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新疆敦煌游记六)

作者:沁芳闸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3-02   阅读:

    此行最重要的行程莫高窟被排在了最后一天。去一个地方前从不做功课,用我的眼我的心自己去感受,不要先入为主的受别人的影响,至于不管到哪总能比导游说的更多是因为看的书比导游多了那么一点点。可当今天重新回头,发现对莫高窟似乎忘得差不多了,是因为游记写得太慢行程被遗忘,还是近乡情怯?

  我是信佛的。而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担心,任何事物有盛必有衰,现在各处庙宇甚多,参与佛事者甚众,更有甚者打着佛教的旗号搞迷信弄得乌烟瘴气,总有那么一天走向衰落和灭亡。而那盛名下佛窟辉煌的存在会让我心安,哪怕我信仰的渐渐消失。期待了太久,在心底的位置太高,当真要看到时却有些害怕,怕时间太短,怕自己的耳朵眼睛不够用,怕看后会忘记。此情怯一。

  最喜欢的朝代是唐朝,喜欢那繁华的市集,喜欢那些锦衣美食,喜欢那时人的开阔心胸。丝绸之路在唐朝到达鼎盛,莫高窟也是在唐朝辉煌到极点。当讲解员指着唐朝的佛像说,你看那衣裾象是在飘荡,佛的神情栩栩如生,可经宋朝或清朝修补过的缺损部分却少了份灵气。心不禁这之一荡,我亲眼看到了唐朝工匠的作品,是用手用心用血完成的作品。哦,你在这里。此情怯二。

  然后来到了那个有名的藏经洞。心跳加快,雾气又在眼眶里弥漫。常感觉自己是那样的渺小和无助,看到美丽的景色会流泪,是因为感叹造物主的伟大。在这里,我似乎能看到没落近代中国,他无力保护祖先留下来的一大笔财富,却要让一个道士四处奔走、求告,可官老爷们先是不以为然,最后是掠夺。人们都只会记得是王道士把宝贝以最便宜的价格卖给了斯坦因,却忘记了他的委屈,他为莫高窟做的全部贡献,他无力的憔悴。

  照片里王道士迷茫的眼神是否让他想起了一个人,他崇拜的一个人,玄奘大师。起初斯坦因能让他接受就是因为斯坦因和他聊起了这位唐朝高僧,斯说是受了唐僧的指引来到这里,或许他没完全撒谎,他是看了大师所注的《大唐西域记》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遗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大师还原了印度文化,是大师指引斯来到了这里。

  或许,还有一个解释,人类的文化本属于全世界。那些中国最灿烂的文化现在静静地躺在各国博物馆里,它被人们精心收藏,保存。如果还留在原地,或许十年浩劫里已被毁去,竟便没有人为还有岁月这把刀。现在,它安静了,不安的是中华儿女的心,我们都是不肖子孙。

  写到这里似乎写不下去了,可莫高窟不会忘记那些守护神的。比如常书鸿。他在法国留学时看到了敦煌画册,莫高窟在国外名气好响可没有几个国人知道,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牵引下,他做第一任所长。可从此后他与荒漠为伴,寒冷贫乏交织,妻离家散,为了心中的理想那日子和在狱里差不多。如今他永远长眠在对面的山上,永远照看着这些洞窟。女儿出发前曾对我说有机会一定去常先生的坟前拜拜,可因时间的关系最终没有成行。或许,或许以后有机会,这样安慰自己。

  也不能不说说张大千,那个让莫高窟文化流传在自己纸上又办了一次次画展的大师,他让莫高窟文化为更多的人知晓和惊叹,可也是他为了画画毁去了一层双一层的艺术作品,只为了方便他画下一层的作品。

  为了这座梦幻般的宝窟,很多人付出了青春和一生,如果你读到这篇游记,有机会去看看吧,比我记性好的请多多记住那些名字,他们以这种方式永远活在了某个空间里。

  离开时,忍不住回头看看,再看看,看看会不会出现当年和尚在三危山看到的那道金光,因为金光有了第一个洞窟,然后有了无数个功德窟。我总认为我曾有某段日子和这里有关联,虽然我从没来过这里。如果有前生或来世,我都想趴在这里大哭,哭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灿烂的文化,哭自己的不肖。要知道,跟王阳明先生的墓一样,很多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出资保护这些洞窟,我们呢,我们中国人在哪里?

  
  审核编辑:小晓追梦   推荐:小晓追梦

上一篇: 《 乌江上的纤夫

下一篇: 《 天河里的凉州

【编者按】 红尘会员   小晓追梦:
作者用边走边看,边走边说的行文方式叙述着莫高窟的神秘和神奇。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7

  • 高骏森

    一个大爱祖国的百姓,祖国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真的很心疼。

    2016-04-13

    回复

  • 老百

    文思很广,引经据典,文章含有更多的知识点,文学性表现也很好,这样的游记才有意义!

    2014-04-18

    回复

  • 用手走路

    喜欢这样的文字,洋洋洒洒的。
    我和作者一样,从不为要去的地方做攻略,等到回来,有些地方都快忘记了。
    玩得开心,走得轻松就行了,旅行,不就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吗?

    2014-03-05

    回复

  • 东方玉洁

    对文化的热爱而惋惜,却更是无奈,祖宗留的下的瑰宝,而保护却无力。这又不能不是一个悖论。一方面在疯狂的建设,一方面一又疯狂的破坏。

    2014-0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