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荒谬与借鉴

荒谬与借鉴

——“校园最牛的演讲”浅析

作者:pyk435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8-20   阅读:

  
  2000年,美国富豪拉里•埃里森(LarryEllison)应邀参加了耶鲁大学的毕业典礼,并为应届毕业生作了一番演讲。不可否认,这短短的、被誉为“本世纪校园最牛的演讲”,足以令人耳目一新:
  耶鲁的毕业生们,我很抱歉——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开场。我想请你们为我做一件事: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
  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说实话,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千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我没有看到一千个行业的一千名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一千个失败者。你们感到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我,埃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在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地散布异端?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你们非常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
  你们将来需要这些有用的工作习惯。你将来需要这种“治疗”。你需要它们,因为你没辍学,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哦,当然,你可以,也许,以你的方式进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Steve。但,我没有告诉你他在为谁工作,是吧?根据记载,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晚了些。
  现在,我猜想你们中间很多人,也许是绝大多数人,正在琢磨,“我能做什么?我究竟有没有前途?”当然没有。太晚了,你们已经吸收了太多的东西,以为自己懂得太多。你们再也不是19岁了。你们有了“内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们脑袋上的学位帽。
  嗯……你们已经非常沮丧啦。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现在可能是讨论实质的时候啦——
  绝不是为了你们,2000年毕业生。你们已经被报销,不予考虑了。我想,你们就偷偷摸摸去干那年薪20万的可怜工作吧,在那里,工资单是由你两年前辍学的同班同学签字开出来的。事实上,我是寄希望于眼下还没有毕业的同学。我要对他们说,离开这里。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
  我要告诉你,一顶帽子一套学位服必然要让你沦落……就像这些保安马上要把我从这个讲台上撵走一样必然……(此时,Larry被带离了讲台)
  埃里森最大的荒谬是,在他的眼中,成功与失败的标志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成为富豪。确实,成为富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如果你的成功之路不是靠权力垄断,不是靠贪污受贿,不是靠巧取豪夺,而是靠渊博的知识,靠丰富的经验,靠你捕捉机遇的能力,靠你坚忍不拔的毅力,那么你的成功的确令人羡慕,令人钦佩。然而,众所周知,成为大富豪却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古今中外大批大批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科学家,举不胜举;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着大批大批的成功人士,犹如恒河沙数。他们不但没有你钱多,有的简直还穷困潦倒,然而他们同样出类拔萃,同样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受到人们普遍的钦佩与敬仰,他们甚至比你埃里森更优秀,贡献更大,更受人们尊敬。不妨作一个设想:倘若拿你的成功与他们的成功交换,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必愿意;也就是说,你的金钱在他们的眼中未必很值钱;未必具有压倒一切的份量。
  就是这个埃里森,他先后读过三所大学,却都因中途退学而未能获得一个大学毕业文凭;于是,他荒谬地把大学阶段的中途退学看作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有个小幽默,说的是某小朋友吃馒头,吃第一个没饱,吃第二个也没饱,第三个吃下去后饱了,于是他说:以后就只吃第三个。如果我们把上学求知也比喻为吃馒头,那么,幼儿园阶段是第一个馒头,小学是第二个,初中、高中阶段是第三、第四个,那么大学就是第五个馒头了。埃里森与那个小朋友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朋友认为吃馒头可以解决饥饿问题,而埃里森则认为吃了反而对身体有害;他们的相同之处则是:小朋友认为只有吃了第三个馒头才能解决饥饿问题,而埃里森同样认为,只有吃完了第五个馒头才对身体有害。埃里森先生第五个馒头没吃完,就说幸亏我没吃完,才取得了成功。在这儿,埃里森的智商只相当于那个小朋友——而且是幽默故事中虚构的小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小朋友,也未必会那么傻吧。那么试问,如果你一个馒头——噢,西方人习惯吃面包,那就是面包吧——你一个面包也不吃,连幼儿园也不进,不享受任何一种社会教育,是不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你的金钱是不是要翻上几番?
