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木匠的那些事

作者:荒村一叟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5-07-17   阅读:

  
  出了师的徒弟会从师父那里得到一把怠斧。从此,他就可以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去闯荡江湖了。
  三, 木、瓦两作
  农村中砌房子主要由木匠和瓦匠来共同完成,木匠负责制作木质的屋架、门窗隔板之类的木工活,瓦匠只负责砌墙、粉刷,当然还要有一些运料打下手的小工。不过,木、瓦工之间的分工并不明细,大部分荒木匠也会做一些如砌墙之类的瓦工活儿。人们就把这种技术全面的多面手称之谓“木瓦两作”。这种现象在大集体的年代里最为普遍。那时经济困难,盖房子因陋就简,没那么多的木工活儿做,木材是上了计划的,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屋架大都是用杂树棍和毛竹之类的器材瞎对付。木匠们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只能跟瓦匠一起用土墼砌墙用麦草盖屋。最困难的那几年,这些木瓦两作的师傅们每天的工钱只有一元钱。那时,做小工的人是不要工钱的,都是亲戚朋友邻里之间互相帮忙,主人家除了管几顿简单的饭就是多说些感谢的话。
  虽然木瓦两作的师傅们在那时收入也不高,但比起普通社员来还是优越得多,他在人家干一天活,人家除管他的饭还要给地一元钱的工钱,那时的一元钱的含金量是远远超过现在的百元大钞的,养一只母鸡,十多天才能攒下七角多钱的一斤鸡蛋。如果师傅再带上一两个徒弟,收入就更可观了。因此,那些年,社员家的儿子到了十六七岁时,都千方百计地想让他去学个木瓦两作,因为大家都认可“艺不压身”“荒年里饿不死手艺人”这些个简单的道理。还有,只要小伙子学上了手艺,就不愁找不到媳妇。
  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普通社员要想完成这个心愿是十分困难的。主要是因为那时对农村劳动力的控制相当严格,有一段时期,好像除了老老实实地种田,其它的行当都是歪门邪道,都是“资本主义尾巴”。生产队对以前学成的手艺人实行定额上缴的土政策,每年向队里上缴几十元的公积金才能允许他们在农闲时走一段时间的“资本主义道路”。对于想学徒的年轻人则严加控制,未经批准就擅自脱离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有可能会被扣发全家口粮。在这方面,大队里的支书是关键人物,支书点了头,事情就好办,否则的话,找谁也行不通。为了打通关节,有孩子想学徒的人家会千方百计地讨好支书,用各种手段与之笼络感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也有数额不大的权钱交易和纯粹的权色交易。有一户人家,求了支书二年也未曾得到批准,他挺无奈地跟人说:“不知道他想要什么?只要他能高抬贵手网开一面,就是让我的婆娘跟他睡一回我也舍得。”其实,支书也有支书的难处,如果来者不拒,年轻人都去学木匠学瓦匠,哪有人种田?那时候“农业学大寨”全靠的是人海战术。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的住房条件不断地得到改善,建房子、建好房子的人家多了,那些当年一天只拿一元钱工钱的师傅们还因此发了点小财。有些技术比较全面的木瓦两作师傅大都当起了包工头,他们最大的遗憾是不容易收到徒弟,徒弟是不用发工资的员工,多多益善。农村中的年轻人有了更广阔的出路,他们中的皎皎者纷纷通过高考那座独木桥跳出了农门,也有的人自主创业,弄大船搞运输,自己也当上了小老板。后来,又有不少青年人出门打工进了工厂,那些人回来时个个西装革履,风光无限。他们不再被捆绑在土地上了,他们嫌做木瓦两作吃苦收入少,当年被人羡慕的手艺人,好像已经成了农村中最不体面最没出息的人,夏天,他们在烈日的烘烤下挥汗如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他们玩的是一块块冷砖头。因此,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丢掉了当年费尽心机才学到的手艺,彻底改行,做起了别的营生。此时,包工头们不得不改革收徒弟的规矩,只要有人愿意学,不超过一年就会发给他每天一百大几十元的工资。
  四, 如今的木匠
  时到今日,木匠这个行当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先是木匠中的圆木匠和犁木匠逐步消亡,几近绝迹。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一切都发生在近几十年间,自从石油化工使塑料制品得以问世,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塑料容器,随着各种价廉物美的日用塑料盆桶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延续了上千年之久的木桶木盆就一下子被闲置起来了。那些器具现在大都已经作了柴禾,只有一些年长的农村老太太还妥善保存着当年她们娘家的陪嫁——马桶。她们虽然也早就用上了塑料便桶,也明明知道这些古色古香的历史遗物,永远也派不上用场了,但是她们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东西,因为那是“子孙桶”,不作兴随意毁弃,偶尔被她们的孙辈们看到了,还总要解释一下这种老物件的来龙去脉。最后一代的圆木匠们,现在大都已是风烛残年,或许再过些年,这门老行当就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再有人提它了。
