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淙淙溪流

作者:井中捞月    授权级别:A       2017-04-20   阅读:

  
  对散文的定义及其写作方法从古到今众说纷纭,也各有其理。
  “写什么”和“怎么写”,无论对于哪一种文体,都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甚至已经“老”到了说出来便令人汗颜的地步了。然而,放眼看看充斥在我们周围杂志页码和报纸副刊的散文(且不说别的文体),却又不能不令我们感到失望:不是家长里短,便是婆婆妈妈;不是七大姑八大姨,便是四亲舅五外甥;不是疼父母亲孩子,便是说狗狗宠猫咪;不是转了转三亚去了去西藏,便是逛了逛日本游了游美国……反正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所写半径超不过亲情、友情和爱情。要说这么写散文也没有什么不对,本来嘛,散文就是浅吟低唱,散文就是倾诉衷肠,换句话说,散文就是对自己平日里所思、所想、所见、所历的忠实记录和抒发;可是,若再问一句:散文难道就只能这么写吗?好像又不是。毕竟,我们生而为人,与大自然有着休戚与共、唇亡齿寒的千丝万缕关系;毕竟,还有更深厚的感情需要去发酵,还有更迫切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去关注。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业余文学写作者,尽管已有了几年的创作经历,但我所创作的散文却寥寥可数,而且所写多为心情小品之类,既无恢宏大气之势,亦缺深远悠长之意,又几乎全是千字文,恭维者称“精致”,明眼人扫一眼就知道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
  真实是散文的灵魂,无论是记叙,还是抒情;也无论是客观描写,还是主观抒发,都应该是真实的,都应该让读者通过文章,便可知其理、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能使我自信的,唯有一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发自我心底的真情实感。
  作品的好坏通常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思想上的,一个是艺术上的。一个好的作家总会将他对生活的观察倾注在作品中,总会将他的情感、对生活的思考与理解倾注在作品中,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较高的思想性;同样,一个好的作家也总是尽可能地在作品的人物塑造、情节组织、结构安排、语言使用、环境创造等方面努力探索,以使作品在艺术审美上达到较高的成就,经得起考验。文艺创作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没有作品不是作家全部心力的结果,不是作家个人情感体验、人生理想、审美思想凝聚的结果。“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自己的作品投注了心血和情感,那也就意味着这部作品在多大程度代表着他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散文写作,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应该有着担当的铁性和风骨,散文不应该仅仅是个体的诉求者,还应该是公众的代言者,应该有一种在场的姿态和情怀,就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喷泉里喷出的总是水,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现代作家中,我最推崇巴金、孙犁、朱自清等人的散文。读他们的散文,宛如与其人促膝谈心,或娓娓细语,或片刻小叙,其情其感由衷而发,让人在质朴的氛围中,仿佛看到了作家那颗鲜红跃动的心。“我手写我心。”这是朱自清说过的话;巴金也说过:“我的作品整个儿就是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我不隐瞒自己的内心。”这决不是说说而已的空话,读一读《背影》,读一读《随想录》,有谁还会怀疑大师们的一腔真诚!
  曾经见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掉进了沟里,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飞上了天,是歌。”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靠情节,歌在于想象,而散文贵在平实而富有情感。或者说情感自然真挚地抒发,是散文的灵魂所在。
  我心目中的散文是源自作家心灵深处的淙淙溪流,澄澈明净,自然玉成,发散着暖人的体温汩汩而来,使人在欣赏陶醉之余领悟天地的奇妙,觉察生命的繁复;任何言不由衷、为文造情,或是徒具形式的刻意求工、精雕细琢,虽则看上去华丽乃至高深博大,但都会给散文造成本质上的致命一击。发真情,写实感,这才是散文赖以焕发生命光彩,吸引受众青睐的灵魂所在。
  写作者的生命是张扬的,他以思想独树一帜,与“此处”的现实骄傲地抗争,他要征服一片一片领地(当然他只能征服阅读者),他希望征服得越多越好,他甚至愿意像那些影视明星一样成为大众情人,即使再真诚再清醒的写作者也会有这样的愿望。“但有假词,没有假山歌。”张扬的生命和征服的欲望使这个世界不乏自大而虚伪的写作者,而你却很难找到虚伪的阅读者。一个真诚的写作者的最大悲哀,是在阅读者中得不到应有的回应。
  阅读和写作是一剂药方,我畅游,犹如一条潜入深海的鱼。深度阅读能唤醒我重新体验并感知这个世界的勇气,在黑夜写作能赋予我一种密度和气质。夜色深沉,一颗迷惘而躁动的心被及时召唤,我从有效阅读的行动中激发出有效生存的顽强意志,我的生命质量和成长刻度在瞬间被艺术光华所烛照,如此盛大,如此华美!
  我们应该面对文学,背对文坛。这不是我说的话,是我在网上阅读时,看到一位文学前辈的话。当时觉得有点份量,就记住了。
  文学写作这活儿,实质上是种很个人化的劳作。若耐不住苦寂,若按不稳跃跃欲跳的心,那肯定是做不出有斤两的文章的。这原本是每个正在搞文学或曾经搞过文学的人都心知肚明的道理,用不着我在此拿腔作调地显摆。问题是处在现今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光明白道理是远远不能够抵御得了五光十色的欲望诱惑的,多数情况下,非但抵挡不了,还会将人置于很苦闷很尴尬很困惑的境地中。
  文学观、价值观决定作品的思想性。如果一个作家没有明晰的、积极的价值观,那么,其作品也就必然不会具有思想的力量。是的,好的散文,并不是古今中外广博知识的罗列和展示,也不是文过饰非、哗众取宠的艳丽辞藻的堆积,一篇散文,如果没有了其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深邃哲理与忧国忧民的浓烈情感,就只能是一篇披着“散文”外衣的枯竭之作。对于此类散文,著名作家林非先生一针见血地评价道:“质量的欠缺是因为一些作家的写作缺乏思想境界,一些浅显的、感慨众多的文章充斥文坛,容易生成浮躁的心态。散文创作是异常艰难的,情感的勃发和哲理的深化,都无法大量和永远涌现,更何况还得天衣无缝地汇于形象的文字里面,要写出美轮美奂和震撼心灵的作品,需要在毕生的观察、揣摩、体验、感受和思索的过程中付出努力。”
  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吧,如果心底燃烧着蹿动着的那束文学火焰确实尚未被时尚的暴雨浇灭殆尽的话,那就冷静而果断地面对文学,怀揣一腔热情紧紧地拥抱文学,只把漠然的背对着文坛,把心沉下来,文字就会浮起来。
  好的散文,并不在乎“写什么”和“怎么写”,藏巧于拙,返璞归真,化有形于无形,一切都是在自然中完成的。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上一篇: 《 相逢人间四月天

下一篇: 《 民以食为天系列之罂粟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讲究思想,散文才有高度和深度;讲究艺术,则散文方能呈现出别样的美丽。此篇很适合初学者借鉴。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