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千古一骂

千古一骂

作者:文清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6-03-29   阅读:

  
  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无意在文章跟帖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哭了,狗日的精华,谁家养了吗?奋斗一个多月,换回几个推荐。”帖子的时间是2011-09-2322:15:16。看罢这个帖子,让我有了写这篇文字的想法。
  “狗日的”这句经典语言来源已不可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推测,即日本人侵略中国后,这句话就火爆了。这一语双关的“狗日的”凝聚了我中华千千万万仁人志士对敌的国仇家恨,也抒发了我中华英雄儿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豪迈之情,堪称“千古一骂”。这“千古一骂”后来便深入民心,深入基因,传了一代又一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推移,“狗日的”这话已经不具备抗战时期的深刻含义。它被世人抽丝剥茧地取其糟粕,弃其精华,褪变为一句口头禅。“口头禅”据词典解释: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鲁迅先生早在1925年写过一篇文章,题为《论‘他妈的’》。文中鲁迅先生便将这“他妈的”称作中国的国骂。第一次提出了中国人的骂人方式和国骂形成的原因。鲁迅说“无论是谁,只要是在中国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似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是跟着中国人的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编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以国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是中国的“国骂”了。”这国骂不单历史悠久、精练顺口,而且使用范围极其广泛。现在的网上把这国骂用拼音“TMD”替代了,足以见中国语言对世界的影响,连国骂都被写作英文流传于网上。不知能否与四大名著相提并论?不知能否注册专利?不知能否获诺贝尔文学奖?不知能否进入语文的教材之中?这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国骂,在今天另一种“国骂”也出来了,这也许就是与时俱进的原因吧!
  年岁少长一些的,稍稍打量过周围的人便知,“他妈的”常常是国人自己在泄愤或对事情表示不满时的口头禅。已经是相当的“贵族气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那些“他妈的”言语渐渐少了,有些文化素养高、文明礼仪讲究的家庭或者单位恐怕都消失了。这里边怕是有鲁迅先生的不少功劳。没想到“狗日的”言语却渐渐多了。广西钦州法官在代表国家法律的诉状副本上一种文本上签了“狗日的”,作为一个法官,在如此严肃的文件上写上如此不雅的字,让百姓怎么看我们的法官大人?另据《广州日报》报道,湖南省石门县委宣传部公函描述《中国妇女报》工作人员带“狗日的”等字眼,“狗日的”公文亵渎的是公文的严肃性,损伤的是官员形象和政府公信力。现实的网络中,在自己的文章中跟自己的帖子时写出这样的字,许多会员会对你个人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出疑问。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北方方言区骂“狗日的”,湘方言区却骂“猪日的”。无论是“狗日”还是“猪日”,都是将出身与畜生联系在一起,极显阴毒之能事。有一点不可否认:粗口骂人的人,不但无理,而且无知。无论什么人,只要把“狗日的”这样的口头禅能用文字写出来,说明其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之高。就像有一位法官能在诉讼书上随意批下“狗日的”一样。这就让我想到并想问:阁下与父母交谈时是否也满口“狗日的”?当初写情书时是否也满纸“狗日的”?在教诲孩子时是否也全部传授“狗日的”?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是否也尊称领导“狗日的”?抛开这些疑问,再仔细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国骂也不全是出于损人,有时完全是口头禅,是一种语言习惯。当然这是不雅的习惯,在“文明人”眼里,是很粗痞的。国骂有时完全是出于泄气与泄愤,能达到心理与情绪调节作用,并无内容上的实际意义。
  “狗日的”,是谁发明的,没法去考究,也不知道有没有过书面记载。总之发明这个词的人,也是个天才,骂人的天才。然而骂人是人的行为,而文字无罪。骂人者可以用这样的话像著名作家刘恒一样,写出一部著名的小说《狗日的粮食》类似的小说来啊!或者像网络长篇连载《狗日的城市》的作者一样,写出一篇以“狗日的”为代表的像样文章来,没准什么时候还会被教委收进语文教学课本里呢。总比单独的用这三个字骂人要强吧!语言原本只是一种交际工具,本身并无文明不文明、卑劣不卑劣的属性。世界上只存在不文明的个人,不存在不文明的语言。
  “狗日的”无疑是个粗鄙的字眼,虽然在生活化语境中它也偶尔含有亲昵、爱怜和赞赏的意蕴,但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和非艺术的规范文本中,它基本上应当被禁止使用。出口骂人,哪个民族哪个国度都有的行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骂人时,已经开始从“他妈的”开始向“狗日的”过度。被鲁迅先生戏称为“国骂”的“他妈的”,国人也就认同了。那么被戏说为“千古一骂”的“狗日的”,慢慢也会被认同并普及开来。在上网查了一下,类似的标题很多,什么“狗日的工作”、“狗日的户口”、“狗日的大学”、“狗日的足球”等等蜂拥而出。随着“狗日的”、“他妈的”等社会生活中的粗俗用语悄然流行,人们已经看到了一种以“狗日的”为代表的文化现象悄然出现。
  随着以“狗日的”为代表的文化现象悄然出现,2009年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是因为他曾经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期间,武侠名篇入选了课本,“晕菜”、“机器猫”成教材中的新词,崔健的《一无所有》入选读本……在新旧更替的时候,不久的将来,《狗日的粮食》这样的小说是不是也会入选语文课本呢?如果投票的话,我投赞同票。因为语文是语言文学,语言原本只是一种交际工具,本身并无文明不文明、卑劣不卑劣的属性。文章中能有高雅的《阳春白雪》,也应该有极俗的《下里巴人》,这样才能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啊!
  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中国的“国骂”,显得历史悠久,中国的“千古一骂”,也显得内容丰富,并驾齐驱地流行,范围越来越广,尤以草根阶层最为普遍。因此,想要杜绝,确实困难。有首叫《千古一爱》的歌中唱道:“千古一爱,爱从何来?来自两小无猜,来自一身洁白”,而这千古一骂,骂从何来呢?还真的需要再考证。等待吧,如果真的把“狗日的”为代表的文化现象列入到语言课本里,答案就会有专家给我们点拨了。
  审核编辑:千千   推荐:千千
【编者按】 往期编辑   千千:
“狗日的”,是谁发明的,没法去考究,也不知道有没有过书面记载。总之发明这个词的人,也是个天才,骂人的天才。然而骂人是人的行为,而文字无罪。因为语文是语言文学,语言原本只是一种交际工具,本身并无文明不文明、卑劣不卑劣的属性。文章中能有高雅的《阳春白雪》,也应该有极俗的《下里巴人》,这样才能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啊! 感谢作者用身边掂手而来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一篇文章。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