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金殿呈冤

作者:月涵    授权级别:A       2017-05-09   阅读:

  
  长苏十几年的筹备,就是为了呈冤,而且若要有个完美的收官,就必须要由箫选下旨,他弄出的冤案,由他纠正。免得将来景琰子言父过。
  走到这一步,要经过多少铺垫和准备。先要斗倒太子,斗倒誉王,景琰入主东宫,太子监国掌握朝局,要一家独大的掌握,而不是像献王时期,处处有个制衡的誉王。
  誉王九安山谋反,景琰及时救驾交还兵符(东西用完了马上归还,这是个好习惯)又及时护送皇上回京,取得了圣心。现如今皇上也没那么多棋子可以达成他平衡的意愿。所以景琰才有了金殿呈冤的条件。
  即使在这个时候,布局呈冤,也要周全细致合情合理,形成一个皇上不得不低头的局面。
  谢玉的死讯传入京城,长公主打开手书,由她以犯人家属的身份请罪,这样的开端最是合理。
  其次呈冤的时候,选在了皇上的寿宴,这个场合,相对轻松些,皇上不会有防范,一击而中。此类事件只能一次成功,没有第二次的机会。
  然后与朝臣(参加宴会的人)商议,有些人是事先安排的,比如言候比如纪王(皇亲),比如沈追比如蔡荃,比如文臣之首柳中书(如今是景琰的岳家),所有有影响力的大臣,都要事先同意,才能众臣所请,逼迫皇上同意。
  现如今的大臣,不在是献王当太子时期忙于党争,无心朝事,都是有诚心肯办事的。对于当年的旧案,很多人本就心情同情,比如纪王(搭救了祈王子庭生),本就深为不平,比如言候(想炸死箫选);
  本就深感叹息,比如沈追和蔡荃,还有些是顺势而为,比如中书令。只要形成一个氛围,就能达成所愿。这自然要有一个有份量的人主导,太子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这样的事件,若无太子出头,谁愿意触怒天颜,最先长公主都不愿意首告,也实在是箫选狠毒,杀亲人如杀江洋大盗。都是要承担巨大风险。只有太子出面,大家一为正义,二为将来前程,才会参与进来。
  这时候长苏反而能轻松些,自从景琰知道他的身份,为了他的健康考虑,诸多事情,都是景琰牵头安排,能让长苏省心就省心了。
  静妃负责宫内的布局,不让皇上事先知道风声,
  宫里宫外同时动手,这一次皇上被蒙在了鼓里,事先竟是毫无察觉。
  生日那天,皇上还是欢天喜地,心情不错,准备安享一个生日会。
  一切准备就绪,长公主出现那一刻,大幕拉开。
  若无非凡胆识,是真顶不住恼羞成怒的皇上,又是骂人又是摔东西,又是叫御林军,也就是莅阳能在皇上的咆哮声中,顶住巨大的压力,把谢玉的供状陈述完毕。这是一个成功的开端,有了她的供诉,众臣才能附议。才能形成一个群情激愤的场景,迫使皇上下旨重审。
  一个个大臣出列,每一个人都让皇上惊怒,十几年前,他恐惧祈王的声望,林帅的威名。十几年后,他依然惶恐听到那两个名字。
  一生的心结,一生的大错。
  若非是这样的场景,他岂肯低头。
  太子出列,他明白一切都晚了。景琰上位,就一定会有今天。那个长在祈王府的皇子,那个林殊的朋友,他一直都是如此。
  他明白了,苏先生就是林殊。夏江没有说错,死里逃生的林殊。
  大势已去,他不得不同意。连一向不理正事的风花雪月的纪王,都站了出来。人心所向,谁也挡不住。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上一篇: 《 琅琊榜--  寒夫人的名录

下一篇: 《 尤家三朵花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这就是所谓的人心所向吧。但只是编剧的良好愿望。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