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八春》沾满尘埃

作者:落叶半床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11-29   阅读:

    初识张爱玲,缘于她的《十八春》。那是一本很旧但很干净的书,一看就是很少被人翻看的。这是什么样的书,居然如此受冷落?于是就一页页打开来看——原来是本干净的好书呢。那个年头流行岑凯伦、琼瑶的言情小说,怪不得这本《十八春》孤寂地躺在那里。那时的我惊诧于书中曼桢的那种幽微的感情,珍爱自己的东西竟至如此:凡是属于她的东西都是世上最好的。那么他也曾属于她,对于她来说,他也便是这世上最好的了。这是怎样的女子,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十八春过,她还是一如昨日的怀着这样的念头……被这样的女子爱着,是怎样的幸运?然而人生并不是真的那么圆满,她与他在现实的面前只能擦肩而过,空余美丽,空留遗憾。或许,这样的结局,就是现实的结局,是最完美的结局。毕竟,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是被这样那样的遗憾包围着……无疑,作者是清醒地美丽着的。并不算轰轰烈烈的爱,并不算完满的结局,造化弄人也罢,世事无常也罢,反正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了。
  《十八春》最骇人的部分要数曼桢被关押的那段精神几近失常的日子,是那么令人窒息,令人不堪回首。世上竟有这样的姐妹,残忍到为了自己的私欲,毁掉一个比自己好很多的人生?或许这就叫一念之恶吧!当时被囚禁的曼桢,听到熟悉的他的脚步声,多么希望他就是自己的“救世主”——然而他不是,他只是一个在现实面前无力的人而已。他不能成为她的英雄,即使他们曾经那么相爱……作者这样的安排让他在这个故事里的形象比现实中更好罢了。假若曼桢没有这样的磨难,没有经过这种形式的囚禁,她也会被另一种生活形式所囚禁。然而不论哪种,他都不是现实面前的强者,他只是一个很小心很懦弱很善良的好男人罢了。他想与曼桢结合,必定也会遭受现实的反对,在那种种威压面前,他势必会投降,不会坚持到底,他的出身,他所受的教育,他的一切都决定着他的行动。作者之所以让他们遇到这样非人力所为能解救的困境,实际上是在帮助男主角变得完美。救不了曼桢,不是他的过错,而是造化弄人,是世事无常——他已经来过了,只是没能发现她。面对这样的安排我们只能叹息,而没有抱怨。曼桢一开始就被塑造得太完美了,这样的完美是不可能存在着的,她必定要经受更多的苦难,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然而只仅仅是这一桩,便令她的人生全部扭转,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他是一个好男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母亲,妻子,儿女,都是那么有责任心,他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他绝对不会为了一场早年的恋爱,而抛家弃子,去给那个曾经给过自己美好人生的女人后半生的补偿。是的,他不会。他的所有角色,强调他不会,他不会不顾现实,舍弃现在。而这种精神,是现实社会中是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抛弃责任,一个男人也就不会是个好男人。所以了解他的曼桢知道,他们不可能回到那个十八春,不可能抹掉他们不能共有的十八春,十八春留给他们的只有美好的回忆,仅此而已。所以,她始终觉得他是最好的。只是好的,未必都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自己能靠得住的只是自己。所以,一切只能留在这样的十八春里。她不能希求太多。她只能倔强自立的活着。
  我一直觉得十八春是很久远的事。那个时候,遥望十八春,我就想她怎么可以这样度过这样的十八春?多么漫长,多么凄凉,多么不堪?美丽动人的时刻,似乎都存活在记忆里了,在现实里,她过得那么痛苦,那么漫长……一个原本美丽的人生就这样毁在自己爱着的亲人手里?不禁掩卷长叹。
  在同窗们高谈阔论琼瑶式小说的时候,我深深被《十八春》打动着。那个时候,我记住了张爱玲。
  后来,另一时间,另一地点,我看到另一篇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这个里面真是充满了变态和扭曲的灵魂。真的是这样吗?在金钱和权欲的面前,人人都可以变得面目狰狞,从内到外散发颓废的气息……自己不能得到幸福,便会千方百计的阻挠别人可能得到的幸福?人,有时候真的那么悲哀?张爱玲看透了这个充斥着金钱和私欲的世界,她用尖刻的笔触刻画着这样的丑态。或许真的是童年给她太多的阴影,她在《十八春》里影射着自己苦难的童年,在《金锁记》里也暴露末落大家族的颓废和空虚……读史书的时候,我也不止一次看到过史学家们描绘的种种贵族丑态,在空虚华丽的生活外表下,一群衣冠楚楚的人们,成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或许,这样的悲哀丑陋一直都在生活中不断上演,只是到了张爱玲的时候,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使这种丑陋更加让人无法忍受。傅雷当年看到这篇小说,赞赏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缺点。他认为作者如果陷入这种误区,便会让自己的作品没有出路。很显然,他的说法是中肯的。只是当时年轻气盛的才女未能低下自己的头颅好好想一想,只是用了反击的方式来诋毁傅雷的中肯建议。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看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从里面我只看出张爱玲对爱情有很清醒的看法,对男人的心态也看得异常清晰和明白。看到这里,该明白了张爱玲对人生的解读,对爱情的诠释……也许她对世事抱有的清醒态度和看问题的独到之处不能不令人折服。似乎像她这样,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再陷入生活的泥潭。然而未必如此,在爱情的面前,她如同很多人一样,一头栽进去,便很难全身而退。面对爱人的背弃,她居然还没有发脾气,真的是太难得——不知当时的她心里作何感想?尤其是到了最后,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那个在困境中的曾经的爱人。此时,那个曾经让她“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的男人,似乎也很低很低了。爱情似乎早经没了,只是她扮演了更近乎母亲的角色。唉。她如同那个曼桢一样,自强自立,倔强而特立独行地活着。
  蓦然回首,其实十八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漫长和遥远,仿佛也就是在昨天,一转眼,那些昨日的倒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悬挂在空中,虚无缥缈着。正好像距离今天,第一面看到《十八春》的时候,似乎也快要十八春了。真是岁月掷人去,弹指一挥间。忽然之间,借我那书的女子和她对我的友好,清晰如在目前。或许,多年之后,这本书躺在那里,上面早已沾满了灰尘。
  2009年5月24日
  审核编辑:江南忆雪   推荐:江南忆雪

