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琰眼中的长苏

作者:月涵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3-05   阅读:

  

  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在琅琊阁的大力炒作下,长苏的身上蒙了层光环。既让太子和誉王争相抢之,也在京城打开了知名度。这是长苏和蔺晨谋划的效果。不曾出场,就已经名动京城。连梁帝也听闻了,还和高公公不以为然的说了起来。皇上是不信的,一个江湖谋士,和天下有什么关联。他认为梁国是他说了算,得了他的圣心,才得天下。那个时候,他还是属意太子的。他的孩子虽多,可是也没什么出众的。最出众的那个贤名太旺,被他干掉了。太子的水平,其实作为皇父,他岂会不知,被一个誉王压得死死的,这就是皇上喜欢的局面。誉王是没资格参与竞争的,只是用来平衡局面的。景琰因为赤焰案与皇上有心结,皇上不喜。其余的皇子,有残疾的,不能考虑,太胆小的不能考虑,太小的不能考虑。也没多少儿子任他挑来垗去。
  这样的才子,靖王却没多少反应,他不喜欢这类人物。他认为他皇长兄和故友林殊,都是被那些阴谋之士算计了。他本能不喜欢他们。他耿直爽利,在他情义如山的天空里,是爽直是阳光,是光明正大。
  是长苏自己撞进了他的视线。在后宫里,他安抚庭生,是长苏自己主动说要把庭生营救出宫,他马上起了疑心。不知苏先生如何留意一个小小的罪奴,庭生的身份特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那是祈王唯一的孩子了。所以他的表情和语气都不友善。他办不到的事,他不明白对方凭什么能做到,不过是一个客卿。
  结果人家就是办到了,借了迎战百里溪,连同另外两个孩子,一起出了宫,最后被皇上赏赐给了霓凰,最后又归到他的府中。他认为这是苏先生奉送他的人情。理由就是对方要扶持他,干一番大事业,为的了更大的利益,才会舍弃风头强劲的太子和誉王。
  他想要替祈王和林殊昭雪,就要走一条不同以往的路。以往的他,十三年了,他连当年的真相都没弄明白,更别替他们昭雪了。他想为他们正名,没有权势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眼前的太子和誉王和当年的旧案,影影绰绰也有关联。二人为了党争,所行所事,根本入不了靖王的眼。靖王怎会把希望寄托在二人身上。这样的局面下,他要替兄长和朋友尽心,只有自己参与夺嫡,才有机会,重审旧案。他是被情义逼到了这条路上。而他自己也明白,凭他的能力做不到,不得不重用梅长苏这样的人。现在对方主动前来投靠,他自然接受。只是还是和对方谈了底线,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碰触底线,他不要成为祈王和林殊讨厌的那类人。
  后来长苏展其才,事情一步一步往有利于景琰的方向发展,靖王一步步入了朝堂,也得到了皇上重用。
  认可了对方的才能,还是对人品没信任。这才会因了情丝绕事件,出言指责。因为私炮坊被炸,怀疑是对方给誉王献计。因为营救卫峥事件,中了夏江的离间计,认为长苏是一个动辄言利,没有情义的人,二人道不同不相为谋,若非长苏靖门立雪执意挽回,那一次就中了夏江的圈套,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这个时候,所有的观众,都替长苏心疼,一个病人,劳心劳力的谋划,明明最大的受益人是靖王,吃苦拚命的事都是长苏在做。没有一个肯定,没有一句安慰的话,不是冷面就是冷言,还会密道断铃,把一个病人逼的飞雪连天上门苦劝。
  只是站在景琰的角度想一想,他也知道利害得失,可是和情义冲突的时候,他总是毫不犹豫的选择情义,不计个人得失深陷险境也不顾的营救赤焰旧人,只是为了将来见到林殊的时候能有个交代。他所努力所坚持的一切,都是为了情份,为了对祈王的仰慕,对林殊的看重。这样的景琰,也令人敬佩。在一个只知言利的环境里,他能守着心中的情义,何等难得。只是苦了梅长苏,对于林殊来说,有朋友如此,自然是安慰。
  景琰对长苏态度的转变是在芷萝宫里听小新说了夏江的离间计之后,才明白是如何误会了长苏的苦心,对方一直在遵守当初约定的底线,反而是他一直误解和否认对方的努力。这个时候,他的心结打开了,对长苏有了新的认知。
  这个时候,他能重新认识对方,领悟对方的一片苦心。
