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的美学建构初探

武汉作协签约女作家中篇小说系列印象

作者:黄叶斌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3-09   阅读:

  

女性视野的开阔和专注,在走出闺房传统和自我欣赏的道路上风光无限,这就为小说主题的丰富和多元奠定了基础。这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文学命题之一。

人文情怀:价值取向与道德评判

文学叙事中重寻日常生活的尊严和内涵,挖掘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开启道德评判和人性重塑的解构和建构,这已经成为目前文学创作中的理性选择和努力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张百春教授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有哲学、宗教和文化三个支点,它们最终能保证人的精神世界的稳定。”而作为反映或表现现实生活与人文精神的小说作品,它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意义,可能就是在“存在”和“虚无”、“真实”和“虚假”之间构建一种合理和适当的关系。于是,在故事情节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人格的多元展示和性格的多样刻画中,作者的价值取向与道德判断也就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了。

从签约女性作家的小说来看,其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数是一种悲剧命运的参与者、接受者、制造者、观察者和被批判者。她们往往是男性至上或男性主权的一个陪衬、一个符号、一个阴影而已,或者说是社会主体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与话语权的旁落者。他们往往是家庭生活的主角和支撑,是开垦和承载情感伊甸园的乐土耕夫。可是,他们在现实生活的挤压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困境中,只有寻求有效的突围和人身的依附关系,才可能迅速改变自身的命运和社会的地位。而以往的文学叙事中,女性大都是处于“他者”的位置上,对女性的价值诉求、价值重心和道德洞见、道德关切要么被忽视、要么被贬低。这种现状,在女性作家的文字疆域里,已经基本上进行了扭转或改变,并且获得读者的关注和认可。

情感的价值取向和认同、道德的评判和臧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虚拟的崭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内容,如同网络时代人的隐匿与显现、马甲与化身、登场与谢幕。它以无形的姿态出现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却又是如云似风随影,是那么不可捉摸和无法贮存保鲜。女性的情感维度是多元化的,不仅表现在自恋和对家庭成员的依靠、依偎、依附上面,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终生命运的考量、选择夫君的纠结和对子女教育成长的焦虑上。但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却往往教训了她们的天真和纯洁,矫正了她们的浪漫和空想。当她们在现实的墙壁上碰得头破血流时,当自己的理想付之东流水时,她们要么是精神崩溃、要么是鱼死网破、要么是自疗创伤、要么是遁迹江湖、要么是梅开二度。这种情形,也许是生活的一种馈赠和折射,也许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和磨难。简单地肯定和否定之,或许都是一种盲人摸象的可笑和可怜。

比如《苦楝树》中的小丫,在她的英雄情结破灭后,在军婚光圈的保护下,在世俗眼光的鄙视和追逼下,作为已婚而不能怀孕的女人,她仍然是以一种殉情的姿态陷入一种自责自戕自虐的泥淖里而不能自拔。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还是一种愚昧的牺牲?《房事》中的柳絮,在酒店打工时遇见了一个能够给她物欲满足和情欲快乐的老板,追求出逃筒子楼蜗居的困境,于情于理有何不妥?这是个人的道德败坏,还是社会不公平规则造成的恶果?《白雾》中的小萍,为了向往都市生活远离家庭的贫困,她在夜总会打工所见所闻令人震惊和后怕,从同事姐妹的被害中看到了一种生活的无奈和冷酷。这是一种肮脏的交易,还是一种生活的讨伐?《做业务》中的焦素素,作为一名市长身边的当红记者,为了完成广告任务而不惜以身相许,在几乎堕落的悬崖边又是良心发现,走向了自赎和赎人的道路。这是一种卑鄙的人格包装,还是一种市场潜规则的揭露?《钻戒》中的米儿,幻想以“钻戒”的信物捆绑爱情的坚硬,现实却与她打了个擦边球,在古城的旅游中,她发现了一种真诚而美好的爱情标本,在对比中感悟了一种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爱情游戏,还是一种真情的追寻?《围脖》中的想弟,平时对丈夫罗北大的剃头营生卡得太紧,只想攒钱养老,而得知老伴因为双目失明而自寻短见后,她的良心苏醒,其女儿媳妇也对老人的离世伤感愧疚。这是一种亲情气场的离殇,还是一种家庭伦理的警醒?《清咒》中的阿梨,是一个杀手的形象,他与乌鸦生活于暗夜神祉,并且肩负着暗杀大学招办主任秋的使命,只是因为高考中的第一名阿梨曾经与秋发生过一段情感纠葛而被秋抛弃自杀的悲剧。而白裙女孩、中年女人和老太婆的陪衬形象,作为当时事件的见证者和知情者,为阿梨魂灵的复活与正义的声张提供了一种佐证。这种穿越式的小说,是一种唐吉可德式的孤胆英雄再生,还是一种报复心理的极端发泄?

