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郁达夫先生重游苏浙记(续)

作者:铁骨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8-13   阅读:

  
  (四)金华婺江八咏楼
  前年深秋,计划了一件事情,查阅了资料,就是取道浙江金华,去温州的“雁荡山”一游。拜读了徐霞客老先生“雁宕山游记”,说“大龙湫瀑布”“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侵势,轰雷喷雪”。翻阅了郁达夫先生的“雁荡山的秋月”,“我竟像疯子一样一个人在后面楼外的露台上呆对着月光峰影,坐到了天明”。看了叶永烈老师“雁荡朦胧夜”,说“不夜游雁荡是虚生”,好个惊奇。后来想不起什么原因,竟拖到了来年暮春五月才匆匆成行。
  这次出行是下午从江苏常州出发的,近午夜才到浙江金华市。小雨淅沥,一位江西老表说,这趟火车多年了就这样,慢慢腾腾。金华,旧时叫“婺州”,也是座古城。郁达夫说“金华的地势,实在好不过。以浙江来说,它差不多是坐落在中央的样子。”有座北山绵延三百多里,一条婺江穿城而过。但让金华闻名遐迩的还是那“金华火腿”。第一次和金华擦肩而过,是那年“三李瞎折腾”,即李洪志闹法轮功,李登辉鼓吹两国论,还有单位那一把手李大脑袋搞承包。没了工资,只好带几个同事千里迢迢到贵阳去讨生活。一路省吃俭用,顿顿方便面,“口里都淡出鸟来”。到了金华突然省悟,站台上拎了一打啤酒,扛了一只熟“金华火腿”来,“亏啥也不能亏肚子”,豪情激荡,大嚼了一顿。
  清晨,薄雾弥漫,穿过陈旧的老街,去寻那婺江和江边的“八咏楼”。雨儿断断续续,江边到处湿辘辘的,花儿、草儿那个清新,那个精神,树儿还时时“嘀嗒”落下一大水滴来。沿江的淡红色木栈道亮晶晶的,怪石相伴,蜿蜒的伸向绿丛深处。一个石头亭子,几位老人坐在里面小憩,静静的欣赏着美丽的婺江。婺江如一恬静青涩的女子,小家碧玉,含羞脉脉。一只“怪石老龟”努力爬到女人身边,伸长脖子,仿佛要调戏于她。几个年轻人在泥泞的岸边垂钓,身旁晾着粉红色的伞儿。对岸一像鸟巢的建筑,展翅欲飞,倒影于江中-----
  江南有四大名楼,武昌的“黄鹤楼”,盘踞蛇山之巅,俯瞰滚滚东去的长江;湖南的“岳阳楼”,屹立洞庭湖畔,看尽洞庭天下水滔滔;南昌的“滕王阁”,耸立在浩瀚的赣江边,就是到了枯水季节露出江滩来,也如赤膊的男人,威武强劲,不可一世。想那金华的“八咏楼”始终榜上无名,还是受身旁的婺江所累,那怕卷起几朵浪花来,拍几下江岸也罢。但她太安静了,太孱弱了。
  江畔还有一高大的古人塑像,叫“沈约”者,飘逸潇洒。说“八咏楼”便是他建造的。说他还是一位文坛大家,收罗出其一句来,“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字里行间,也是一不得志满腹愁绪的官僚文人罢了。
  “沈约”身后便是那“八咏楼”了,石砌的高台挂满了绿色藤蔓,高台上耸立一红柱飞檐楼阁来,面临婺江,古朴沧桑。近前仰视,像一个很大凉亭,怎么也看不出磅礴的气势,倒是品味出一丝淡淡的愁思,飘然而至。沈约建这楼阁时便郁郁不得志,掺着苦闷和愁绪。后来那奇女子李清照一身孑然,来到金华也是愁眉不展,“日高倦梳妆”,望着柔弱的江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当她提裙款款登上“八咏楼”的瞬间,感慨破碎的山河,竟吟出那千古绝唱来: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怎一个愁字了得”,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文人墨客蜂拥而至,挤上楼来,登高怀古,抒发愁思。“影落三湘水,传八咏楼,何穷对酒望,几处卷帘愁”。
  “绝景还思八咏楼,净洗胸中万斛愁”。“八咏楼中景,都从笔下收,我颇曾三至,君应倍四愁”。真是愁得一塌糊涂,直到嘉庆年间把“八咏楼”愁得倒塌了才罢休。如今的后辈们倒不是很郁闷,也不忧国忧民,吃穿不愁,还可以啃啃老爹亲娘,无所事事,悠闲地在婺江边钓起了鱼来。
  徘徊婺江畔,缠绵悱恻,回眸“八咏楼”,不忍离去,心中也涌出一丝莫名的惆怅来。穿过几个街区,见一古刹当街,叫“天宁寺”,庙门前,两个张着血盆大口石狮子,耀武扬威,倒像一个衙门口。在一繁华的十字街中央,立一三角亭子,亭中有三眼古井,经千年依然取之不竭,叫“莲花井”。走近细看,一女子坐在井边,露出白皙的乳房正在给婴儿喂奶,那婴儿眼睛眯成一条缝,好个惬意。
