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大爷爷与桥

大爷爷与桥

作者:沙粒子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6-11-10   阅读:

  
  如果,有人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那肯定觉得此人狂妄自大。但是,在村里,如果大爷爷这么说,小辈们都信服。
  在村里,大爷爷不仅仅是德高望重,还因为见多识广,懂得多,会的多,社会阅历丰富,对村的历史和过去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作为这样一位承接上一辈、经历中生代、传承下一辈的“薪火相传”式的“老宝贝”,他的话自然有很重的分量。
  年轻的时候,大爷爷是个石匠,的确修建了不少的桥,讲起桥来,如数家珍,特别讲到参与修建自己村庄的桥时,更是充满了感情和自豪。
  地理的原因,我们村子东、南、西三面环河,北面是丘陵,雨水顺丘陵而下,在村后冲刷出很多不是特别深的沟壑,这些自然破坏形成的沟壑,反而成为了保护村庄不受冲击的疏导渠。如果没桥,出行很不方便,所以,河上、沟渠上都需要桥。
  古时修桥很简单,由于只有马车、木轱辘的小推车、牲畜和行人通过,所以,在沟渠相对窄的地方用几块石头稍微修一下,然后再铺上几块大石板,就可以了。河面上也是如此,只不过把河沙往下挖了挖,多修了几个桥墩,多铺了几块大石板。受当时条件的制约,能把桥面修的相对宽一点,就已经不错了。
  大爷爷少年开始,这样的桥已经不行了。有的小石板桥被雨水冲刷破坏,已经修修补补好多次了,特别是河面上的桥,汛期时,桥面就被河水淹没,桥墩冲垮,修了垮,垮了修,这样反复的拉锯战持续了好多年,一直伴随到战争结束。
  伴随着国家的百废待兴,村庄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石桥建设。大爷爷青壮年的时候,全村人积蓄力量,首先在河的西、南两个方向建造了两座横跨两岸的石桥。全村青壮年用独轮车,从几十公里外的山上一小车一小车的运来石头,白灰,水泥,没有人知道来来回回丈量了多少路、坏了多少独轮车、流了多少汗水、用坏了多少钢钎。没有人计较这些,因为,这是给自己和后辈们造的桥。
  真正体现出大爷爷他们技艺的,是北面沟壑上那座四米多长的两拱石桥。象赵州桥那样,中间一个桥墩,两边呈拱型,全部用石头一块一块的插成的,没有水泥,只用了少许白灰,多少年来,一直特别结实。大爷爷说,刚开始的时候,没人看好这样的方法,桥建成之后,走在上面也是摇摇欲坠的,到后来却越来越结实,这是因为插起的石头在外力的踩挤下,已经严严实实的作用在了一起。
  还是由于设计与前瞻性的不足,西面的那座漫水桥在使用了几十年之后,由于通水桥洞较少,连续几年的大雨过后,首先垮塌了,南面的桥虽然完好,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桥面显然过窄了,也已经制约到了村庄的发展。
  前几年,在一番权衡之后,村里在征求了大爷爷等人的建议,结合了当前的发展形势,又先后建造了三座钢筋水泥桥,修建的时候,大爷爷也跟着年轻人在忙碌。桥头上有一块大理石,正面刻着村庄的名字,背面刻着村庄的历史和由来,白发苍苍的大爷爷说:记住了村庄的名字,就等于记住了过去,记住了自己,记住了回家的路。
  没事的时候,大爷爷就会坐在桥头边的空闲场地上和别人拉呱,还经常给小辈们讲一个不算太遥远,而且与桥有关的真实的故事:
  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宗辈里,出了一位善人,积德行善,并且痴迷于修行,但始终不得法,在一次外出修行赶路的途中,饥寒交迫,黄昏时分,在饿得实在无力迈步之际,突然绊了一跤,恍惚中,感觉按着土地的手心里有个东西,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个梨子。路上为啥有个梨子呢?为啥不偏不倚的正好按在手里?手拿梨子,突然间大彻大悟,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利用四处化缘与上门募捐的钱,在离村庄十几里外的另一个村子的河上,修建了一座当时气势恢宏、雕刻精美的大桥,这个村子叫苗家曲村,这座桥取名“信良桥。(注:此桥仍在,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匪患猖獗,这位老祖宗去世后若干年后的一天,一伙不知哪里的土匪攻陷了我们的村子,当抢劫到老祖宗家时,在他家的房梁上,搜出了一大捆账本,一匪首打开一看,原来是老祖宗修这座桥时,所有的化缘和出捐人的名单,一笔笔清清楚楚,更想不到的是,这匪首竟然在名册上发现了他祖辈人的名字,感动之余,匪首下令:这是善人之家,所有人员,立即撤出村子,绕道而行,任何人不得搅扰。就这样,因祖宗的善行,使村庄免于了劫难。
  或许,大爷爷就是一座桥,他在讲述着桥的故事,别人则从他的桥上经过……。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这不单单是大爷爷与桥的故事,也是每个人与桥与村庄与社会的故事。大爷爷一辈子与桥结缘,时代向前发展,桥也一变再变,为桥为人,村庄和社会,善心和善行,激励后人,不忘根本。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落叶半床

    2016-11-10

    回复

    • 沙粒子

      @落叶半床  是啊,大爷爷就是一座桥梁,是时代发展的见证人,是优良传统的传播者,是指导后人的长者,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2016-1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