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中一阁老师《五绝·无题》

作者:五出眉心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5-01-09   阅读:

    五绝·无题
  斯人离日久,何事又牵怀?
  翠鸟鸣新叶,青苔染绿阶。
  
  这是中一阁老师昨晚发的一首五言绝句,因中一阁老师发时没注标题,眉心姑以“无题”冠之。当时阁老师问这样可行,我就说结句中的“绿”字用的不好。
  原因是,第一,结句前有“青苔”之“青”,后有“绿阶”之“绿”,这脱不了色彩重复之嫌;第二,能说这台阶本身是绿吗?即便现在是“绿”的,也应得益于“青苔”之染吧。莫如换个“玉”字更妙。
  阁老师说,是得换,但不能换“玉”字。他说,你把“玉阶”到处荒废,不是浪费么?简直是太浪费了。
  我说有何浪费,又不是写实。春景美也,玉阶美也,美好的春光却不能与所念之人共赏,只能任其荒芜寂寥,不是更增伤感吗?而且这“玉阶”倒配了“翠鸟鸣新叶”的美景;再说了,这美好的“玉阶”要是落了荒,不是更显苍凉,更合你心境吗?如何叫浪费呢?
  于是中一阁老师成:
  斯人离日久,何事又牵怀?
  翠鸟鸣新叶,青苔染玉阶。
  没有想到,成之后,人声鼎沸,众说纷纭。有的说这五绝起承转合不符章法,应该将转结两句作起承,将起承两句作转结,这样才符合先景后情的规范;有的说这首诗表意不明,只在承句设问,结句却没有明确回答;还有的说这根本不是绝句,而是一首没有完成的五律,他们认为,这首诗表意残缺,不够完整,因为这四句只写了起承,根本没有转合,没有交待牵怀之事的结果;……诸如此类。
  我却不以为然。相反,这二十字的小诗,在我看来十分匠心。
  首先,从结构上看,起承转合,圆融精妙。中老师以“斯人离日久”为起,看似写实,出语直白,却不意其用心良苦。看诗句,字面意思是说这个人走就走了,而且已经离开了那么久,也该淡了吧,忘了吧,这是人之常情,还有什么可说的?可承句却逆这一常理而出,偏偏有事萦怀,这就令人生疑,令人深思了:为什么事呢?就连作者也不明白,为什么事还是耿耿于怀呢?这就是伏笔!让你海阔天空的去想他心里的那些过往与期待。离人已久,故而萦怀,以问相承,唤起读者深思,很妙。这一问,如石激碧海,顿起千重浪,让读者悬揣,极力猜想。难道作者真地不知道何事萦怀吗?当然知道,而且清楚得很,那就是起句中明示的内容:“斯人离久远。”作者既知何问?可见故意为之,故意将一问一答错置,极言思念之深,加重了情感的砝码。
  起承叙事言情,似已叙述完了,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为思念萦怀而百无聊的形象。那作者该如何转结?他并不犯难,不动声色地由起承的叙事转到了自然环境描写上——“翠鸟鸣新叶”,转句首先以声入画,作者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正在作者陷入萦怀的情绪之中不能自己的时候,婉转明丽的那一声翠鸟的歌喉打破了沉寂,将主人公拉回到现实中,让其惊讶地发现眼前的草木已经吐翠放新了,时序已经再次轮回到了春天,你看,多么明媚清新的景象啊!从前不也曾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与离人嬉游吗?可如今呢?这一转,将前文的叙事转入触景动怀,又引起多少的遐思呢?今昔无形中又形成怎样的交错与对比呢?至此,诗文水到渠成,逗出结句之景——“青苔染玉阶”。这时的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抬头看去,只见大理石台阶处已爬满了“青苔”,不知光阴流逝,离人走了有多久,已经好久没有踏过这台阶了吧?以至于……
  真是春光几度草木新,不见离人踏破旧苔痕!
  这样的转结,在叙事的基础上寓情于景,抒发感慨,意味无穷,岂不妙哉?
  其次,从作品的表现手法上看,诗人也是匠心有加,为作品添色生辉不少。
  第一、作者中一阁,身为男性。但通读全诗可以体悟:“斯人离久远”中的“斯人”当是作者自指,但口气却非诗人本身,而是运用闺中妇人之口吻,写一个女子因思念离人而无法释怀,见春光又新顿生物是人非、春光逝去的苍凉与凄楚。
  其实是,作者离家太远了,太久了,忍不住思乡怀亲了;却偏不直接说,非要设想闺中人如何如何想念自己,百转柔肠,用这样的一种虚境来反衬自己倍加思家怀亲的情感,真是情意倍增。这种表现手法叫曲笔,也叫对写,还叫主客移位。
  第二、中一阁老师善用衬托、借景抒情的手法。诗的转结两句描绘了一幅明丽清新的春光图,有放新的绿叶,有婉转歌唱的翠鸟,有大理石铺就的台阶,以乃台阶上爬满的苔痕,可主人公却只能孤独面对,不能与所思念的离人共赏,只能任这大好的春光荒芜寂寥,岂不遗憾,岂不悲凉?真是乐景衬哀情,倍显其哀!
  第三、中一阁老师善于写景,手法灵活。
  1.作者在转句写景,以声衬静,以闹衬寂。“翠鸟鸣新叶”,一个“鸣”字,足见翠鸟歌声之清丽,之婉转,之明快。一方面衬出环境之清幽;另一方面衬出人物内心的寂寥。更为有趣的是,好像这鸟的叫声极其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让草木放叶吐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真可谓一石三鸟!
  2.作者在结句用了拟人修辞手法。“青苔染玉阶”,一个“染”字,活化了“青苔”,她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像画工一样挥舞着丹青,给大理石台阶点染了一抹绿痕,多么轻灵的一笔啊!她让诗句变得灵动起来,富有生机,富有美感,令人称羡!
  总之,这首五言绝句,仅仅二十字,就展现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就朔造了一个闺中人思人怀远的形象,就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思家怀亲的情感。真是丰富而又蕴藉,令人回味无穷啊! 
  审核编辑:高骏森   精华:高骏森

