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皇上的父子情

作者:月涵    授权级别:A       2017-04-01   阅读:

  
  
  箫选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情的人,都是别人负了他。
  作为一个父亲,他有九个儿子,不少了,估计他也疼爱不过来,不过是一个时期宠爱一个,宠爱到最后,都成了敌人。
  皇长子当年也是他极疼爱的。夏江被抓之后,战英感叹皇上连见一面都不见,靖王说皇上当年对祈王和小殊也是如此。
  第一个儿子,又是他宠爱的宸妃的儿子,中宫无子,一度祈王有入主东宫的机会。若非父皇宠爱,祈王怎么会有什么说什么,跑去和箫选说什么历代明君都不会设立什么悬镜司之类的机构,要求裁撤悬镜司。只有得宠的孩子,才不会懂得察颜观色,不会懂得伪装。他得到的太多,心境太过单纯,以为一切顺理成章,却不知另一面就是无情无义。
  他眼中那是父亲,不是君王。
  所以不知何时开始,箫选看他的眼光变了,不是那个宠爱的孩子,而是一个可能夺位的逆子。贤名越盛,衬托的父亲越灰暗。正在壮年的人,如何会承受这样的权威挑战。心里有了刺,就有了裂缝,让有心人利用。
  知圣心的人何其多,利用圣心的人大有人在。祈王案的策划人是夏江和璇玑公主。滑族公主为仇恨,她的国她的姐姐,这两个理由足以让璇玑公主出手。而夏江一为情份,二为祈王不喜悬镜司这类机构的存在。所以夏江谢玉联手,才有了祈王和林氏一案。
  正对长子不满意,却苦无良策的箫选,接过夏江谢玉递过来的证据,马上不审不问迫不急待的定了罪诛了族。从他对祈王和林氏的态度,就看出了此人的狠毒无情。并无谋反的事实,只是所谓的书信,就杀子屠友,还是斩草除根的姿态。
  祈王案估计让很多人重新审视箫选,他摘下了那层伪善的面具。
  祈王叹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哪里是不知,是不肯知不想知,祈王还以为那是父亲,在父亲眼中,早不视他如子。
  有人悲壮有人喜。
  祈王案的受益人是景宣。箫选立他为太子,不只是他年长,也不只是越妃的功劳,而是祈王太优秀,他要选一个相对平庸些的好安心。余下的皇子中,景宣不及誉王精明,正好合了当时箫选的心境。
  就是找了这么个非嫡非贤的景宣,才会令景桓不服气,滋生了他的野心。又怕太子一家独大,扶持皇后的养子,资质强于太子的誉王上位,造成制衡的局面。坐山观虎斗,看了两个儿子打来打去,他就快乐了。平衡是他的强项,却没有一个父亲的厚道。二虎相争,必有一死。不知谁是谁的棋子,谁是谁的刀下鬼。
  誉王一封七珠亲王,太子的杀手就到了。太子如此的直截了当,誉王不查就知。如此兄弟,已是死敌。
  七珠亲王是一个坎吧,后来的靖王一得此封号,誉王马上联合夏江构陷靖王。
  太子和誉王的相争,皇上乐见其成,可是后来那二位忙于党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皇上平而不庸,动摇国本激起民愤的事,他是不允许。
  在私炮坊爆炸之后,太子已无声望,走到了被废的边缘。
  就算是亲耳听到了景宣对父皇的抱怨,箫选对自己一手亲立的第一个太子,还是有了怜惜之意。这个儿子平庸荒唐,智商情商都谈不上,但是他让箫选放心。年纪渐长的老皇上,心有些软了,于是景宣成了献王,虽然和太子的地位没法比,但保全了一家性命,已经算是夺嫡落败后的最好下场了。对于这个儿子,皇上到是顾了父子之情。
  誉王是真正意义上举兵造反的皇子,事实俱在,惊了皇上。
  皇上一直做足了表面宠爱景桓的戏码。因为誉王的母亲是玲珑公主,不会给誉王上位的机会,他给誉王的定位是制衡太子的棋子。只要誉王扮演好这个角色,他乐意表演一下父慈子孝的戏。所以就是知道了誉王和夏江联手构陷景琰,又炸了私炮坊嫁祸前太子,还是没有重处,只是降为两珠亲王,已经非常的宽大了。他要留着他做棋子的。
  没有永远的棋子,事情也不会永远被他控制。
  誉王打开了锦囊,知道了身世,被母子两代棋子的命运愤怒了。于是在夏江和般弱的挑唆下奋力一搏,哪怕鱼死网破。你可以说誉王莽撞,在不长于军事的情况下,冒然起兵,等于找死。也可以理解为他的血性,他不是笨人,不是没有野心的人,不是没有自尊心的人,这几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如果他的身世之秘不泄,箫选在他眼中还是个父亲,当这个秘密大白,那就不是父亲了。
  九安山兵败,誉王没有多少战败的伤痛,他的痛是她母子的命运,棋子的命运,让他疯狂。父子情绝,为了保王妃和还未出世的孩子一命,宁可自杀。誉王死了,皇上还跑到牢里看了看,当年祈王之死,他是让誉王去的。也许是人老了心软了,他对誉王的死还是伤心的。不似当年,祈王的死,他更多的是松了口气。
  这时候,因为九安山景琰的忠君护国,皇上对他极为满意,尤其是景琰马上交还了兵符,让他对这个孩子非常放心了。
  成了太子的景琰,各方面皇上都满意。
  只是在他的生日宴上,长公主持谢玉首书,金殿呈冤。景琰率领众臣要求昭雪旧案,这是狠狠的打了他一耳光,如果不是权利失威严无,他肯定会把景琰扔进大牢里反醒。
  大势已去真相大白,他无力阻挡,只好下旨重审。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他不得不面对真相,面对他一手冤杀皇长子和功臣的骂名。这一世,他是没什么好名声了。
  父子有了心结,都是表面和气。太子监国,相安无事。
  烽烟四起时,本来朝中无帅,只是因为对皇上不放心,太子只得坐镇京城。父子情份至此,也成了彼此的心结。
  余下的几位皇子,小的小弱的弱,箫选的目光还落不到他们身上。所以没有宠爱没有仇恨。只是君臣。
  皇子中祈王和誉王被箫选冠名谋反,两个太子中,一个废了,一个让他后悔不及。
  
  审核编辑:罗军琳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生帝王家是福,还是祸?有崇祯那句:愿世世勿生帝王家。既是帝王,父子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父子角色了,还有君臣的另一个身份。既不单纯,就难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