  犁木匠比圆木匠消亡得还要早一些。上世纪七十年代,小型拖拉机逐步取代了耕牛,曾作为上千年农耕社会象征的木犁也随之寿终正寝。代代相传的犁木匠技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铁铧犁都是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社会已经不需要他们的那种专业技术了,社会进步了,一个时代结束了,而且是结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想想还真值得我们这一代人自豪。
  农村中的细料匠们,在上世纪末还红火了一阵子。得到了温饱又积累了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开始置办一些相对高档的家具。那几年,市场上的木材供应逐步解禁,几乎家家都想有一张仿古的八仙桌和与之配套的四张“秦凳”,那种桌子四周有精美的镂空雕刻,有的还要在桌面上嵌一块天然大理石板。那是细料匠的活儿,虽然荒木匠也能做,但无论如何总做不出那种传统的经典式样来。后来,市面上什么样的高档家具都能买得到,很少有人再在家里制作家具了,有的细料匠就被招工进了家具厂。还有的到大城市里去建造、维修古建筑。不过,他们现在已经不需要当年那么高超的技术水准了,他们干的活儿有些荒木匠也能跟在后面滥竽充数,因为现在设计有电脑,雕刻用机器,也做不出什么传世之作来。
  与此同时,普通木匠(即荒木匠)的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房屋的规格越来越高了,无论是农村中的乡村别墅或者是城市中的摩天大楼,都迫使当年那些木瓦两作的师傅们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从师父那里学到的传统技艺(锯、斫、刨、凿)现在大都失去了用武之地,他们更多的是要面对钢筋、水泥、模板、脚手架。他们终年游走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城市,营造出一大片又一大片的水泥森林。他们与家人聚少离多,难得回来一次。虽然他们偶尔回一趟家也会将自己装扮得风光体面,但他们在外面却是大城市中的另类。
  还有些荒木匠加入了装修大军,成了城市里的装修游击队。因为招不到徒弟,有的人就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当下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的老婆孩子也成了熟练的装修工。现在的装修工是名符其实的“杂匠”,木工、瓦工、管道安装、电路设计安装都要懂一点。一“杂”就谈不上专,其实也不需要多少专业方面的技术,以木工为例:在装修材料的商店里可以买到连门套都配套好了的各式木门,铝合金窗子和玻璃移门另有专业人员上门安装。制作家具的板材都是无需再刨光的合成板,用汽枪钉和木胶拼凑起来后连油漆都省下了。因此,现在的装修工已经不能算是木匠了,他们虽然能将一套住宅装修的得富丽堂皇,但他们中有的人连一张小爬爬凳儿都不会打。
  好了,关于木匠的话题今天就先说到这儿了,或许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接下来还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精彩与无奈。让我们拭目以待。
  
  
12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漫谈】“仁”字〔56〕

下一篇: 《 【漫谈】公厕〔57〕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手艺人不容易,手艺人也很不简单。有了手艺,闯江湖,走哪都带着饭碗儿。读这篇厚重精彩的文字,真的让人了解很多过去没有听说过的木匠活的事。特别是文章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文词,嚼着备有劲道!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文清

    以前的木匠是真正的手艺,真本事,现在市场上的木匠可是有懵人的成分了。

    2015-07-22

    回复

  • 落叶半床

    以前的木匠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2015-0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