上一篇: 《 KK

下一篇: 《 连古城采风笔记1(微博)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江南忆雪: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十八章,男女主角和相关人物也离离合合了十八个春天,正暗合传统京剧《汾河湾》的旧典。《十八春》所着力表现的还是张爱玲最为得心应手的都市男女情感纠葛。小说从沈世钧的立场回忆往事,以沈世钧与顾曼桢的悲欢离合为轴心,描写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在乱世睽隔中阴差阳错。世钧的良善和软弱,曼桢的痴情和不幸,还有曼璐的自私,祝鸿才的无耻,在小说中无不栩栩如生。作者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爱玲。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文清

    喜欢张爱玲,近代十大才女之一。 问好落叶!

    2014-12-01

    回复

    • 落叶半床

       只是年少无知的时候,遇见那样一本书,念着一段往昔的友情。至于张爱玲,我所知很少很少。

      2014-12-01

      回复

  • 花落无声

    我看的版本是《半生缘》,相比是修改过的那个了。印象最深的是曼祯与世钧重逢时,那种恍如隔世的凄凉,真的可以凉透人的脊髓。曼祯的纯洁、美好,原本就是曼璐牺牲自己带来的。只是,那个社会太肮脏,男人太无耻,让在泥潭中沉沦太久的曼璐,毫无安全感,终于将自己的亲妹妹一起拉下来,埋葬掉她一生的幸福。这种人格的扭曲与冷酷,何尝不是对人性、对社会的无情揭露?

    2014-1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