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只有香如故

只有香如故

作者:天野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2-19   阅读:

  
  从呼兰回来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柔弱女子是怎么走出生她养她的小城,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路途中都发生了什么……。想这些问题都源自一个人,她就是中国文坛三十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女作家萧红,

  我知道她是很晚的事情了,大致是看有关鲁迅的书时,发现她写鲁迅的文章,便对她好奇起来,有意无意地看了一些她的作品。

  后来听说一位日籍友人写了她的传记,我在想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位作者写一名异国早已去世的女作家的传记呢?与之前曾经深藏心中的诸多疑问一起促使我踏上了寻访她故里的旅程。

  她出生在哈尔滨郊区的呼兰县,如今这里已经是哈尔滨的呼兰区了,从哈尔滨市区驱车半小时便到了呼兰区。她的故居在老城区,不算宽阔的街道上行驶着最为常见的三轮摩托车,这也是我抵达呼兰后去萧红故居的交通工具。

  到呼兰去瞻仰她的故居,整整一天时间,就在几亩地的小院子里转悠,上下看了几遍陈列室的展览,又细细读了她的介绍,从中更多地了解了这位英年早逝的才女作家。

  她是没有一点娇柔作态的女人,她是一个感情丰富而深沉,思想敏锐并由独立的见解,她富有理想,耽于幻想,时而沉迷在自己的向往之中,还有些任性。她渴望知识,她从小小的呼兰城来到繁华的哈尔滨,她如一只出笼的小鸟飞到了一个新天地,眼界立刻开阔了许多,赤橙黄绿青蓝紫,她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她有时也表现出一点天真和稚嫩,眉宇之间,时常流露出一种刚烈、豪爽的气概,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庄严感。当面对种种生活困境时,她从没有被这种困难所摧垮,反而表现出自己坚强的个性。

  在她十八岁那年,家人给她定了门亲,未婚夫叫汪恩甲。1931年初冬,她与未婚夫在哈尔滨道外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社生活了几个月,在这一年她用“悄吟”的笔名,在东三省商报副刊《原野》上发表了新体《春曲》:

  那边清溪唱着,

  这边树叶绿了,

  姑娘啊!

  春天到了。

  从文中我看到了她描绘的高山流水的清韵,抒发的是觅得知音的兴奋。

  可好景不长,七八月后,因未婚夫无力支付食宿费用,选择悄然离去,撇下怀有身孕的她,绝望中她向报社编辑求助,也就在1932年8月,哈尔滨发洪水,她意外地得救了。救她的人便是此后与她相伴六年的丈夫萧军,她们有了家,虽然贫寒,却感温馨幸福。

  她是坦荡率真的人,当丈夫夸她能能画,想象力丰富,一定能编出生动的故事时,她却激动地说:“不,我不编故事,我要说真话,写真事。”这一年里,她先后发表了《王阿嫂的死》《弃儿》《忧伤的一日》等十几篇散文小说、诗歌,可谓一发不可收拾,从而建立起她气势恢宏的文学殿堂的座基。创作不仅给她带来无穷的欢乐,也焕发了她青春的活力。

  在众多的颜色中,她十分喜欢红色,就是自己的笔名也要用上一个红字。可命运并不像她想象憧憬的那么美好,实际上她一生基本生活在一种灰色基调中,在她颠沛流离的文学艺术生涯中,她却无时不在追求着美好的未来。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出戏,每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对萧红而言,她不仅仅是自己生命戏剧的主演,在艺术表演的天堂中也有她一席之地,在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时,呼兰学生联合会排演话剧《傲霜枝》,她是演员之一。扮演一位原被封建礼教严重束缚,后经过激烈斗争终于走上反抗道路的姑娘。

  她不仅能演能文,更能画,她想把自己感受到的美景都画下来,表现出来,她不停地画着,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她上课想着绘画,下课想着,甚至睡觉都想着,满脑子是线条,满眼里是色彩,曾有人说,她是个天才的画家,而命运却偏偏让她成为了一名文学家。

  其实艺术是相同的,无论是画家,还是文学家,都是传递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美,反映现实生活,传递真情的人,二者兼而有之的人,表现起来似乎更浓烈,更悠长一些。

