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母爱与子孝

母爱与子孝

作者:白玉兰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12-04   阅读:

  
  最近几天,邻居一个老人,因为赡养问题子女不断在起纠纷,80多岁的老人看见我是泪流满面,我竟不知如何安慰老人。这不由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母爱与子孝同等吗?答案显然是:不同等。母爱远远超过子孝。母爱与子孝,是同一个血缘关系中,从两个不同角度为发端,形成的亲情概念。同是亲情,但差异为何这么大呢?值得思考,值得分析。
  先说说“母爱”。从古代开始我们就能听到许多赞美母亲的句。唐朝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清朝黄中则的《别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等等。到现代你能听到的许多母爱的感人故事可谓比比皆是。武汉的平民妈妈“暴走”为儿捐肝,青岛名人倪萍为儿子眼疾,放弃一切,四处奔波求医,无一不说明“母爱”的无私。
  再说说“子孝”。就说“孝”的结构,是“老”字省略了下部,与“子”字构成的,形象地勾画出子承老的关系。人人都知道孝敬是一种为社会所推崇的美德。几千年来,民间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这一种亲情是人人无法回避的。谁家的子女孝敬,人人都会伸大拇指大加赞扬。古时候甚至对孝敬事迹卓著的孝子树碑立传,要万古流芳。可见孝敬多么为社会推崇。
  然而父母对子女非常疼爱,社会上谈过这是“美德”吗?没有!听说过“百善母爱为先”吗?没有!谁家父母很疼爱自己的儿女,人们就会伸出大拇指大加赞扬吗?也没有!似乎大家觉得这无所谓,因为老子疼爱儿女是天经地义的,是一种本能,似乎沾不上“美德”的边儿。而且也没有人认真理会这一严肃而又残酷的社会现象,为疼爱儿女的父母树碑立传更是从未听说过。如果要是立碑,神州大地将会出现千百个“碑林”。
  从以上两点,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同是血缘关系,如果是下行的“爱”,父母竟是那样得自觉,而且动情。对父母来说,因为儿女是自己的连心肉,父母怎么爱抚都不过分,这种生物本能是无法抗拒的。同样是血缘关系,如果是上行的“爱”,对老人孝敬,有时竟显得那么被动,甚至脆弱,有时让人觉得有些牵强。尽管社会把孝敬推崇为一种美德,但有的还是不肯向它靠拢半步!
  前一种所谓下行的爱,不用引导,更不用社会舆论,释放得是那样得的浓烈。请看每到放学时间,你到任何一个幼儿园或小学门前看看,接子女的家长围在校门左右,简直是围得水泄不通。接到了子女,或坐车或牵手,亲昵的语言不绝于耳,爱抚的动作形形色色,此状真可谓一片爱的海洋!这就由了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你到敬老院门口,甚至到院内看看,你的感觉一定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在门口甚至偶尔能听到兄弟姐妹之间为赡养老人的诸多问题,发出的无奈甚至埋怨之声。青岛电视台每天9点钟的《调解》节目,无一例外的是为了孩子不赡养老人,分割家产不公而引起的纠纷。
  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平衡的“母爱与子孝”关系,本人感觉除了社会道德倡导的偏差之外,究其原因还是源于人类生物自私的本能。孩子是你的未来,是你生命的延续,是你的希望。所以你可以无怨无悔的付出,你感觉孩子可以实现你没有实现的理想。而父母呢?父母无疑只是你的一种负担,父母需要你去陪他们聊聊天的时候,你感觉是精神负担,父母需要你去陪他们看病的时候,你感觉是物质负担。人性的悲剧啊!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做儿女的对父母的生日年龄不可不知,知道之后,就会“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高寿,享晚年之福;惧的是年龄又增长了一岁,因而内心惧之,意思是还有多少时间能够陪伴尽孝呢?古人尚能如此,何况我们现代文明的今天呢?
  父母健在是儿女的福分,多想一想母亲怀抱之恩,养育的艰难,摈弃一些因家庭内部利害之争对孝敬的干扰。做自己应该做的孝敬之事,俗话叫“积德”。这样,父母之爱得到了回报,自己的孝心也已尽到。父母快乐了,自己得到安慰了。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愿天下儿女都做“孝子”!
  
  审核编辑:文清   精华:文清

上一篇: 《 男人是座山

下一篇: 《 随感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百善孝为先,这是古训。然而,在母爱与子孝之间,太多时候是母爱多于子孝。所以,才有了今天人们对子孝的呼唤,才有了“常回家看看”的歌曲的呼唤,才有了诸多公益广告的呼唤……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文清

    子欲孝而亲不待,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我们尽孝应该尽早勿迟。问好作者!

    2014-1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