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散文之散论

作者:红山飞雪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3-11   阅读:

  
  传统散文之散论
  内蒙古•孙国华
  1、
  之所以写一篇这样的文字,缘于一次征文活动。笔者的一篇散文被大加赞赏之余,有评论说:这篇散文的缺点在文字之外,太过传统,缺少创新云云。
  疑惑之余不禁惴惴。于是,找来那些“新散文”来读,百度了关于“新散文”的条目。才发现,于传统的散文之外,确乎有“新散文”、“后传统散文”之说。时下,在散文界,大有散文不求新,不跳出传统,就有落伍之嫌。仍然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散文创作,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不应该受到重视的倾向。不禁愈加惴惴,这被贴上传统标签的散文,真得不合时宜,落伍了吗?
  对于那些所谓“新散文”所知不多,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在这里,只谈谈所谓的“传统散文”,并不想做理论上的探讨。只谈现象,谈感触。
  2、
  我并不知道那些散文家是如何界定何为“新散文”,何为“传统散文”的,是不是有严格的创作年代的划分,还是用形式,风格或者什么来区分,来界定什么样的散文是“新”的,什么样的散文是“传统”的。是不是有一套很严肃的理论作为支撑。
  找来那些被标榜为“新散文”的文字来读,始终不得要领,感觉还是很茫然,无从判断。
  我想,那些处处以“新散文”自居的人,想必也是读着传统散文长大的。对那些传统的,古典的散文应该是烂熟于心,尤其对古典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应该更是知之甚多了。因此,笔者就不必浪费笔墨,来论述那些在中华悠悠几千年灿烂文化中熠熠生辉的古典作品了。
  3、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包括散文的创作就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五四”其实就是思想与语言的革命,白话文的诞生,为散文的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一个新的文学体裁,散文不但具有了一套很科学的创作体系,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
  散文,更多的应该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散文作家,散文作品的出现,将中国现代的语言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散文作家的创作风格也日趋丰富,带给广大读者以多样化的选择。如冰心的清新、意;鲁迅的冷峻、深刻;朱自清的温婉、含蓄等等。我们读散文,其实就是读语言,读那些风格各异的语言所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现代散文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现代文学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众多的作者与读者,自然有其优势所在,有其存在,发展的理由。
  4、
  说到传统散文,当然不会忽视“形散神不散”的说法。在很多关于散文的教科书上,都会被不断提及,被许许多多的散文家视为散文创作所遵循的原则。是几乎有了现代散文以来,就被大多数散文家所接受,所遵循的原则。不然,何以布局谋篇,何以表情达意呢?
  要想走出传统,自然会对一些传统的原则进行挑战。所以,我们看到一些人对“形散神不散”的创作原则提出了质疑,说散文既然可以“形散神不散”,就可以“形不散,神也不散”,或者“形散,神也散”。从创作规律上说,散文是无法做到“形不散”的,否则,散文的“散”从何而来?岂不是失去了散文的特质?
  那么,挑战传统,是不是要去走“形散,神也散”的路子呢?恐怕没有人来回答,需要我们去阅读,读那些反传统的散文。
  5、
  在传统散文的意识里,“微言要义”、“言简而义丰”,是散文的生命所在。传统散文的作者和读者,并没有将散文看做是一种很自我的文学样式,而是通过散文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的生存状态。散文是一种快捷而艺术的文学形式,给人以精神愉悦,心灵抚慰。所以,传统散文无论如何“散”,其脉络一直都是非常清晰的,主旨一直都是非常鲜明的。面对大众,关注社会,直面人生。真真正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就像冰心与鲁迅的文字。
  在我们看来,把散文看做一种自我情绪的宣泄,一杯生活的美酒或者苦酒,躲在自我的角落里自斟自饮,自怨自艾,自爱自怜,都在狭隘的,是对散文的误解或亵渎。
  6、
  我不知道所谓“新散文”是在追求一种怎样的创作风格,但我觉得无论什么样的文字都应该让人读懂,给人以享受或感悟,才是第一位的。小说靠情节,散文要靠语言,散文的语言需要美感,需要一种清晰美妙的表达。所以,我们才会读到那么多散文或美妙如,用一般的文字来描摹来叙述来抒情,在诗情画意中得到精神的愉悦;或朴实如话,像两人对坐,娓娓而谈。看似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蕴含人生哲理,如大海般平静却是极其深邃,如蓝天般清澈却是无比高远。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所在。
  那些所谓的新散文是否会抛弃这些传统散文的基本要素呢?那种梦魇式的文字,那种自认为很艺术的隐喻,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无端耗费精力。不知所云却在自我陶醉,真的是散文未来的发展方向吗?我们对此表示怀疑。
  形散了,是散文的需要,神也散了,一篇文字就没有了灵魂。
  7、
  任何事物都需要发展,出新。墨守成规不对,数典忘祖也不可取。宋词出新于唐诗,元曲出新于宋词,散文出新于韵文。一次次的出新都是进步,发展,都将文学形式,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然而,人们从未因为宋词而忘记唐诗,没有因为有了元曲而去指责宋词。相反,却不断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使新的逐渐发展,成熟。
  每一次的创新,发展,都应该遵循其事物的内在规律,都应在遵循其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而这新,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新的东西,应该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时时回归传统,从传统中寻找不断前进的动力。
  用所谓的新来否定传统,既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也不是可取的创作态度。
  继承与发展,是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散文的发展与创新也不可能例外。
  
  孙国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三中。邮编:024005.QQ:810267019.邮箱:2008-hua-happy@163.com.】
  
  审核编辑:瘗花秀士   推荐:瘗花秀士
【编者按】 往期编辑   瘗花秀士:
看得出作者对于新散文抱有一种抵制的态度,其实不必,文学是需要发展变化的,旧有的写作手法、观察角度和思维模式在时代变化之后,往往很难再如实并贴切地反映生活与精神的真实。新散文只是一个大的、模糊的概念,就相当于现代派,被冠以新散文家的作家们也各有各的风格倾向,其中也有不少出色的作者和篇什,不论一概而论。就本文的写作来说,如果作者能够多接触和了解一下新散文的现状,用一个参照物来看传统文学,对于本文的立论和梳理会更清晰与有力。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黄叶斌

    有些文学现象,可能需要时日的检验与甄别的。
    你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4-04-17

    回复

  • 东方玉洁

    历史总是推陈出新,这无法阻止。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大倒胃口,这什么玩意儿?胡编乱造,破坏传统。没想到,人家竟然成了现代的经典,还堂而皇之的到了北大的贵宾席上。只能叹息,我们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了。况且,我们所坚守的,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2014-0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