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黄鹤楼

黄鹤楼

宋振邦:风情诗点染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6-05-24   阅读: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七言律八句分三段:前四句由楼题说神话,中两句写眼前风景,后两句表登临者的乡愁。八句是一个整体,一条线贯穿:借眼前的楼台织入神话,发怀古幽思,不见惆怅,转异乡风景,引思乡的愁绪,一气转折,舒卷自如,格调高远苍莽。

  看开头,一般写是忌重字、重词的,但在此处却别具情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种句式和语气是中国民歌、乐府的传统技巧:在叙事中抒情,重字连缀,回环叠唱。因为叙事在句与句之间重词衔接前后交待,又以叠字重唱加强感官的刺激从而也就加强了抒情性。如《古十九首》中“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春江花月夜》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这些古典民歌(乐府)中,你会看到重字连缀,回环叠唱的传统。

  又,在《黄鹤楼》诗这前四句只是一个“兴”。一个扣题引发,借遥想黄鹤而怀古,发登楼观景之乡愁,。
  李白学这笔法:写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子弟书中“醒来人在潇湘馆,泪比湘江一倍浓”。冯至《维幔》“过了一天恰便是过了一年,眼看一年了回头来又好像一天。”都是这个模式,叠字重唱。
  这首诗所以为后人喜爱,久唱不衰,笔者综上,有三点:一是用民歌的语言通俗流畅,叠字连唱,二是《诗经》“兴”的写法,前四句从内容上来说,神话故事的优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给人一种怀远的惆怅,发思古之幽情,一种导向,这成了全诗的前奏。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第三点才是主题所在——思乡的愁绪。

  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讲了一则故事,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想赋诗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且不管传说的真伪,李白学崔颢的语式却是真的。出了上面提到的之外,《鹦鹉洲》也是一例:“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以大诗人李白做学子,可见崔颢《黄鹤楼》声名之高。

  崔颢(?——754)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汴州(今开封)人。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后期曾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期曾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
  殷璠《河岳英灵集》说,“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审核编辑:三旬   推荐:三旬

上一篇: 《 永远抹不去的故乡情结

下一篇: 《 终身误2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三旬:
可以说,这首诗既脱俗又通俗。诗中一共出现三次“黄鹤”,亦不显累赘。全诗读来明白晓畅,思乡之情抒发自然,实属千古名作。这次老师的赏析也实属佳作,李白学崔颢句式那一段历史让人眼界开阔。谢谢赐稿,问好。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落叶半床

    回环往复,朗朗上口。此地,此景,此楼,从此大不同。

    2016-05-25

    回复

  • 粒儿

    百度老师的赏析,对古诗词的了解更进一层。谢谢老师。辛苦了!

    2016-05-24

    回复

    • 行吟者

       粒儿,谢你的欣赏,多交流,封我百度可不敢当。现次谢你的鼓励。

      2016-05-25

      回复

  • 韵无声

    哈,行吟者老师。俺是湖北人呢
    很亲切~

    2016-05-24

    回复

  • 三旬

    老师我可喜欢这诗了,看您的赏析看得如痴如醉。问好。

    2016-05-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