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质疑诸葛亮

作者:竹溪居士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1-18   阅读:

  
  作为智慧与忠义的象征,诸葛亮这一形象在中国民间早已深入人心。
  不论是妇孺皆知的三顾茅庐,还是脍炙人口的三气周瑜,或是令后世之人俯首称叹的六出岐山和七擒孟获,这些由著名文学家罗贯中所写的流传千古的文章,不仅使得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饱满,而且让他登上了神坛,成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可是,最近社会上却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
  先是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大论特论讲三国,分析诸葛亮的真实形象,其中说借东风是子虚乌有,空城计也是胡编乱造的,再分析综合出他的真实形象:治国才能远过于治军。甚至还提出了一个让众人哗然的所谓的“实情”,那就是:诸葛亮不会打仗。然后中国的喜欢谈论三国的青年们便争相传附说诸葛亮无军事才能……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易中天是文人,名人,他是一个“大”学者。而中国人总有一种附和的习惯,认为“伟人无错”。就如当年全国人民迷信毛泽东一样。易中天太会叫嚣,太会抓住人们的心理争名气,于是他上了百家讲坛,把自己的思想与看法推销出去。既然他那么“伟大”,青少年岂有不附和之理?
  其次,诸葛亮已经完美了一千多年,那么若能让他不完美,做成这件事便是大功一件了。而且,这岂不是一个炒作的好机会?譬如借机出几本与之有关的书,那便财源滚滚了。还有,一个人太完美了那怎么好?捧了他一千多年,是时候该挖挖他的墙角了。除此之外,与别人谈论的过程中还可以显示自己过人的学识,并提供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何况本来那些事就不存在。
  再者,就是人们的追求完美心理。《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如此神话,他在中国也如此神话,那么,他便不能有一点点瑕疵。一个伟人怎么能有瑕疵呢?这样不好。那么,有了瑕疵就应该掩盖。于是,人们给诸葛亮追加了许多故事,如几年前张柏芝和小沈阳拍的《河东狮吼》。实际上诸葛亮的妻子很丑,头发黄且干枯,但是她很有才华。而这部片子却反其道而行之了。但是当缺点再也掩盖不住,那就要猛批,即使把他贬地一文不值也不在乎。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人们的心理作用。中国人一向有附和的习惯,历朝历代概莫外此。如宋朝苏东坡的乌台案,起初并不是很严重,可那些不论官职高低的大小官员,为乐各种利益和目的而不惜一切代价去摸黑他,他便百口莫辩,只能被贬。难道批诸葛亮不是如此吗?他太响亮,太耀眼,太完美了。这样真的不好,不好。在易中天的号召下,一大群盲目的人便开始行动了,他们到处搜集甚至臆测诸葛亮不完美的“证据”,然后汇集到一起,便十分好了。况且,这样还可以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并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又何乐而不为呢?
  诸葛亮不完美,因为空城计,借东风与三气周瑜确实是罗贯中编造的。可是人们却全盘否定他了。试想,蜀一个小国,不论从国力还是从人才上来说都输于吴和魏。且蜀国周边蛮族众多,极不安定,国内经济又不好。若无诸葛亮,蜀何以长时间不亡国?再者,诸葛亮实际上是四出岐山,但他的四次北伐虽未成功,却也没有失败啊!反而捷报频传。司马懿也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军事家,他却在蜀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多次败于诸葛亮,这难道不足以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吗?诸葛亮死后他去探营,深愧道:“我不如他。”我想这就足够了。
  其实,讨论这些问题的存在性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史学家。我想先人想象出这些故事是为了表达对诸葛亮的尊敬与喜爱之情,同时让我们向诸葛亮学习。难道不是吗?但是现在的中国有多少这样的事啊!可能是一开始家庭和社会背景就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导错了吧。
  审核编辑:文清   推荐:文清

上一篇: 《 势说

下一篇: 《 我们现在如何做少年?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诸葛亮在军事上算不得伟大两个字,这和战绩有关。曹操、刘备是逆境君主的典范,是完全把握自己人生的典范。诸葛亮更像是广大知识分子的典范,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典范。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