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庸才和傻子

作者:刘宏民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6-11-29   阅读:

  
  几天前读了朋友的一篇小说《捣蒜砂锅》,初读感觉一般,仔细品味却颇有深度,不妨与大家共享。
  某酒店新进了一批特殊的砂锅——捣蒜砂锅。说它特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容积大。它比普通砂锅直径大了一倍,算下来容积就多了三倍。
  其次是做工精美。砂锅底色是米黄色,盖上有鱼、虾、贝、蟹等图案,个个栩栩如生。彩色山水画环绕锅体外围一周,就像给砂锅穿了件华丽的衣裳。据说设计者思路是这样的:砂锅端上餐桌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砂锅盖,而那些鲜活的山珍海味能大大勾起人的食欲,就算砂锅里面没有盖上的内容,食客也可能因视觉刺激误以为自己在享用海鲜,而用过餐后,人们习惯直起身子靠在椅子背上歇息,这时就会注意到砂锅外面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刚才大快朵颐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别有一番享受。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设计者不成比例放大砂锅,而是让它成为矮胖子,否则秀色可餐的山水画首先进入食客眼帘,不用吃肚子就饱了。
  最后要提到砂锅的名字——捣蒜砂锅。顾名思义,这种砂锅能用来捣蒜。记得有句歇后语,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可见砂锅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不得用来捣蒜。捣蒜砂锅颠覆了人们对砂锅的认识,犹如某人长了对翅膀,容易吸引眼球。其实捣蒜砂锅功能还不止于此。据介绍,制造这种砂锅的材料特殊,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稀有矿物质,如果用它捣蒜,稀有矿物质和大蒜会起化学反应,蒜茸里面就产生了对人体有益的抗癌物质。按理说它叫抗癌砂锅更妥帖,更吸引眼球,更有经济价值,但毕竟砂锅是用来盛菜的,取这个名字既不雅观也不吉利,于是就叫捣蒜砂锅。捣蒜砂锅有此奇特功效,价格自然不菲,经理托熟人找关系,才以每个六百元的批发价从千公里之外的南方某城市空运回了二十个。
  不久,这家酒店推出了一道菜——捣蒜砂锅,内容和普通砂锅没多大变化,分量是原来的四倍,而价钱涨了十倍。名字吸引眼球,客人图新鲜,捣蒜砂锅一时成为热门菜。有好多客人问服务员:“捣蒜砂锅能捣蒜吗?它捣的蒜能抗癌吗?”服务员无一例外地回答:“菜里面的蒜茸就是用捣蒜砂锅捣的,据专家分析抗癌功效也是显著的。”能否抗癌普通人无法验证,能否捣蒜可以当场试验。不过酒店不给客人提供蒜杵和大蒜,而客人也不会为这事较真。
  酒店新来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小A。他只听说捣蒜砂锅,可从来没见人用它捣过蒜。小A问厨师长:“捣蒜砂锅真的能捣蒜吗?”厨师长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不能捣蒜还叫什么捣蒜砂锅?”别人都嘲笑小A笨,如果不能捣蒜,如果捣的蒜没有抗癌功效,还能吸引那么多客人?小A好奇心太重,私自把几个大蒜放在里面捣。只见他一蒜杵下去,砂锅底裂成了八片,小A吓呆了。厨师长骂小A:“你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这哪里是捣蒜,分明是故意搞破坏。”见此情景,众人也七嘴八舌指责小A:“放着捣蒜器不用,谁让你用砂锅捣蒜?”“捣蒜砂锅一个值几千元,这下你摊上大事了。”小A连忙向大家解释,急得面红耳赤,可没人听他的。最后还是厨师长把小A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捣蒜砂锅是经理从南方空运回来的宝物,如果他知道你是有意搞破坏,肯定会加倍处罚。我看你可怜,干脆给经理撒个谎,说是你不小心失手从二楼掉在一楼摔碎了,这样经理不会处罚,你按原价赔偿得了。”小A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劲儿地点头,活像蒜杵在捣蒜。一个月期满后,经理找个理由把小A打发走了,据说是担心小A把捣蒜砂锅不能捣蒜的事说出去。既然捣蒜砂锅不能捣蒜,也就不存在有抗癌功效的蒜茸,酒店搞商业欺诈,传出去不见得会吃官司,但肯定影响生意。
