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还君明珠

作者:月涵    授权级别:A       2017-03-11   阅读:

  
  风骨二字,可配靖王。
  十二年后,才名天下得之可得天下的梅长苏进就了,一切有了改变。
  他问他是选太子还是誉王的时候,那个谋士说:我选你,靖王殿下。
  他惊了,他愣了。
  从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他自己也没有想过,还有人会绕过太子和誉王,把目光投向他。
  是他人品贵重,还是他潜力无穷,不管因为什么,有人选总比没人选强。
  我们一直对景琰的不悦是因为长苏。
  我们都知道长苏是林殊,是对他能掏心掏肺的林殊,他是一直牵挂的小殊。
  可是景琰不知道,站在景琰看谋士的角度看长苏,有些时候,他的耿直与犹疑就有了道理。
  他对长苏有三次大的误会,让观众为之气结。
  第一次情丝绕事件,景琰认为长苏置霓凰于险地,是为了替他讨穆府的人情,他不要这样的人情,霓凰是小殊的未婚妻,是他不能利用的人。(长苏冤枉呀,他比景琰还担忧呀,那是他的青梅呀,他都急得坐在了地上,可是他有口难言。他要隐瞒林殊的身份,就找不到一个理由表明,他比景琰还看重霓凰的安危)。
  景琰开门见山的定规矩,不能突破底线。
  长苏的委屈,我们都看在眼里,却忽略了景琰为了霓凰能刀胁太子,这是断了后路呀。我们看他指责长苏,他是为了小殊呀。我们为长苏委屈,却为林殊庆幸。十几年间,林殊生死难猜,他的朋友,为了他的未婚妻还能置自己的安然于不顾(越妃可是下令射杀景琰呀)。
  第二次是私炮坊被炸事件,景琰误会是长苏给誉王出的主意,这个主意的好处是能沉痛打击太子。杀伤力太大。
  经霓凰表明后,景琰道歉。
  我们气愤的是景琰因何不问不查就轻率作此结论,难道谋士就没底线吗,全天下的底线都在他一个人手里吗。江左盟在江湖是十多年了,行事风格有据可查。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的道歉。知错能改,还是好的。只是对长苏的打击有些重,在景琰心中,自己是这个形象吗。不知道长苏能否很好的把握好情感。对于林殊这是天大的委屈,对于谋士这个委屈就弱化了。二人互不了解的时候,这只是一个猜疑。他是林殊,他知道景琰,可是在景琰心中,他是一个谋士,与景琰并不熟悉。
  景琰的局限性是,他之前做一个郡王,可以不和谋士打交道,可是他要夺嫡,就要与不同层次的人往来,他不能以固有的观念看待他并不完全了解的群体。
  谋士这个群体,他不喜欢,可是他离不开人家的支持,不能一面享受得来的利益,一面又任意的道义上指责。
  这种局限性与他多年的军中经历有关,与祈王林帅被构陷相关。
  第三次也是大家最生气的营救卫峥事件。
  景琰被宫女小新挑拨,中了夏江的离间计,认为长苏是一个唯利是图没有情义的人。
  当长苏反复强调营救卫峥的风险的时候,他就恼了,断铃离去。指责长苏动辄言利,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从来没见过,梅长苏那样惶恐的眼神,那样悲伤的表情,那样痛彻心扉的声音。
  那一句殿下叫的人心伤。
  长苏靖门立雪,执意挽回,喊出那句,箫景琰你有情有义,为什么没有恼子的话。
  那个风雪交加的场景,梅长苏病骨支离,在风雪中勉强支持,答应自己营救卫峥,才令靖王又与他坐下来商议大事。
  岂能不为长苏心痛,昭雪之路风刀霜剑,有些是敌人加的,而此刻,却是靖王给的。
  只是靖王为了谁,为了林殊的副将,他本人和卫峥并无太深的交情。只是因为这个人与林殊有关系。哪怕只是一个副将。也值得它葬送大好前程,与皇上反目。情义千秋四个字,他是担了。对林殊,也算是情深义重了。
  作为谋士的长苏是伤痛的,作为林殊是欣慰的。
  作为主君,对谋士终是刻薄了些。
  作为朋友,对林殊总是仁至义尽了。
  其实长苏当然会营救卫峥,他只是不希望景琰卷进来,他的副将,赤焰军还有几人呀。他比景琰还在乎,只是他不能说他在乎。
  三件事之后,在静妃让小新对景琰讲明真相,知道是夏江的设计之后,此后景琰对长苏才算是放开心结,全心信任了。
  如果没有林殊身份的揭穿,一直就是景琰对长苏,也是有了情义。比如九安山的时候,景琰临行前对蒙统领的叮咛是父皇不能有事,贵妃不能有事,然后又返回说,苏先生也不能有事。这个时候,他是把长苏这个谋士放在心上了。