总之,小说的使命可能就是一种对人性深度的发现和表现,对人格真相的翻晒和预警,对人文理想的追寻和坚守,而对文本评判的主体留待读者的眼光与领悟了。因为情感是可以在世俗生活和道德判断中作辩护的,是可以在具体情景中抑制和抛弃理性的轻狂僭越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赋予性关怀的,也是可以避免和消解抽象原则和逻辑必然性的支配的。情感的丰富博大的视域,为人物性格的走向和人性张力的塑造开辟了日益广阔而辽远的无限可能性的空间。


叙事风格:悲悯的温婉与讨伐的冷峻


温婉而细腻的笔触,冷峻而潜行的文心,是女性作家小说给予读者的一种印象。这既是一种叙事策略的狡黠,也是一种写作风格的注解。温婉是与情感描述的对应,冷峻是与批判对象的回应。悲悯的情怀令人感动和感染,而讨伐的义举产生力量和反思。这种看似矛盾和对立的现象,其实是一种人文情怀的本质规定——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一般是具有批判、警示、呼唤、认识和借鉴作用的。

女性作家的小说,在其题目的拟定和演绎上,大多是以一种意象和隐喻的技巧诱导读者深入的。比如“苦楝树”、“钻戒”、“白雾”、“围脖”等物象和具象,里面有自然神灵的意蕴,也有人文社会的体温;有象征意味的内涵,也有比拟形象的机智。其实,有的小说就是现实生活的寓言,它带给读者的思索和反省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而“房事”更是一语双关,从住房的物理层面和夫妻的伦理层面进行了界定、诠释和延伸,表达了一种人类生活的共同经验和期盼。“做业务”,初看好像是一种经济领域的题材,细看才知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经营。“清咒”,这个题目有点令人费解,在朦胧的意境中似乎有点醒悟,但是很快又陷入迷茫困惑之中。诅咒什么?为什么诅咒?是对时弊的清醒批判,还是对道德的委婉张扬?读完全文,还得再次反刍。这可能就是小说的魔力和魅力所在吧。也许,这就是该文作者的先锋文学的文体试验田。

女性作家小说的批判性,不是表现于大刀阔斧的砍伐和声嘶力竭的声讨,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温情,一种惠风洞开社会**闸门的灵巧,一种柔指化钢般的智慧,一种水漫金山似的气场。在丝丝入扣的文字情景里,在起承转合的布局谋篇中,在人物命运的不可预知的暗示中,诸多的想象和猜想,随着小说氛围漫溢出来的感伤和喟叹、遗憾和悲愤而成为一种阅读小说的深刻记忆和情感体验。比如批判官场的FB,对戴着假面具而进行招商引资谋取政绩的某市长的描述,作者写出了主人公对他的认识和看穿,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当然,主人公的性格弱点是和世俗弊端互为关联的,但在良心和道德底线的感召限制下,邪恶和正义的斗争最终会走向光明的前景。还有对爱情婚姻的变数的剖析与解读,对人伦欲望的精神渴求与物质基础满足的关系探讨,对内心魔鬼的压抑和人性劣根性的揭示等等。这些具有金属般的质地光芒的描述与展示,是令人痛快淋漓振聋发聩的。
123
  审核编辑:梁星钧   精华:梁星钧

上一篇: 《 散文的风骨

下一篇: 《 读《楸之寮》忆五四文风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这是一篇较有深度的文学现象分析及探析,检验着我们的鉴赏能力,也易淹没我们的阅读视线。在我看来,叶斌老师向以较强的思想性、学术性、语言的繁复性等特点而活跃于我们眼前。本篇在分析武汉几位女作家的女性形象时也有些同样特点,更可贵者在于能从中总结出一些小说创作的得失与规律,这点对于我们鉴赏或创作尤为重要。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0

  • 老狼

    很有见地,匠心独具!问好!

    2014-07-30

    回复

  • 紫云儿

    获益匪浅啊!
    欣赏、学习。

    2014-04-13

    回复

  • 晓月凝窗

    性别、个性不同关注也不同。说起来不喜欢三八节、关注代表一直忽视。

    2014-03-09

    回复

    • 黄叶斌

       谢谢你的关注与点评。写作群体或圈子的不同,在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特点上,是有不同点的。这是一种现实存在,只是我们往往忽略了。

      2014-03-10

      回复

  • 东方玉洁

    作者的恢宏的评论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虽未读小说,已然有了印象。小说的再现现实,却把现实的无奈的又踢回了读者,无解的小说,正是无解的生活反应。这种伤痛的感觉,让人既想寻求认可,又不愿再次悲情了。

    2014-03-09

    回复

    • 黄叶斌

       你的点评,直击小说创作的主要功能与意义指向,令人鼓舞。生活的多元化,决定了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和模糊性。因此,因人而异的理解也就在其中了。

      2014-03-10

      回复

  • 欧阳梦儿

    把握众多的人物场面,气热恢宏的场面,女性视角确实受限,展示不好。

    2014-0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