  最后,必须承认,金钱是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李商隐不是说过么:贫贱夫妻百事哀。然而谁都知道,金钱并不能和幸福划等号,金钱未必等同于幸福,这也是一个基本常识,就如同你埃里森在创业时期换了十几家公司,老婆也离你而去,却未必等同于痛苦一样。拥有数百亿美元身家的埃里森啊,你以为你的幸福指数,就一定比“年薪20万”的大学毕业生高么?看看你的简历,你埃里森生于1944年,到1976年,即32岁之前还一事无成,1977年你初创业时只有1200美元。倘若金钱等同于幸福,那么,你32岁之前就生活于极端痛苦之中了;到2000年去耶鲁大学演讲时,你56岁,“幸福”的日子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24年。那么到你演说时为止,你的一生究竟是幸福大于痛苦呢还是痛苦大于幸福?这可是连小朋友也会算的一道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啊。再来说说2000年之后吧,你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不但始终没有超过你一门心思追赶的比尔•盖茨,还屡呈下降趋势。你说,你幸福的指数高不高?中国有个摄影师,长期自费在非洲考察,他发现,那儿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人们大多生活于贫困之中,但是由于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整天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因此,幸福的指数却颇高。埃里森先生,这种幸福,未必能用金钱购买吧?
  都说美国人胸怀宽广气量大,当年两个美国作家写了一部书:《丑陋的美国人》,抨击了美国人的种种弱点与丑态,不但作者没遇到任何麻烦,美国国务院还对此书大加研究,并作为行动的参考;而日本的一位驻阿根廷大使写了一部《丑陋的日本人》,结果引起轩然大波,他阁下也被撤职;后来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写了部《丑陋的中国人》,竟被关进了监狱。然而,眼下的这位大富豪埃里森呢,怎么一段短短的演讲还没完,就被赶下了讲台?美国人的胸怀与气量到哪里去了?不过细想想这也难怪:你可以竭力抨击某某大学,但你不能否定大学本身,尤其是在该大学为你提供的讲坛上;就像你可以写书抨击美国人的种种弱点与丑态,但你不能说美国不应该存在、美利坚民族应该灭绝一样。你把大学贬成了“祸根”,“号召”大学生们退学,那么你被该大学撵下讲台,就只能说是活该了。
  不过无论如何,埃里森先生的演讲毕竟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尤其对于我们中国人、中国学生来说,更可以是一种借鉴。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要面对高考,几乎所有的中国家庭都要被高考困扰。对于莘莘学子来说,高考无疑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高考对于国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且在我们可以看得见的未来,这种重要性尚无下降的趋势。然而,人们又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现实是:无论高校如何发展,如何采取多少种扩招措施,其规模都不可能超过中小学,都不可能超过高中。这样,就将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摆在了人们面前:在应届高中生中,势必有一批因考不上大学而成为高考落榜生。更由于这样的落榜生每年都有,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社会群体,而埃里森的演讲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不啻一帖清凉剂。是啊,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们只吃了“四个馒头”,在这一点上,榜上有名者显然比我们有利,他们不但吃到了“第五个馒头”,还具有多种选择机会:有可能继续吃第六个、第七个、第八个馒头——读硕士、读博士、读博士后……;有可能于毕业后参加工作,选择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虽说如今有部分大学生求职也比较难,但毕竟比起我们未能跨进大学门槛的人来说强多了,因为他们确实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线上。然而悲观丧气对我们毫无用处,我们何不充分利用已经吃到的“四个馒头”,像埃里森一样,尽力寻找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呢?诚然,能够上大学或许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条“捷径”;但是,既然客观上这条路我没能走通,与其唉声叹气、自暴自弃,何不振作精神,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我能够走通的人生之路呢?英雄莫问出处,成功的道路有千条万条,我何必非要去挤高考那道独木桥呢?成功的概念有千个万个,靠着自己的拼搏成为大富豪固然是成功,成为各种各样的“大家”也是成功,成为某一行、某一业的行家里手不也同样是成功么?甚至,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能够对社会作出一定贡献、并组建一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难道就不是成功么?在这儿,埃里森演讲中的一个细节或许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请注意,“点子”非常重要。埃里森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Oracle)公司的创始人,也是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从1977年创立到1990年,销售额保持了每年高于100%的增长,1986年,随着甲骨文公司的上市,埃里森的财富也急剧攀升。由此可见,正因为埃里森瞄准市场,想出了自己的“金点子”,又及时抓住了网络所带来的商机,才成功地实现了甲骨文公司的腾飞,才使自己跻身于成功人士之例。根据我自身的特长,根据我所置身的环境,仔细思考,想出一个适合我发展的“点子”,实在找不到金点子,银点子、铜点子也行,关键是勇于闯出一条适合我发展的路子,焉知我不能同样成为一个成功者?中、美两国虽然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然而埃里森所说的一种现象——“退学生”为毕业生签字开工资单的现象,却在中国同样大量地存在着。据统计,中国大大小小的老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具备大学本科的学历,而不少高学历者——学士、硕士,甚至博士生们,却在这些老板们的手下打工。不必去细细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种种复杂原因,此类现象的本身,也足以说明,埃里森那短短的被打断的演讲,除了荒谬之外,也有一定的亮点,有可供借鉴之处:他现身说法,替咱们中国的高考落榜生作了一场相当生动的报告,报告的题目就是:
12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清代科场拾趣

下一篇: 《 打火机的闹剧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个人的经验主义不能替代一切真相。每个人都会设身处地观看别人的人生,而走自己的路。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