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祖国遗忘的角落

作者:木伯    授权级别:B       2014-02-18   阅读:

    花两个小时读完了《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和孩子们一起悲欢唏嘘。不忍释怀,再仔细将划了线的部分摘抄下来,作为对他们的纪念。看着它们,就可以时时提醒自己,原来美丽的祖国并非处处是花园,原来同样是儿童并非个个像花朵。

  “爷爷对我们说:你们不要再吃了,再吃明天的饭就不够吃了。看着爷爷凶巴巴的脸,我把拿到手里的包子又放下了。可哥哥还在吃,我知道他和我一样肯定还没吃饱。

  “每天中午放学,我们不能回家吃饭,只能饿着肚子挨到下午放学,回家时都饿得像肠子都不在了。今天也是一样。好不容易回了家,我草草吃了几碗饭,就跟着爷爷一起去背水了。这是每天必须干的活,一天不背水,第二天就没法吃饭洗脸。路上有很陡的坡,爬起来十分艰难,脚都不住的抖着。那路可真长啊,要走半个多小时。我背的水一路走一路洒,到家三十斤的壶没剩二十斤,好可惜啊!而我已累得奄奄一息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盼老天快下雨,要不然,光背水都要把我折磨死了。

  “奶奶赶场回来了。背篓里有块西瓜,我拿来就吃,妹妹看着就哭。奶奶叫我给妹妹吃,我又大吃了几口才给她。妹妹二话不说拿过去吃。这西瓜可真甜啊,要是天天能吃该多好。

  “我和爸爸一起在公路边等车,我知道只要客车一来爸爸就要离开了,把家里的事扔给我和奶奶。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再回来,就忍不住又哭。爸爸问我为什么哭?我不说话。爸爸说我要好好读书,一定要把初三读完了,再去打工。”我就一直哭到爸爸上车。

  “我心理一直有个愿望,就是爸爸没有真的离开我,他会随时活过来。但我知道这只是幻想。因为我清醒的知道爸爸在工地上被砸死了,那个亲我爱我的爸爸变成了一个骨灰盒,再不会说话了。记得爸爸说要我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再找份好工作,再不要像他一样码砖。可我已经退学了,等我长大点能像他一样码砖挣钱就不错,只是记住要小心点不要被砸死。

  ……

  看着这些,恍惚觉得时间倒转了:这些儿童其实并非别人正是自己。他们记录的不是现在的生活而是自己四十年前的日子,甚至他们的现在似乎还不如四十年前的自己呢,至少那时父母在身边。于是,就很纳闷:难道祖国四十年就这样发展吗?难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真还有这样的阴影吗?或者他们只是极个别的极个别,完全不能代表中国,不能代表中国儿童,因为数量少,就可以忽略或被认为从来不曾存在过了。那样,真正的中国也就只有北上广,只有政府大楼和五星饭店,只有新闻联播的兴高采烈了。

  在灯红酒绿里,我们每天都被教育说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然而你也能随时感受到引人瞩目的繁华奢靡和一掷万金的豪阔背后,那被遮蔽着的苦难和血泪的呻吟。一个原本靠乌托邦蓝图打下天下的集团,早已演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权力组织。一个自称为人民服务的组织,早已成了保全部分人利益和部分官孙权力的系统。所谓盛世,只是在贪污腐败,坑蒙拐骗,道德沦丧,极少数人攫取极大多数财富方面,更加昌盛了而已。而这部分的昌盛,只会让剩下的部分更加衰败。那些既得利益者,该得的都得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是首要任务,紧紧自己的权力是唯一原则。他们早被利益蒙住了眼,蒙住了心,他们不在乎王朝的未来,不在乎民族的命运,哪里还会听这些儿童血泪的呼喊?

  想起了另外一个刚长大的儿童的故事:一个女孩子,税务学校毕业担任四川某乡镇税务员。女孩每天翻山越岭去各村收税。有一天,她翻了四座山,趟过三条河,几次掉进河中,收到了三块一毛六分钱税。回到镇上已掌灯。税务所长看见她动了恻隐之心,就带她去县城吃饭。俩人来到县城一个饭馆,女孩被里面的情景惊呆了:乌烟瘴气,杯盘狼藉,乡镇干部大部都在,一个个醉熏熏的大呼小叫。女孩怯生生地问所长:今天是不是有重要活动?所长笑答,没什么活动,天天如此。女孩愣了半晌,突然返身冲出饭馆放声大哭。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整天收来的三块多税款。

  这个故事是上将刘亚洲讲的。他说自己听到这故事后只有一个感觉:共产党从此失去这个女孩子了!

  应该说这个女孩与那些留守儿童相比是幸运的,毕竟她已摆脱“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儿----放羊”的循环。或者时代不同了,这些写下日记的儿童们也已经开始摆脱这个固定的循环,因为至少里面增加了“码砖”这样一个环节。而要进一步打破这个循环,难道只靠这几个孩子的日记,和几个善人的捐款就够了吗?

  殷海光曾在1948年11月4日发表社论《赶快收拾人心》。他说:“国家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秋,老百姓这样痛苦万分,安慰在哪里呢?希望在哪里呢?享有特权的人享有特权如故,人民莫可奈何。靠私人政治关系发横财的豪门,不是逍遥海外,就是特权豪强如故。赶快收拾人心,只有这一个机会了。”今天,我们是不是又到了再次喊出这话的时候了?

  日记里的主人公的家乡,看起来似乎都是风景美丽的旅游区,据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而对这些日记里的儿童们来说,他们究竟是这美丽风景的焦点,还是美丽风景的陪衬人?禁不住要问:这些小小年纪就会写日记的儿童们,他们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呢?或者还有两条路:一是他们自己高举起宪法要求获得迁徙和平等的自由,一是官府更严格的执行计生政策,将七个月到七岁间的非法人口一律掐死。

  舍此之外,难道还有第三条路吗?总不能写一辈子这样的日记吧!

  
  审核编辑:瘗花秀士   

上一篇: 《 短文两篇

下一篇: 《 杂文三则

【编者按】 往期编辑   瘗花秀士:
留守儿童的境遇,终极指向肯定与体制有关,但是从现象到最终体制问题,是有很多过程和环节,需要逐步推进论证,省略了这些环节,不免显得血肉不丰满,说服力不够。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