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游记异闻 > 再寻郭沫若

再寻郭沫若

作者:戏里玉人    授权级别:B       2014-03-09   阅读:

  
  这一天,没有细雨蒙蒙的浪漫,也没有艳阳高照的激情,我和几个好友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乐山。我们不是去爬峨眉山,不是去赏大佛,而是去寻访一代文人的踪迹,来到了郭沫若故居。
  读他的作品是对他的寻访,现在,走进他的童年和生活,算是对他的再次寻访。也许有人知道郭沫若是四川人,也知道他在北京有一个故居,但是不知道在四川乐山的故居才是他的根,是真正意义上的故居,是孕育一代伟人的宝地。说来惭愧,身为中文系的学生,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以前在读他的文章的时候,总会被一种想法所束缚,认为这个人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不太值得欣赏,因为感觉他有“七十二变”,一些行为和文学作品与政治连得太紧太紧,我们追求的是纯文学,而且他的感情生活确实比较混乱……现在想想,觉得自己的想法未免太幼稚了,对于纯文学这个说法,没有人能下一个完全的定义。而感情方面,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一切评论和决断都是没有意义的。
  到了郭沫若故居,看到小小的正门,不免有一种失落感,丁点大的地方,觉得这不应该是一个伟人的出生地。可是进去一看,顿时踏实了。因为这确实是一个故居,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沫若故居,人们没有为了旅游发展而添加太多的不相干的东西。这里面,哪里是他读书的地方,哪里是吃饭会客的地方,一看也很真实。不像杜甫草堂,那么大个园子,人们站在里面会想,当时杜甫写《茅屋歌》时,不知道在哪一个小小的角落淋着冷雨,而今人们把这个无奈的地方无限扩大,借用着杜甫的伤感来留住游客的脚步。我在里面游荡,却也听不到杜甫在遥远时空的回音,看到杜甫“书房”里桌上的几本古籍,觉得太过矫情。不过细细一想,又感慨这是形势所致,情有可原。沫若故居才多少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不到百年前的情景,他的一位亲人就住在故居附近,这个地方,想不真实都难。而杜甫隔我们太远,抓不住的东西太多,扩建草堂只是因为我们极力想多保留一些与古人对话的权利,这没有错。
  郭沫若的家庭在今天看来,不止是一个小康之家。郭家在当地是一个大地主家庭,故居共有36间房屋,还有真实的天井、后花园等大户人家才有的设备,也算是一个大家庭了。就在这个家里,有三个人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母亲杜遨贞、大哥郭开文、塾师沈焕章。自古慈母对孩子的教诲是无可替代的,更何况是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在故居后门外面,就立着一个“慈母教儿”像,虽不知道这个场景的真实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郭母的教育在郭沫若成长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年轻漂亮的女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为大家讲解着,有的同学忙着各处拍照,有的则在仔细的听。当她领着我们一群人参观天井时,我便在想,如果郭沫若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家在他去世后几十年被参观的人踩破门槛,应该不是很乐意吧,因为从他们的家训中可以看出一点来:“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这样一个崇尚无奇、率真的人大多是想要平淡一点,不希望被打扰太多,但谁让他有郭沫若这样一个儿子呢?
  当得知郭沫若还有一个九十多岁的弟媳就住在故居所在的沙湾镇时,我感慨万千,心想她一定经常来这里寻找回忆,脑海里便构思着这样一个场景:秋天的一个黄昏,满地黄叶落在郭家后花园,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拄着拐杖在这里颤巍巍地走着,回忆着当年在郭家的一幕幕。而今人去非物,唯留自己在这里做最后的念想。她的身前是参观的游人,而身后是郭家大院的历历曾经。
  在沫若故居的后门外,有一个沫水亭。我们去的时候正当下午,在亭子的长廊上,一位老人拿着一本书大声朗读,两排六七旬的老人整齐地坐在长廊上,不分男女,认真听着。我好奇地凑过去想听听他读的是什么,结果一靠近,这些老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扫向我,好像我这个陌生人打扰了他们的一个隆重的仪式,我感觉到自己的突兀,便快步离开了,隐约听到读书人口中的“之乎者也”。我在想,这是郭家留给这附近老人的一种文化责任感吗?每天下午,无人组织,自觉来这里听听书,养养生。住在这样一个地方,想不沾上书的气息都难。
  在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情没有所谓的沉重,也没有游玩的轻松。只是庆幸自己对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再会为了一个说法随意去评论。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是著名文学家、剧作家、人,同时他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光看这一系列的“家”就让人敬畏。而又有人说他后期的文学作品政治性太强,失去了文学的本真。在感情方面,妻子就有三个,还不包括诸多情人,其中不乏一些被他始乱终弃。其实不论怎样,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郭老的文学作品是否具有传世的价值,还需要历史的推敲,他的私人生活怎样,也没有人能完全道清楚。但他丰富的一生给予了他强大的生命力,正是这样一种生命力,才使他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才有了如此的地位,而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生命力和创造力。
  审核编辑:沁芳闸   

上一篇: 《 【红尘有你】滨湖尼亚加拉小镇纪行

下一篇: 《 过东山草堂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是呀,如果摒弃那些为人处世,他真是一名伟大的学者。小编曾是那样的不喜欢郭先生,但看来有时人可以退一步,平心静气地再看看他,看他丰富的一生,强大的生命力。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东方玉洁

    对他,难以提起兴趣,主要是对其人品的厌恶。

    2014-03-09

    回复

    • 戏里玉人

       他的人品问题确实被很多人诟病,对他的作品,我读的不是很多。但是,沫若故居确实能够让人心情沉淀下来,或许这是他留给故居一带后人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观点与君共勉!

      2014-0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