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林帅

作者:月涵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3-02   阅读:

  
  他能营救庭生,就不是莽夫,怎会看不透豫津的那点小心眼,只是他愿意管。他心中知道此中有安排,但是愿意助一臂之力,这是对言候的信任吧。
  往昔种种,他当得起长苏的一个谢字。
  面对了长苏,他有种恍若故人的感觉,那也是他的外甥。当年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与眼前的苏先生,没有半点相似,可是他就是感觉亲切。
  太子事先联络了很多人,一切安排好了,他事先也是知情的。他等这一天也很久了吧。“臣弟以为众臣所请甚合情理,请陛下恩准。”他说的是甚合情理,情与理都合。这是他的认知,当年的事,他认为无情无理。这一句话,他等了十几年。
  他没有像靖王一样一直心怀孤愤,天下皆知赤焰案是皇上和景琰的心结,他没有像长苏一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他只是静待时机,他相信一切自有机缘,所有的一切,都有安排。他顺势而为。
  他和皇上说,哪一个皇子不想当太子呀。他也想过吧,只是他更清楚的自己的份量和能力,还有就是心态,他都不具备。于是他安心的做一个洞察世事相机而动的闲散王爷。
  只是朝堂那一站,他对自己有了交待,他和长公主一样,那些逝去的故人,都是他的亲人,他愿意为他们发一言,求个心安。他是个有心的人。一个能活下来的智者。
  
