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你】童年时光 (地方篇)

作者:雨青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4-03   阅读:

  
  随着父亲的复员转业,已经入读小学的我,开始了真正的地方生活。之前在部队院子里是相对封闭的生活,但也是让自己安全健康成长的绝好环境。不过真正融入地方后,发现原来地方才是更广袤的天地。
  还记得小学入学前的报名情形。那个负责招生的老师要求我从1数到100.我很流畅的念着这些平时就很熟悉的数字,大概数到30左右的时候,就摆手示意我通过了。于是我光荣的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所在的和平小学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当时挂在学校门口的牌匾上的字就是曾任国家主席的华国锋的亲笔题词。
  我还记得我小学启蒙老师兼班主任是欧老师,印象中的老师是一位有着自然卷,慈祥的中年妇女。不过她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她教了我三年语文。记得我们读书时写字首先用的是铅笔,字写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被批准用钢笔。我还记得当时欧老师在我作业本上批示可以用钢笔的情形。我是班上第一批用钢笔的同学之一。
  这三年,我的学习成绩是平平淡淡的,但却是最自由自在的。那时我家还住在部队院子。每天和附近区政府院子一个叫陈静丹的女同学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做作业,一起去玩。其实我们彼此的家仅仅隔一道围墙,还记得那道围墙爬满了爬壁虎,绿油油的,一层一层旺盛得不得了。
  那时我们放学后最喜欢去建筑设计院旁边玩。因为那有一口井,井水源源不断的流出砌成方形井口的青石板,在六月,正是湖南热天开始,我们光着脚丫尽情的嬉戏在冰凉的井水中,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比吃冰棍还爽。
  其次就是拿着墨水瓶去抓小蝌蚪。那些成为我们瓶中物的像逗号一样的小家伙在淡蓝色的水中游来游去,煞是好玩。墨水瓶是故意不洗那么干净,淡淡的蓝色,是我们想象中的大海的颜色。大海就这样被我们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面了。等长大后第一次看到真正是大海——南海时,真的觉得小时候的想象真的是无比的天真和幼稚。
  还有就是放学后和肖颖同学一起去垃圾堆里找空的火柴盒,上面的贴纸就是俗称“火花”的纸片,很受我们欢迎。那时的城市垃圾很少,基本就是烧尽的煤球渣,药渣,以及菜叶,花花草草的枯枝败叶等生活垃圾,绝对没有现在满街的快餐盒和塑料袋,在现在看来,塑料袋是21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尤其在中国又不限制使用,环境污染情况更加糟糕。那时能够捡到一个很新的图案又很漂亮的火柴盒,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收藏的爱好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包括后来的集邮,也是在那个时候,省吃俭用零花钱一张张这样收集起来,后来集邮册,在市政府旁边的那个邮局被人偷走了的时候,我真的一个人在那里嚎啕大哭了很久很久。
  记得看过张洁的一文《拾麦穗》,想起她文章中提到的如果长大了她就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的情节。其实我小时候也有过这些很朴实和很好笑的理想,就是当时的我长大了要做一个拾荒者,每天可以捡到形形色色不同的宝贝。估计这理想要是写出来,家长和老师当时都要喷血。不过那时的我也蛮会掩饰自己,在老师的命题作文我的理想就是写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律师,这也是符合父亲的期望和老师以及这个教育体制的设计要求。
  乐此不彼的还有和小伙伴去学校对面的雨湖公园捞鱼和捉知了。那时的雨湖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树,茂盛的枝干和密密麻麻的树叶形成一把把天然的大伞。据说是当时我们那个城市最美的一条街,起码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是。那时我们顽皮得很,为了逃票,就从二三米高的围墙跳下去溜到公园里。记得长大后,有一次和同学聚会后重温当时逃票的情形。不过那次是冬天,我们是戴手套,顺着拉紧的电线杆的铁丝滑下去的。不过一样惊险刺激。
