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振邦 风情诗点染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6-10-19   阅读: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百年来,人们欣赏和乐道的是此的后两句。因为它以艺术的笔法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在求知的理性范围或求美的艺术领域,这一联都有指导的意义。如果我们想从整体上把握一个事物观赏和表达一处风景,就不能身陷于局部,囿于耳目所及的分野。而要跳出这个小圈子,站在高处,放开眼界,获得更全面的整体的认知。这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尤为重要。在审美领域也是如此。有时就需要用一种“放眼”,“推镜头”的手法,在更大的时空中观察演绎那些“琐事”。从而获得深层的效果。

  笔者在散文体长篇小说《河村轶事》中就有一个例子。说的是
  “母亲”和“杏姨”一面做女红一面在聊家常中谈到杏和私塾老师的爱恋隐情,本是一些生活琐事,末了写道:
  “……就这样姐妹二人,两个青年女子,一面做着女红,一面用五岁男孩所不解的言词,喁喁细语……
  窗外是北方的夏日,蓝天白云,柳丝飘荡。屋里南北窗开着,很风凉,园子里飘进来蒸发在暑气中的菜蔬的清香。那被唤作“杏”的少女确很秀美,她侧身坐在炕沿边上,偏着头,扭着细腰,长辫子在蓝格的麻衫上弯一条蛇线,一直拖到炕上,与白晰的颈项浑圆的肩膀成鲜明的映衬。
  哦,不管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她们;眼前的图画却是美丽的:因青春的女子而美丽;因淳厚的乡情而美丽;因清清的小河与芬芳的园圃而美丽。”
  在结尾处,情绪上来了,我便运用了时空扩展的写法,一下子在时间和空间上放开视觉,延展情思,俯瞰童年琐事,如氤氲烟云笼罩过往。从那具体的家常谈话中跳出来,拉开时间与空间,做一个美的泛化,显得开阔悠远。
  展开细节的描述,然后渲泻情思。没有细节,没有具体印象,感官得不到剌激,情感不能落脚;而没有情感的抒发,细节便没有价值。
  
  审核编辑:远牵   推荐:远牵

上一篇: 《 马金山和他的《吸引》

下一篇: 《 王波诗集【七日】序

【编者按】 红尘会员   远牵:
行吟者这篇小文初看是东坡诗评,再看不然。作者意在说的是一种格局,一种眼界。既能着眼于局部的细节,又不被这些具细所囿,能跳脱出来,又能回归进去,这在为文,处事上都是一种通达。 一篇让人读之受益的阐思之作,值得一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三旬

    哇,读了这首诗这么多年,我才发现这种视角转换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这样看来抒情更有力度,意境更悠远~
    学习!

    2016-10-21

    回复

  • 落叶半床

    不是简单的诗评了,老师最近的作品风格又变了变。

    2016-10-20

    回复

  • 远牵

    行吟者老师的文评很能启发人,希望多读到这类作品~

    2016-10-19

    回复

    • 行吟者

      @远牵  谢你深入而精彩的点评。你的理解会有益于读者。对作者也是一个肯定和鼓励。

      2016-1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