  故事告诉我们:当所有人都认鹿作马的时候,敢于揭穿真相的人看似英雄,其实这个英雄风险很大,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冤大头成为傻子而被人耻笑。酒店其他员工,或许有人真以为捣蒜砂锅能捣蒜,但估计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老板做生意的一个噱头。不管怎样,别人都做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唯独小A例外。而当小A闯了祸被厨师长训斥时,别人也跟着群起而攻之。生活阅历深的人说,为人处世随大流不会犯大错。随大流的是庸才,出不了风头,却也不会吃亏,就算吃了亏,因为吃亏的是大多数,心里能获得平衡。庸才攻击别人也随大流。
  我想起一部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支队伍在行军,下午五点多来到了一座大山脚下。带队的连长认定天黑前翻不过大山,于是决定在山脚下宿营。这时排长建议说:“我觉得天黑前能翻过山,还是到山那边宿营吧。”连长白了排长一眼:“扯淡。”然而就在此时,团长传命令,要求部队天黑前翻过山。连长立即回应:“保证完成任务。”尽管全连一路急行军,连晚饭也顾不得吃,还是没有在天黑前翻过去,最后被迫在山上宿营。大家怨气很大。这时连长解释说:“团长得到情报,敌军已经发现了我们的行踪,如果在山脚下宿营,就可能被包了饺子。”这不但平息了大家的怨气,还给团长赢得了赞誉。在山上宿营尽管有诸多不便,但和性命相比简直不可一提。而事实是,团长看错了地图,把大山当成了小山。
  鲁迅《野草》里有一名篇《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与这两个故事对照一下,小A就是傻子,而厨师长、连长却是聪明人和奴才杂交的产物。经理黑了老板的钱,高价从外地购买的砂锅金玉体外败絮其中,厨师长不顾事实搞虚假宣传欺骗顾客,在被小A戳穿后却嫁祸于人巧妙掩饰过去。连长也是这样,盲目服从上级,事情搞砸了就撒谎替团长开脱。二人做到这般,奴性和智慧缺一不可。可以料想,厨师长和连长肯定会得到经理和团长的褒奖,因为从来就没有白干活的奴才。
  人们受影视剧的影响,总以为奴才在主子面前只会磕头作揖说奉承话,别的本事一概没有,所以瞧不起奴才,其实这是认识的误区。仅会这些,和废物差不多,根本不配做奴才。试想,如果主子周围全是这种人,等同于没有。无论怎样的主子,需要的肯定是能给自己排忧解难的奴才。奴才不只是一味地点头哈腰听主子话,有时主子想做一些事却不便明说,这时候就需要奴才察言观色,揣摩主子内心的真实意图,然后去行动,在关键的时候,奴才还要替主子背黑锅。如此说来,奴才必须是高智商的聪明人。
  奴才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摇身一变也会成为主子,譬如有的县处级干部是司局级干部的奴才,同时也是乡科级干部的主子。这又对奴才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善变,在自己的奴才面前要摆主子的谱儿,而在自己的主子面前又得换上一副奴姓十足的脸。
  既然对奴才要求这么高,能成为奴才的肯定是精英,而精英理所当然处于社会上层。傻子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后,日渐觉醒,最后变成了庸才。社会精英毕竟是少数,所以庸才团队最庞大,当然也处于社会底层。一部分庸才不甘心,跃跃欲试向奴才团队靠拢,因为当奴才自己名利双收,还可荫及子孙,好处是大大的,风险是没有的。实际情况是,当奴才不容易,名额也有限,极个别幸运的庸才最终把脑袋削尖挤进了奴才团队,大部分却偃旗息鼓认了命。奴才团队里的,有人也会被淘汰,留下来的担心自己被挤出,只能用尽心思给自己充电成为优秀奴才以求得地位的稳固。这个过程犹如沙里淘金,随着大水一遍遍冲洗,金子颗粒留下了,大量沙粒被水冲走了。
  我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帮奴才带领着一大群庸才消灭傻子的过程。
  2016年11月29日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推荐:渭雨轻尘

上一篇: 《 老谭

下一篇: 《 若不相欠,就不再见。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虽然时代在变迁,在往前走,但文中所论,依然是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坚冰的融化,携历史余威,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千千

    这个过程犹如沙里淘金,随着大水一遍遍冲洗,金子颗粒留下了,大量沙粒被水冲走了。 是金子还是沙粒取决于每个人了。

    2016-11-30

    回复

  • 渭雨轻尘

    结语虽奇,但是可以商榷——我是理想派,未来。

    2016-1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