  我们为长苏松口气,你终于教育了景琰,他对于你这个谋士终于有了应有的器重和欣赏。
  应该说与梅长苏相处的两年,景琰经历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时期。他的视野他的经历他的志向都有了改变。智商和情商都大幅度提高。
  在金殿之上与誉王争辩卫峥被营救之后,口才奇佳,誉王都说,景琰我竟不知道你口才这么好,屡屡把夏江弄得无言以对,大快人心。尤其是那一句反问夏江,你不把犯人放在守卫森严的悬镜司而放在没有人把守的刑部,你是希望有人劫,还是不希望有人劫呀。成功的引发了皇上对夏江的猜疑。
  人在不同的环境里,总是有不同的收获,和梅长苏的相处,他还是受益良多。
  投资人对经理人的心态
  经理人主动对投资人推销项目。
  为此先送了一分大礼给靖王(营救庭生),靖王有两个心结,第一个是祈王的儿子庭生,这是祈王唯一的血脉,靖王要为仰慕的兄长作点什么,照看好这个孩子是必须的。这份大礼深合投资人的心意,也让投资人见识了经理人的运作能力。
  投资人的第二个心结就是昭雪旧案(当然也在期望着小殊的归来)。经理人先成功的打开了第一个心结。
  第二个心结是他们合作的基础。
  经理人先以夺嫡来开场,投资人轻飘飘的说,夺嫡于他太遥远。真正打动他的还是截断誉王和太子上位。这个合了投资人的心意。
  达成了目标的统一,经理人知道投资人有昭雪的目标,这一点经理人放心,可是投资人并不确认经理人对昭雪的意愿如何。在投资人眼中,经理人有麒麟之才,能力是没问题,可是经理人回复投资人为何选他的时候,经理人的理由是显得自己更有手腕更有能力,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经理人表现出一副最大利益谋求的形象,这给投资人树立了唯利是图因利而动的形象。埋下了不信任的基础。
  在投资人心中,经理人是一个有才有一定江湖地位的江湖帮主,他之所以离开安逸的廊州,主动进入夺嫡的漩涡,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一个单纯的谋士承担最大的风险,自然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所以景琰与长苏的合作,完全是一种公事公办的心态。他不喜欢谋士这一类人,因为他本性耿直,加之他生存的环境里,都是直来直去的环境,而祈王和林殊都是率直的人,他的朋友圈里,都是同类人。他没有把谋士当朋友的想法,对他来说,他们只是各取所需一同共事。而长苏隐瞒林珠的身份,也是不想与景琰有友情上的连接,他只是想以苏先生的身份出现在分别十二年后景琰的生活中,将来项目结束,他要了无牵挂的离开。
  二人都愿意以一种共事的姿态出现。
  这样长苏是知景琰的,而景琰不知长苏。
  因为有了谋士利益为先的思想认知,此后二人的合作自然会有冲突,因为没有信任作基础。
  当然都是景琰误会长苏,长苏是不会误会景琰的。
  三次重大的误会,情丝绕事件和营救卫峥,都是景琰出于对林殊身边朋友的维护,虽然误会极深,但林殊欣慰,长苏委屈。
  而私炮坊被炸相对来说简单,景琰误以为是长苏给誉王的建议,知道不是后,也痛快的道歉,风波平息的也快。
  最大的冲突就是卫峥事件,充分的暴露了投资人对经理人毫无信任感。二人相处一年,景琰听了宫女的话,就认为长苏是利益当先,不顾静妃的安危,有了这个认知基础,后来在密道中,长苏只是正常的分析了一下营救卫峥的风险,还没说什么,景琰就断铃,终止合作。理由就是他不会与不顾情义只言利益的人合作。
1234
  审核编辑:罗军琳   

上一篇: 《 心态在项目管理中的影响

下一篇: 《 过江东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一份怎样的情长才配得上这份还珠之义。也许对梅长苏来说,这一执着的情感也是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自己吧!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沁芳闸

    少年时,景琰离开时告诉小殊,等我回来送你明珠,而这一别却是十多年,明珠终于送到了小殊手上,可是,来日无多。由此,想到,誓言说了也没用,人生只是无常。

    2017-0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