  翻遍郁达夫散文集也没看到先生对“八咏楼”一句话,一个字,想豁达的达夫先生是不会凑这个热闹的。一九三三年,郁达夫来金华宿婺江畔旅馆,登没登“八咏楼”就不知晓了。他说,访旧友数辈,第二天就去北山了。原本计划先去兰溪的诸葛村一游,然后返回金华再去北山寻郁达夫先生的足迹,去游览先生笔下的那山峰、溪涧,池泉、瀑布、山洞云云,谁料在诸葛村便复发心绞痛,一天要发作几次,不敢登山了。无奈只好改道去桐庐,顺富春江而下,到富阳去寻郁达夫故居去了,去温州“雁荡山”看残月的计划又落空了------
  (五)兰溪横山诸葛村
  兰溪,听名字就很美,浙江中部一座美丽的山水小城。兰溪江,建德江,还有一条叫“衢港”的江水,在兰溪横山下汇合,浩浩荡荡奔向富春江。山美,水美,唐便有一《兰溪棹歌》赞美兰溪: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里的女人更美,自古有“金华美女出兰溪”一说,那陪伴少帅张学良一生的赵一荻赵四小姐便是兰溪人,见一网友有这样的描写:“邂逅了几个兰溪的女孩,笑容中有一些热情,又有一种羞涩,如同深藏绿叶中的牡丹,将其比之于苏杭及成都的女子,也毫不逊色------”
  那年达夫先生从金华北山下来,便来到了兰溪,稍事安顿,“吃过午饭,就出西门江边,雇了一只小船,划上隔江西南面的横山兰阴寺去。”说到这横山的妙处,先生赞叹“就矗立三江合流的要冲,三面的远山,脚下的清溪,东南面隔江的红叶,与正东稍北兰溪市上的人家,无不一一收在眼底,像是水彩画幅”。
  而今见到这横山时,却不是摇橹划船过江去的,一宏伟的大桥已横卧江上。车子驶上兰江大桥,那时正要昏昏欲睡,突然听女人轻轻呼唤,指着窗外,“山顶有塔儿”。眼前一亮,浩瀚是江面凸突一悬崖峭壁的小山,山顶一座秀美的塔慢慢转来。白纱缭绕,朦朦胧胧。过桥回望,这山势又如一趴卧在江畔的一头犬儿,大尾巴向后一甩。一个牌坊立在山脚,山中绿树掩映着翘角飞檐。只是不见游人来,山中古刹,香客寥寥。草深寂静,没听得和尚一丝撞钟声,也没听见尼姑们诵经。
  郁达夫先生仿佛早已预见这横山的冷清,说是“蓬门未识琦罗香”。“大抵的游客,总由杭州路而至兰溪,在兰溪一宿,看看花船,第二天便匆匆就道,去建德桐庐,领略富春江的山水。对于这近在目前的横山,总是隔江一望,弃而不顾,实在是一件大可遗憾的事情,大约因横山外貌不佳,不能引人入胜”,“贫女之叹,在山水之间也是一样。”
  山脚匆匆一瞥,没能到山顶看兰江滚滚白帆点点。也没寻找那鲤鱼戏水的江滩,但矗立着塔儿的横山还是很美的。先生没有提到那山顶的塔儿,后来知晓塔是近几年才建的,这塔才是横山的点睛之笔呢。
  兰溪,还有一个绝妙的地方,就是那隐藏丘陵间的古村落,神秘的诸葛八卦村。据说这里居住的都是诸葛丞相的后人,建村已经七百多年了。江南的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婉约可人,而这兰溪的古镇却充满着智慧。一探八卦村奥秘,魂牵梦绕,几次南下路过金华,也没能成行。也不知郁达夫先生闲云野鹤是否来过,这次一瞥横山后,便匆匆赶到诸葛古村去了。
  兰溪到古村落十多里路,一路丘陵起伏,山清水秀。只是心绞痛发作,已无兴致欣赏把玩了。翻过一道山岗,小雨来袭。一步步捱过一陋巷,女人搀扶走进镇上一卫生所服药,雨越下越大,心痛也不缓解,有点恐惧的感觉。女人惆怅说,可不敢登雁荡山去了。诸葛先人有条祖训“不为名相,便做良医”,村中也弥满着草药的芳香,想在此地是不会有什么意外的,也就释然了,心痛也渐渐平复了下来。
123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精华:沁芳闸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有达夫先生作陪,铁骨先生一路行去,本该十分惬意的。可惜这心绞痛时时相烦,影响游兴。不然的话,读者应该有更多眼福的。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人文景色,须是懂的人来看,便有那气象万千。于是,便有了作者笔下愁的已倒塌的八咏楼,有了些许热情又别有一种羞涩的兰溪女子。妙还妙在不知是注定还是偶遇,心绞痛让人无法前行,便在这小巷中暂作停留,在弥满着草药的芳香中心痛平复心情释然。江南的美终于遇到了有缘。精!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7

