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诗和远方

作者:紫衣侯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10-02   阅读:

  
  日子在不经意中过去,无惊无喜,所以也无悲欣,即使偶尔想抓住一些,当时觉得深刻,过眼却成烟云,再回首,无法追问。
  不过在这风定无波之中,今年与往年略有不同,就是北京蓝色的天多了。特别到这九月,多是蓝天如洗,如有云走过,意象高远。坐在二十四楼的窗前,黛青色的西山在灯火之后,绵延横亘,与天边残月映照。
  风月无边。
  中国的文人真是有想象力,风和月本不相干,但是组合在一起,就是另一种况味。
  这样的夜,安宁。原本可以在窗台点一盘檀香的,也可以在茶几前放一杯清茶,终是觉得烦琐,檀香往往免了,只留清茶。偶尔看月,偶尔看茶的沉浮。
  安静的听,可以听到风吹过楼宇缝隙的声响,也可以听到楼下树叶飒飒的声音,这个季节,浓绿一夏的树叶要慢慢变黄了,秋终是来了。
  突然很担心不远处雕塑公园的那半亩荷花,夏天的时候,去看了几次,荷叶浓密,荷花高矮开放,偶留一丝空隙,与天光云影共徘徊。岸边是数棵垂柳,垂下根根柳条,随风摇曳,坐在树下,看荷叶,看荷花,恍惚是身在江南。到这季节,不知那半塘的荷叶还在?也不知那柳条是否
  已要枯黄?
  去看,荷花已无,荷叶也失去夏日的浓绿,有点枯败。残荷或许可以听雨,只是京城到这季节,已经少雨,那听雨的况味也是可有可无了。池水露出大半,水面上有青萍,突然想起那句一直未懂的语句:风起于青萍之上,对于当年理科强于文科的我来说,更记得的是:空气对流形成风。
  有风来,浮萍荡开、聚合。浮萍与芦苇一样,都是无根,在文人笔下成为分离的征象,如:如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
  当然,自古以来说离别的绝句当推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暮霭沉沉千里烟波,人世剩一人,好不凄凉怆然。兰舟无人独自横,岸边有杨柳,丝丝缕缕,万千柳条轻舞,风情在,不与人说。曾经有人做过考证,说此处的杨柳为虚实词,杨为虚,柳为实词。这与另一个被当做分离征象的柳絮恰恰相反。
  最早知道柳絮是看红楼梦,史湘云见暮春柳絮飞舞,偶成小令。从各自词中的绣绒残吐,半帘香雾,万缕千丝等词语来看,应该都是那柳树,但是我在江南数年,村庄周边柳树千百棵,却是一直没看到过柳絮,反而到京城之后,每到暮春,柳絮漫天。后来因为专业关系,知道这所谓的柳絮却是一种杨树的种子,与柳并没关系。
  草木知愁,韶华白头。当这柳絮与柳无关的时候,离人会否因为这漫天的白絮而离去恨重?
  不知。
  或者是没有那才情续貂那后半阙: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现实之中,当慢慢安定之后,聚合少了,分离也是不易。那无痛的分离只是挥手道别,此去经年,你忘记我也忘却。
  所以,一直喜欢,一种典雅到极致的文字。但是自己却写不来。
  我知道,这与才情有关,也与这多年人世沉浮有关。从来不想说自己活得苟且,却是生活的现实要自己羁留在一个城市,周而复始,十年如一。知道有远方,远方有那喜欢的桂香,这个季节开的灿烂、芬芳,也喜欢那烟雨的江南,烟波浩渺,如如画。
  九月,京城秋已深,西山的黄栌叶渐红,往年曾有人同行往山峰处寻那穷尽,不知今年,谁与同行?
  经云:九月浮槎,十月女泽。
  诗可否作舟,去远方,也说当归。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归于平淡

下一篇: 《 一千公里的厚度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在现实的一隅,想着远方和诗。日子不经意过去,水过无痕。但文人的况味还是会澎湃于心,虽然不管外表还是内里都是波澜不惊。安宁的夜,暂时抛却人世的沉浮,想想近处和远方,思量无限,在诗词闲境与诗情画意里回味九月,季节和人,远方和诗,重叠再重叠。精。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韵无声

    令人回味的九月,清新雅致,又余味悠长。

    2016-10-08

    回复

  • 赵小波

    曾经相约看红叶,如今红叶独自飞。。。。咳咳。。这感慨的。。。。。给你纠正一下,柳絮绝非与柳无关,古人说的柳絮就是柳树上的,我幼年时,家乡的柳树每到暮春就会飞絮满天。只是柳树生长缓慢,且喜欢七扭八拐,难以成才,故此今人才引入了白杨,白杨品种不一,有飞絮的,那污染相当严重啊,以至于都把杨絮当柳絮了。。

    2016-10-05

    回复

  • 三旬

    我也爱诗,奈何自知没诗才

    2016-10-04

    回复

  • 沁芳闸

    老大的这文是我的菜,而且,而且,年年柳絮飘时,真不知原来不是柳。还有,还有,我也喜欢诗,自己却不会写。

    2016-10-02

    回复

  • 落叶半床

    是呢,喜欢是一回事。

    2016-1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