  后因革命形势所迫,她与丈夫又转道到了大连和青岛,在友人的帮助下,安了家,并创作出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他们多想在这里报效伟大的祖国,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们的美梦,无法在青岛立足了,当他们处在人生十字路口时,他们想到了上海,想到了鲁迅先生。并向鲁迅先生写了信。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深陷逆境中的两个青年人居然收到了鲁迅先生的回信,这信如和煦春风,吹绿了被“严冬”摧残的年轻人的心。

  来到上海,俩人不仅见到了久仰的鲁迅先生,还得到了先生经济上的帮助,后来还推荐他们找到了工作,生活安定下来后,俩人文学创作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个闪光的名字—萧红,便出现在中国文坛上了。

  鲁迅先生说:“在写作前途上看起来,萧红先生是更有希望的。”这样的鼓励,让她产生了一股无法抑制的兴奋。此时她已经意识到,不能只做默默无闻的丈夫身后的无名英雄,不能荒废自己,要出更多自己的作品,她多么希望得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可她等到却是丈夫另有新欢的事实,无奈中她东渡日本,希望用时间来抚平她心头的伤痛,在日本的半年多时间里,她不仅完成了《红的苹果》《孤独的生活》《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等多部散文小说的写作,还有写给萧军的三十五份信,可这一切并没有能挽留住丈夫的心。

  她只在上海做了短暂停留便辗转到了重庆。

  在重庆避难期间她还憧憬着,待时局安定一些了,要开一家文艺咖啡馆,她说:作家生活太苦,需要有调剂,咖啡馆一定有最漂亮、最舒适的设备,而且所有服务人员一定要有美的标准的,要选择最好的音乐,必须布置一间精美的阅览室,这里面要收集世界的文学名著,以备作家浏览,要在壁炉间悬挂世界名画……

  她的这种憧憬,何尝没有在我的心里出现过,不仅要拥有一个精美的茶台,精致的茶具,还要在古典的乐曲中,品茶,悟道,参禅,自省,安心……

  这个美丽的风景却一直没有在她眼前出现。

  一个伟大的人物的出现,总可以从她那不平凡的脉搏中听到时代的心音,她那杰出的心灵,总要接受时代的洗礼。

  重庆也不安全了,她只好前往香港,在病魔与孤寂中,她仍然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创作,完成了《呼兰河传》等传世佳作,这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也就在此时,年仅31岁她,一个依然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年龄,一个依然迸发激情与张力的年龄,她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热爱她的读者,深爱她的人,永远地离去了。

  在她曾经生活的这座小院里,我看到了一组雕塑,一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和一位老者交流的情景,不难看出,这小姑娘就是当年的萧红,还有一尊是汉白玉的雕像,是青年时的萧红,我倚在汉白玉的雕像旁,我想这个生活在动荡年代她有许多的不幸,可她遇到鲁迅却是她人生之大幸,仅此来讲她真是太幸运了,在同时代的女作家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

  越读她,就发现我的骨子里有许多与她共鸣的东西,比如倔强,坚韧,执着,向往光明等,但我幸运的是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她却不然。有时候我会假设将自己置身那种环境会如何,想必早就体无完肤了,可想她是多么的勇敢顽强,智慧聪颖的一个女人,而我远远不及。

  萧红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七十年了,可她依然被许多人所怀念,不仅有国内的,且有许多国际友人。有人说,时间是会让人淡忘许多事许多人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依然惦记着她,我想与她的精神、信仰、作品的价值密不可分。
12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推荐:花落无声

上一篇: 《 流淌的爱情溪流

下一篇: 《 情债 情殇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萧红是中国文坛上少有的极具才气的女作家之一,鲁迅先生评价甚高。因为早逝盛名不及张爱玲、冰心等,不被世人所熟悉,正如她的一生,是寂寞和灰暗的。但一部《呼兰河传》足以奠定其文学地位。推荐阅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东方玉洁

    萧红萧军的名字,是从鲁迅的文章里知道,而没有再去关注过他们。那时代盛产文人,而且都名垂千古的,可其结局又总是悲惨世界。基于这种苦痛,才令其文与名不朽的吧。

    2014-02-19

    回复

  • 欧阳梦儿

    读过关于她,那时还小,只觉得好苦好苦,那两具男人好坏好坏,现实好残酷好残酷。

    2014-02-19

    回复

  • 韵无声

    曾读过关于她的传记,和著作,再读作者文,也有些感触。

    2014-0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