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好好地活着

好好地活着

作者:文清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4-06   阅读:

  
  清明节这几天,一直是雨夹雪的天气,让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沉了许多。都说“清明难得晴”,这样的天气真的让人深深地体会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意中的伤感了。
  清明,与农历的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日总称三冥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年清明和七月十五,我都会为父母上坟。十月初一,便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为父母焚烧寒衣。至于先祖,我想的不多。因为父母的坟与祖辈的坟没在一起,所以,我的心思只在父母的坟地这里。另外祖辈的坟有堂兄他们照管,我这个孙女也就不用费心了。给父母上坟的路上,心情有点沉。坐在车里,心里想了许多。走着走着,便自言自语:岁月无法复制,谁又能锁住我对双亲的思念?爸,妈,我想你们了!
  上坟去时的路上,人来人往。我怀着难以名状的心情走向坟地,一路上那种“路上行人欲断魂”感觉让人心情沉重。寂静的冢居之地,在这个喧嚣的城市边缘,相对喧闹而言还是显得如此的清静。在坟上,用手轻抚着墓碑上父母名字的笔画,划出的轨迹进入掌纹,这就是人的宿命——死亡。我摆好祭品、插上香,却没有烧纸。清明期间,风大容易引发山火,还是小心为好。我只把自己曾经写给父母的文章烧了一篇,算是做为对父母的祭奠吧。平安,是我这个活着的人祈望的,更是我仙逝的父母最愿意看到的。
  清明上坟,是老百姓的说法。每次上坟的时候都会让我联想到很多。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死了,后人怎么对待死者,死者还能知道吗?活着的人不能求证。然而,活着的人自己做到了,便也心安了。上坟,烧纸,为什么?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中国的习俗,古已有之,一辈留一辈。上坟,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拜祭先人的同时,也希望先人能保佑自己或家人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升官发财,生意兴隆等等。感觉有点功利性。但这又是我常常在坟前叩头的时候经常念叨的话语。
  父亲走了六年了,母亲去世二十八年了,这些年没少上坟,没少扫墓。每次上坟回来,都有种不同的心的感受,同时,对生死也有一种感悟。实际,生与死,对一个如果每年都去扫墓的人来说,根本不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生和死的概念,早已经被淡化。生和死的概念被淡化后,让我感悟到的是: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未死的今天,要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至于自己身后的明天,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也不想去知道。孔圣人的《论语》早就告诉我了:未知生,焉知死。
  清明上坟,无限的感伤被抒发,悲伤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的眼泪。漫长的人生旅途还要继续,思念只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上坟祭奠的意义,在于让自己对先人心存感恩,对活着的老人要孝顺,对生命要懂得珍爱。年年祭祖的目的,也是要让人逐步认识自己的来龙去脉,进而参透生死,了悟人生。对活着人来说,有种启示,那就是人在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约束自己,要有德性。
  去者不可追,珍惜眼前人。上坟回来后,与女儿闲聊,我对女儿说:“等妈妈百年之后,不要给妈妈留坟,把我的骨灰装在红布袋里,加些许的黄菊花瓣,投到江里就行。妈妈喜欢大海,千条江河归大海,在松花江启程,奔向汪洋大海,是妈妈喜欢的……”这是我的真实想法。站在江边静看江水东流,就是最好的祭奠了。我一直记着一句古训: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如今自己给父母上坟,都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若干年后的女儿夫妻不也和自己今天一样么。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者已矣,而生者却在对其的缅怀中一点一点的追忆。岁岁清明祭,回回泪染襟。人生的尽头是死亡的故乡!举目乡关没远树,回首往事忆慈容。曾经已经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定格,也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清明是祭奠的日子,而祭奠的心情未必只在清明这几天。人生一世,有许多时候的祭奠与祭奠的日子无关,而是与心里的思念相连。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都说清明难得清,今年的清明也不例外,从4月2日开始下雨阴天,时而会是雨夹雪。五天来连续的雨雪不断,让人的心情随着天气的阴郁而抑郁,让人的心情随着清明的到来而多了些许的思念。微飘的雨丝,轻拂的微风,淡淡的草青,浅浅的哀愁……这哀愁里更多一些对故去亲的人无尽思念。
  清明,经历的岁月轮回的沧桑,上坟拜祭,斟酒焚香,叩头祭拜,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孝经纬》有云: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于是,这个节日中既有祭祖扫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运动娱乐的欢笑声。真是个奇异特别的节日。2008年开始,国家又把这个节日定为了法定假日。如今,清明不只是一个祭奠的日子,也是人们踏青郊游的日子,更是人们放松心情的日子。那么就让快乐多于思念吧!
  年年有清明,明年我还会为到坟上拜祭双亲,而百年后的清明,我不需要女儿来拜我。只愿她能平安过一生,我心足矣!清明,这个人与魂灵团聚的日子。清明,失去亲人的人,浑身上下都要彻底地疼一次,那份痛从内心深处慢慢地洇出来,沿着骨骼传到肌肤。经历过这样一番火样淬炼的我,更懂得如何坚强、自尊、珍爱、好好地活着!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上一篇: 《 孤独

下一篇: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影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最爱自己的双亲已在那方,每年的祭拜便是心中刻骨的痛,可终于想明白了,这样的痛于人于事都无补,在那方的亲人更会心疼,因为他们只想着活着的你岁岁平安。好好活着,为自己,也为爱着你的人。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0

  • 静之逸

    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一样的感受,问好姐姐!

    2015-04-14

    回复

  • 古刹昏鸦

    与姐姐深有同感!告慰先者,就是好好地活着。对于死后如何处理,我与我老公早已达成共识:在生不给自己庆生,死后不留骨灰。但我愿意将自己的骨灰作为一棵树的肥料,不会将它撒向大海,因为我恐水……

    2015-04-10

    回复

    • 文清

       老朋友说的是,活不庆生。死不留骨灰,我却喜欢海,所以选择了大海。

      2015-04-10

      回复

  • 云梦山人

    “百年后的清明,我不需要女儿来拜我。只愿她能平安过一生,我心足矣!”伟大的母爱!您一生写了那么多多姿多彩的文字,堆积如山,浩瀚若海,是留给儿女的一份挥霍不尽的精神财富!更是未来高耸的一座丰碑!

    2015-04-07

    回复

    • 文清

       感谢山人的关注和留言,一块碑,只是个形式。所以,我选择了无形。

      2015-04-07

      回复

  • 沁芳闸

    姐姐还是留个墓吧,让后辈们有个念想。清明节正是春起时,有些后辈可以怀念,再小一辈的还可踏青,借些名头还可聚聚。一举多得。

    2015-04-06

    回复

    • 文清

       谢谢妹妹的辛苦审核!我不会留,也为孩子减轻负担。我喜欢大海,那也是归宿啊!

      2015-04-06

      回复

    • 落叶半床

       我也希望撒骨山川,不要坟墓。哈哈。多好啊。那块墓也没多少用,现在很多无人祭奠的坟墓了。无所惧,便无所畏。

      2015-04-07

      回复

    • 文清

       落叶所说极是,遨游四海,不是很好么。

      2015-04-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