  太子的岳家
  皇子正妃的婚事,都不是自己做主的,皇家无私事,都要过了皇上这一关。选什么样的岳家,对于皇子是有很大的不同。
  誉王妃就是言后给誉王安排的,誉王一直全靠养母的支持,在这件事上自然要听从言后的安排。二人也算是相敬如宾,一个为夺嫡冲锋,一个打理好王府诸事。最后的时候,王妃愿意同生共死,而誉王宁愿一死替王妃和未出世的孩子留个生路,也算是彼此有情义了。
  景琰成了太子,他的婚事,自然不同。柳家是皇上选定的(那时皇上真心扶持景琰,所以婚事是权衡之后才做的决定,对于景琰站稳朝堂是有非常必要的),静妃也见了柳家的姑娘,还是非常满意的。
  中书令是文臣之首,唐朝的中书令就是宰相.唐代官职对照表:中书令:中书省的首长,正三品,宰相,主要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书,类似于皇帝的秘书长。这样的岳家,对于一直是以武功立足的靖王是最大的弥补和帮助。当时皇上的安排,对于靖王来说是非常恰当的。
  而柳家一下子成了皇亲国戚,相比前太子的岳家,柳家是幸运的,前太子做了十多年的太子,最后成了被圈禁的献王。而誉王的岳家,因了誉王的谋反,自然一败图地。柳家算是幸运的。
  这门亲结的是双方皆大欢喜。
  在金殿呈冤的激烈场面中,最先的附议是零散的,虽然事先有过安排,可是皇权赫赫,面对暴怒的皇上,大臣还是有些犹豫的。只到中书令为首的重臣站了出来,才形成了群起之势。
  中书令柳澄(太子岳家,太子今时所行之事,必是与这位大人商议过的,得到了支持)、程阁老、沈追、蔡荃等人已纷纷出列,均都大声表示:“史尚书之言甚是,臣附议!”众人这时的心情本就有些激动,这些又都是份量颇重的朝臣,他们一站出来,后面立即跟了一大批,连素来闲散的纪王也慢慢起身。柳大人配合了太子的呈冤行动。
  群臣附议,才令皇上不再幻想弹压此事。
  一个环节也不能错,才有后来的皇上下旨同意重审。一件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而这成功的一环里,也有太子岳家的大力支持。这位老臣,对于当年的事件是非常清楚的。在那场血洗中,能明哲保身的存活下来。说明他对于皇上非常了解的,甚至对于皇上因何忌惮祈王和林帅都能猜透一二。
  今时今刻,太子一切准备妥当,只欠长公主持谢玉手书,当众呈冤,他自然愿意为太子出一份力,为自己的孙女加一份筹码。
  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长公主顶着皇上滔天怒火,几次被中断,终于朗声念完了谢玉的手书内容。这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要求重审的人,风险最大。太子是此事件的主导人物,地位最高,他是最后用来压轴的。
  站出来的不是皇亲国戚,而是大臣。莅陽长公主眸中珠泪滚下(真情流露,往事惊心,于她也是一场劫难),展袖拜倒,以额触地。这个缓缓磕下的头,如同重重一记闷锤,击打在殿中诸人的胸口。虽然言辞简洁,并无渲染之处,但她今天所供述出来地真相实在太令人震撼了,但凡心中有一点是非观和良知的人,多多少少都被激起了一些悲愤之情。在满殿地沸腾哗然之中,吏部尚书史元清(剧中是蒙统领第一个站出来附议)第一个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长公主所言惊骇物议,又有谢玉手书为证,并非狂迷虚言,若不彻查,不足以安朝局民心。请陛下准其所奏,指派公允之臣,自即日起重审当年赤焰之案,查清真相,以彰陛下的贤明盛德!”
  他的回答掷地有声,谈的是朝局民心,接下来的步骤也明言了,准奏撤查,还当年旧案一个真相,最后给皇上的面子:是彰陛下的贤明盛德。
  凡事第一个站出来的人都是需要勇气的。一切皆有变数,第一个人就要承担后面出现变故的风险,如果皇上就是不准,太子落了下风,那么他的前程也就完了。他只是一个臣子,不是长公主。长公主毕竟天家骨肉,就算是现在让皇上厌了,身份还是尊贵的。做为一个外臣,此时所言,本是心有所感,尽直而说。当年为了祈王,多少人,站了出来,明知不可言而言,搭上了前程身家。
  就是这些忠耿之士的存在,世界才永远是有希望的。所有的一切,才有公平公正的可能。
  相见不如不见
  众人附议,太子附议,梁帝身上的稻草太重了,可是仍然不肯低头,这个头低下来,就是十三年前的错判。他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台阶,一个仇恨的目标。
  他的目光转向安然静坐的谋士。他此刻知道他是林殊,也唯有林殊,才会苦心孤诣十三年做一件事。就是有一口气,也要做呀。林家那是他的家族,祈王是他的兄长,赤焰军是他的魂魄。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兄长自己的灵魂,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做什么都是必须的。哪怕这个代价是变成另一个人,也在所不惜。
  他讥俏的讽刺谋士要不要说点什么,也许他会后悔让他开口。他一开口说的是林帅的功绩。
  景运二十六年,陛下尚是皇子,遭人陷害,屠刀悬颈。是你的同窗伴读、后来的赤焰主帅林燮拼死找回证据,面呈先皇,才救回陛下一命。
  景运二十九年,五王之乱血洗京城(大梁是不是一直在内战不止),当年林帅还是巡防营的一个统领(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位,谢玉做过,景琰做过),他亲率三百骑兵冲进禁军营,最终力保陛下登基(从龙之功,如果能穿越,林帅一定一定不会再营救他了,他是以太子的身份上位吗)。开文十年,西晋失守,金陵围城,又是林帅,自北境千里勤王,血战三日,方平京城之乱。(每一次都是生死之间,箫选的命真大)
  无论是为友还是为臣,林帅从未负过陛下!太子和朝臣们今日所请无非是想还原当年的一个真相,陛下究竟是为何连如此理所应当的请求都不能答应呢?!
  他一直想问一个为什么,什么样的心魔什么样的忌恨,能让箫选向一个对他有救命之恩,扶持之义的故友下手,满门诛杀,那是灭族呀,什么样的恨,能让他恨不得这个人在世界上永远的消失,消失的还有他的子女,还有他的军队。曾经的肝胆相照曾经的生死与共,是如何灰飞烟灭不留一点痕迹。而十三年后,证据确凿,还不肯给一个清名,只是清名,人是活不过来了。不过是要一个名,要一个昭雪,都不肯点这个头。
  说是鸟尽弓藏吧,大梁四边一直有战事,是什么原因一定要如此的对待曾经的故人。他的妹妹是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他的妹妹,这样的亲缘,都不能阻挡他的屠刀。就是那个一直长在宫里的外甥,不过十几岁,都不能留一条命,这样的斩草除根,何其太狠毒。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狱聊

下一篇: 《 狱聊(三)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奈何天,奈何地,奈何冤如命。昭洗雪如运。骄傲与坚持,赤心与理想真正是智勇者的情怀与品质。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沁芳闸

    我在想,林帅一定是个有情有义的男子。不然,怎么有这样好的小殊,怎会路遇女子出手相救,怎会让公主倾心一生,听到叛变消息,心中坚定不移的追他去了。月涵,咱们红尘有个QQ群,欢迎加入。538265750

    2017-0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