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书简 (二)

海漂女的故事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6-07-02   阅读:

  
  我听了姨妈话,对燕妮有些了解,但对他们的兄妹情谊还是有所置疑。显然,她是跟随菲利普来大西洋城的,也许是两人商定的。
  谈话间,我听到一阵咯咯笑声,去厨房,门开着,她吊在他的脖子上。你分不清是小妹在撒娇,还是情人在亲热。那年她十七岁,什么都懂了。我走过去,她又搂住我,说哥哥要“卖她”,给侄儿买个高级童车。所谓卖她就是卖她的速写。菲利普为了多赚钱,在家就画了好多张,到酒巴里卖给那些燕妮的崇拜者。
  晚上我们去看她演出,她用女中音唱乡村歌曲,的确迷人,全场都醉了。菲利普不停地画,人们拿到画又去找燕妮签名。就像北京街头卖油炸糕的。有的醉汉花一两美元买了画像,找她签名,亲亲她的小手,一出门丢在地上,别人的泥脚踏上去,另一些拾乱纸的小孩把她捡到筐里。这就是我国中央美院的高材生所干的工作。

  待到别人演出时,菲利普带我去赌场。这可是大西洋城的核心所在。有打台球的,玩转盘的,打牌的,玩牌又分多种。我们走到“老虎机”的区域,正看着,听到一声浪气的呼唤:
  “哈喽,我的猫咪,”一个胖老太太,白的,召呼菲利普,“小黑(公)猫,过来!”我感到一阵恶心,菲利普却顺从地走了过去。那白肥猪把前襟上的一堆硬币倒到了菲利普的口袋里。又在他的面颊上亲了一下。
  我丢下了他,出了赌场,径直回到了旅馆。
  菲利普随后追回来,向我解释说,是他的客户,富婆,他给她画像,不得不应酬。我不说话,把毯子给他扔到沙发上,合衣而卧。

  第二天一早,我买了机票回来了。然后打电话给姨妈,找了一个托词,解释早归的原因。并拜托她照看小家伙。
  我不怪菲利普,不怪任何人,我不想拿东方的父辈们的道德去衡量西方的牛仔。既然我自己都没有下决心结婚,我又何必责备别人的操守呢,给他自由,让他放纵,任他腐烂吧!
  而且我也自责,是我把他弄来此地的。他本来可以有尊严的生活。
  我准备一切都重新开始。最主要的是我要用功画画,不做自己的奴隶,不做任何物欲和金钱的奴隶,不让东西方文明的交错将我碾碎。

  梅•1990•秋•洛杉矶
  
12
  审核编辑:韵无声   推荐:韵无声

上一篇: 《 那些年的我们仨

下一篇: 《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韵无声:
这应是该小说的第二封书信吧。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大西洋城之行的所遭遇的伤和痛、经历和体悟,情感直接由心而发,予人真实具体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期待第三封信吧,希望在第三封信里,主人公心里所想的会慢慢实现。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2

  • 沁芳闸

    我应该是那种不足以语人生的人,所以,看了这些,虽然很仔细看,仍是不太看的懂,并且不免惴惴,唉,为什么要这样活。其实,只要三餐饭一张床,人生哪里不是风景呢,干嘛这样生活。不懂。可能虽然是七零后,但思想很少有进步。

    2016-07-03

    回复

    • 行吟者

       沁芳,谢你来访,你和我现在的想法一样。我去过美国好多地方,洛杉矶、大西洋城都去过,但不想留在那儿。

      2016-07-03

      回复

    • 沁芳闸

       宋老师,我去过洛杉机,主要在三番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旧金山,参观过斯坦福大学,也去过赌城,不喜欢赌城,别的还真喜欢,喜欢加州的空气清新,气温舒适,人儿彬彬有礼。可能只是看到表面,没看到这样深入的。

      2016-07-03

      回复

    • 行吟者

       旧金山我也去过,那儿的华人和拉美人特别是墨西哥人也很多。你现在生活优越,愿意过随意生活,我是悲观化为达观,苦情亦作闲情。崇尚自由。

      2016-07-03

      回复

    • 沁芳闸

       我的生活应该离优越很远吧,只是自己开心,相对开心而已。

      2016-07-03

      回复

    • 韵无声

       是心态和心境。无论处于什么环境,心态和心境决定人的生活状态。

      2016-07-04

      回复

    • 行吟者

       说得对,但好的心态也是不容易养成的,好的心态源于对处境和自己能力的正确估量。难呐,我倾向于,不思进取,随遇而安。

      2016-07-04

      回复

    • 韵无声

       哈哈,老师,进取还是不能少,随遇而安可以有。

      2016-07-04

      回复

    • 行吟者

       韵,我了解自己,进什么取呀。但我还是鼓励你们。

      2016-07-04

      回复

  • 落叶半床

    东西方文明带给人的冲击,毕竟还是有个适应的过程。这第二封信,矛盾交集到文化和内心的冲突,比单纯生活的困苦更让人觉得漂泊的另一种苦恼。所以最后她说,她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战胜自己。

    2016-07-03

    回复

    • 行吟者

       谢你,叶叶,谢你欣赏,你想的很多,这下是作品的社会意义。提出问题,但不回答,供人思考。

      2016-07-03

      回复

    • 行吟者

       这是作品的意义所在。

      2016-07-03

      回复

  • 行吟者

    最近高中毕业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在填写孩子的志愿。他们的思考总是围绕这样的关键词:天赋、勤奋、性格和机遇。的确它们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启示读者思考这些问题,这就是这部书的主题。巧了,笔者在本站小说栏里正发表的“长夜当哭”也是这个主题。题头引用了卡来尔的名言“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反思,对一个人成长的必要。

    2016-07-03

    回复

  • 行吟者

    谢主编韵精准的概述和推断,我努力去作,不负读者的期待。

    2016-07-03

    回复

  • 三旬

    那些有肤色的人们在生活怒海波涛中的挣扎啊!看得心痛!问好老师,期待下回。

    2016-07-03

    回复

    • 行吟者

       中国人黄皮肤的生活也很艰难。城市打工仔、乡村留守老人和小孩,大家都在奋斗,如你说的“在生活怒海波涛中的挣扎啊”大城的房主比较、幸福,他们可以什么也不干,坐收房租。每月都是四、五千元。

      2016-07-03

      回复

  • 韵无声

    行吟者老师,可不可以剧透下,该小说一共有多少封信呢

    2016-07-02

    回复

    • 行吟者

       韵,你说:“这应是该小说的第二封书信吧。”本文的第一句话已经说了。

      2016-07-03

      回复

    • 韵无声

       可是,行吟者老师,我昨天也犹豫过。这个(二)不也是《洛杉矶书简》里的一部分内容么!(一)里简介已经作了介绍呢
      问好行吟者老师

      2016-07-03

      回复

    • 韵无声

       恩,我知。我的重点字眼是小说,不是第二封信,老师。不好意思,是我没表达清楚。
      记得您第一封书信里我们探讨中,您说第一篇是小说。所以我比较犹豫,就这么说了。

      2016-07-03

      回复

    • 行吟者

       韵,你的评语点到了要害。一部分艺术家去西方闯荡,是改革初年的潮流。促进中国文艺的繁荣。当然也淘汰了一些人。

      2016-0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