上一篇: 《 【小说助擂】解读奇梦录

下一篇: 《 沸腾 诗的温度

【编者按】 红尘会员   高骏森:
今诗古韵,韵韵惜墨,韵韵相通。评者将中一阁老师现场所作五绝诗在引起众读者各抒已见难得统一答案时,评者站出来表态了自己的意见,以及把自己的意见进行非常明晰、非常透彻的来分说,来阐述。认真读完评者的评述,不禁让刚刚还一片吵闹声瞬时变得鸦雀无声起来。评者评的有理有据,环环相扣,文笔温婉中又不失一针见血的到位,真惊人。一首作品,能被评者评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乃作者之荣幸,乃评者之荣幸,乃读者之荣幸!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5

  • 瘗花秀士

    结构上倒没问题,先景后情只是常态,但不是一成不变,古人也有这样写法,先提出设问,作者再自答,这答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同样是抒怀的。这首诗的毛病不在起承转合,而在于设置平淡,语感不好(如离日久),颜色词重叠(如眉心说的青、绿),是一件普通作品。

    2015-01-10

    回复

  • 五出眉心

    骏森辛苦!问好!

    2015-01-09

    回复

  • 五出眉心

    骏森辛苦!问好!

    2015-01-09

    回复

  • 东方玉洁

    没想到,你也在小渔村,学得不错。

    2015-01-09

    回复

    • 五出眉心

       哈哈哈,我知道你在的。你才知道我?

      2015-01-09

      回复

    • 东方玉洁

       修已知道我,我还不知羞。

      2015-01-09

      回复

    • 五出眉心

       东方说话,怎么像说绕口令?绕得我迷糊了(汗涔涔)!

      2015-01-09

      回复

    • 瘗花秀士

       他说的是一则古代笑话,有个人自以为文章写得极好,想跟欧阳修比,一次遇见欧阳修,不知是真神驾到,跟欧阳修对诗,文笔拙劣还自我感觉良好,后来欧阳修就说: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2015-01-10

      回复

    • 五出眉心

       原来如此!感谢师傅点拨!

      孤陋寡闻就是难堪……(淌汗)

      2015-01-10

      回复

  • 高骏森

    非常佩服心姨的勤奋与智慧,能在最短的时间把一篇评论写的这么好,少有人这么厉害,你是其中一个。赞!

    2015-0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