  • 落叶半床

    富春江的山水,桐庐,看见这些字就神往。

    2016-08-14

    回复

    • 铁骨

       谢谢朋友的关注,真的感谢你的光临,祝好!

      2016-08-14

      回复

  • 沁芳闸

    去宁波歌舞台认识了一个唱婺剧的八零后,然后才知道有婺剧一说,今天读了文更知道了原来金华以前叫婺。老师,我更喜兰溪那一篇。还有,老师,去过南昌,去过滕王阁吗?因为,下星期将去南昌,如果先有老师的游记入心,游来必有畅心顺意。有的话,不要忘了给我个链接。

    2016-08-14

    回复

    • 铁骨

       以前写过一篇《军旗下的南昌》,写到了滕王阁,重发到墨舞可以吗?

      2016-08-14

      回复

    • 沁芳闸

       当然。等待。

      2016-08-14

      回复

    • 韵无声

       有就发过来呀,先睹为快哦。我去过南昌也,城市不大,热得无处躲藏。

      2016-08-14

      回复

    • 沁芳闸

       听说很热,为了霖儿不得不去。

      2016-08-14

      回复

    • 韵无声

       绝对热。南昌我去过三四次,以前有个好朋友是那边县城的。去的话注意防暑啊,不是一般的热。

      2016-08-14

      回复

  • 韵无声

    续比上篇更好。读了老师的文,我想着还是要再读读郁先生的文章,家里有一本十几年前买的《郁达夫散文》呢。我十余年工作生活在江浙,老师写的地方我都有去过,金华和温州最为熟悉。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浙不知老师有否看过。

    2016-08-14

    回复

    • 铁骨

       无声编辑你好,朱自清先生我也是非常喜欢的,那年还特意去清华大学,寻先生笔下的那片荷塘,记得先生的《扬州的夏日》、《温州的踪迹》、《南京》等都读过的,还写过一篇散文,谈到朱自清先生和红学大家俞平伯教授写下了同一题目的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传为文坛佳话的事情,是在烟雨红尘发表的,叫《秦淮河》。还是谢谢你的推荐,有机会在重读一遍。

      2016-08-14

      回复

    • 韵无声

       好的。有机会老师发过来吧,刚才看错了,才知是发在以前的烟雨红尘。

      2016-08-14

      回复

    • 铁骨

       无声编辑,《南昌》一文我发过去了,只是2012年写的,有点时过境迁了。

      2016-08-17

      回复

    • 韵无声

       铁骨老师,该文已看了,结尾处可否处理下,这么写有点变味,您认为呢

      2016-08-17

      回复

  • 渭雨轻尘

    尤喜工笔。先生不喜用“地”字么?好几处用“的”字呢——已顺手修正。

    2016-08-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