  猎宫的时候,他已经对长苏的身份有了怀疑。这自然和静妃与长苏相见的场景相关。他确定对方的身上有着他不知道的故事。
  誉王起兵时,谈论迎战计划,长苏那个完全是林殊拔剑的动作,已经让他怀疑了对方就是林殊,只是当时情况危急,不容细思,才跳了过去。
  只是他叮咛蒙统领,父皇母妃不能出事,苏先生也不能有事,那句话,真让我们替长苏开心。这时候,景琰对他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谋士梅长苏的身份上。也就是说做为梅长苏,也得到了景琰的认可,从最初的轻视,中间不断的误解,到此时的认可和器重。他已经成为景琰心上除了父母之外的最重视的人。
  从梅长苏来说,他更愿意做林殊,而不是梅长苏。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对少年时代的追忆,也可以说是对再也回不去的年华的向往。但是不管是长苏还是林殊,都得到了景琰的重视和认可。
  旧梦和下跪
  十三年后,箫选开始梦见故人,他主动和静妃谈及宸妃,并令静妃祭奠宸妃,因为他梦中见了乐瑶。这时候他的心态有了变化。
  也就是说他开始感到不安。
  恐惧制造疯狂,他忌惮祈王与林帅的友好往来,担心他们有谋反的实力,会动摇他的皇位。这说明了他内心的恐惧不安,当然也说明了,他贤明不及祈王,军中的影响力不及林帅。就是这种不及,又无力应对,又缺乏了解和信任,所以才有了赤焰案。才会乐得借夏江的刀,诛自己的亲朋故旧。夏江和谢玉就是看透了他的恐惧和忌惮,利用了他的心魔,成功的打击了祈王和赤焰军。
  当时求情的喊冤的人都受到了大大的株连,在祈王说出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时候,这一场悲剧已经注定。
  宸妃死了,晋阳长公主死了,这两个人,一个是皇上的宠妃,一个是皇上亲妹妹。
  当时箫选杀的痛快,像一个屠夫一样,血流成河。我一直感觉,他对他的子民,没有感觉是他的子民。他看中的只是个人的权利。
  时间能淡化一些什么,能安抚一些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风波渐渐平息,人们慢慢遗忘,当然也许只是表面的平静。
  这个时候箫选老了,太子和誉王的相互制衡,让他高枕无忧。这个时候,旧事旧人开始袭上心头,是他挡不住的。贵为君王,他也不能阻止,那些人在他的梦里出现。
  本来静妃是宸妃最好的姐妹,同气连枝,若是箫选还对宸妃有怨,是不会有静妃的封妃的。其实在他接受了静妃的时候,证明他的心开始有了变化。
  应该说心态的变化是微妙的。
  这时候,金殿的呈冤,箫选依然暴怒,依然不肯低头,可是他的内心已经无当年的强悍。形势也不是当年。
  剧中加了他与林殊的对面。这时候景琰对他已经不再尊重,对林殊说,不愿意见他就不见了。还是林殊走进了金殿。
  林殊是有些话想说,对于当年旧案,他是要昭雪,但是对于这个翻云覆雨的舅舅,他也有很多的话藏在心里。
  终于还是面对了面,听那个曾经残暴的老人,讲他的忌惮,讲他的不肯让林殊恢复身份。
  林殊还是坦然相对,他可以不恢复身份,他争的本不是他的身份,他要的是昭雪洗冤,是林家是赤焰军的清名。
  对于天下的论述,二人没达成一致。箫选一直以为那是他的天下,林殊朗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直至最后,林殊昂首离开,此生不复相见。箫选惶然下跪,真相大白的时候,他没有欺骗的理由了,那时候,对于故人,对于亲人,他才有了那一跪。跪的是什么,是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白白成了他心魔的牺牲品。跪的是,明明林殊还活在眼前,就是不让对方恢复身份。跪的是他的旧梦。
  那一跪,是他唯一的一刻内疚。
12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贾母与迎春

下一篇: 《 长苏的江湖夜雨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只有一种情义,在不同的角色中续相识续相知,不由让人万千交集感慨,沧桑的不仅是人,还有回不去的时光岁月。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