  溜到公园后就是老套路了,我们用自己做的网捞鱼,就是用家里的旧蚊帐套在铁丝环上就做成一个鱼网。真的,在那些垂柳拂过水面的湖边,随便用网捞就可以捞上好多手指大小的鱼。当然,这一切不能让公园管理员看到,所以我们常常是走马灯似的换地方捞鱼。居然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再就是爬树捉知了。捉不到知了的时候,我们就捡知了玩金蝉脱壳时留下的外衣,那时的药店都收购这些知了壳作为药引子。迟点就是捡桔子皮,晒干就是陈皮。我们就是用这些知了壳和陈皮换来钱,买冰棍和晒干的紫苏和老姜吃。不过有个温同学和我们不同,就喜欢用那时的粮票来换学校门口的各种小吃。直到有一天,她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才知道,原来她是偷了家里的粮票来买东西吃的,搞得有份一起分享她的零食的我们都不好意思。
  最开心的莫过于每周末打爆米花的阿姨来到我们院子前面的时候。只要听到砰的一声就知道她来了。那时我们欢天喜地的拿着粳米或者糯米,干玉米粒来迎接她的到来。随着那声巨响,就将那些原本硬生生的五谷杂粮神奇得变成了软软松松的膨化食品了。在我们地方俗称“打人参米”。还记得那个阿姨肥肥胖胖的,一手摇那个肚子被熏得黑黑的胖胖的炉子,一手摇风机。过三五分钟后,戴着黑黑厚厚的手套将那个黑黑的炉子取下,用特制的工具一拧,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升起一阵白烟,然后从那个超长的布袋里就倒出每家不同的膨化物了。那种欢喜,绝对如同过年般。然后我们彼此会交换这些膨化食品,这样就可以吃到不同的味道,想想那时的小孩子真的是很馋,毕竟那个年代物资不是很丰富,相对而言,贫富悬殊也不像今天这么厉害。小朋友之间的相处都很平等,没有那么多势力眼,更加单纯和天真一些。
  还有一件事就是糊纸袋,那时我记得家家户户都会接一些手工活来做,以补贴家用。姐姐的同学家是医院的,就拿了许多用来装药的那种白色的小纸袋来糊。记得大冬天的,因为手长时间要点浆糊,要折纸,要抚平等等工序,手都冻僵了,但一想到完成这些糊纸袋工程了,就能够换来好几块钱时,就又打起精神,直到所有任务完成。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勤工俭学吧,那时我们一学期的学费也就几块钱而已。这种用手工劳动换取补贴的方式影响了我的成长,让我在以后的日子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怎么样的生活,想拥有什么样的物质,一定要靠自己双手创造。
  至于玩玻璃弹子,玩跳房子,玩捉迷藏那些游戏就不再赘述了。因为那就是我们业余的生活组成部分。如同吃饭穿衣般寻常。
  童年的我们没有学习过什么奥数没有什么特长培训,当然,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只是爱好,并没有刻意去学。我们有的是无尽的快乐,而且我们也健康的成长了,即使那时的理想是那么的可笑,但是还是长大成人了。
  突然想起有句话,小时候,我们拥有简单的快乐,而长大后,简单就是快乐。只是我们在这个滚滚红尘里,有太多的欲望,所以再也没有童年的那种快乐。
  
  附张洁的《拾麦穗》一文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还不知道拣麦穗这回事。
  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或许可以这样说,拣麦穗的时节,也是最能引动姑娘们幻想的时节?
  在那月残星稀的清晨,挎着一个空篮子,顺着田埂上的小路走去拣麦穗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
  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窑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
  唉,她还能想什么!
  假如你没有在那种日子里生活过,你永远也无法想像,从这一颗颗丢在地里的麦穗上,会生出什么样的幻想。
  她拼命地拣呐、拣呐,一个拣麦穗的时节也许能拣上一斗?她把这麦子卖了,再把这钱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然后,她剪呀、缝呀、绣呀……也不见她穿,谁也没和谁合计过,谁也没和谁商量过,可是等到出嫁的那一天,她们全会把这些东西,装进她们新嫁娘的包裹里去。
12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这篇也是上次审过的。还一直记得那可亲的欧老师,一起抓小蝌蚪,墨水瓶想象成大海,那不是天真和幼稚,那是无比美丽的想象力。或许,我们会忘了自己曾说过什么,却不曾忘了笔者曾说过什么。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沁芳闸

    墨水瓶故意不洗是我最喜欢看的那一段。老有文章说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可我们并不是呀。

    2014-04-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