚礼

下一篇: 《 对不起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自古以来,农民就是很辛苦的。太多时候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能成正比。国家的强盛,慢慢会对农民在各方面有所提高的。百姓都期待着这样日子的早一天到来。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东方玉洁

    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一劳动,就有许多话说了不是?

    2014-11-05

    回复

  • 文清

    农民的辛苦,不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朋友的文章很真实,拜读了,请午茶!

    2014-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