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侃诗没商量系列之——《太常引 别凤轩》

作者:哭着找眼泪    授权级别:B       2014-04-08   阅读:

   太常引。别凤轩
放牛郎

挥手才别武陵源,今又别凤轩。自古别离难,几回泪流双眉敛。

翠羽黄衫、沱江汩汩、奈何更漏残?明月小亭间,前尘往事尽无言。


眼泪侃言:读了放牛郎的这曲《太常引》,我被他的敏感幽思,细腻多情所折服。一趟湘西游,能有如此触动的情怀,也不虚此行啊!当然,触动人人有,但能把这种触动以如此轻悠、婉约的词表达出来,那可是难得的难得。
我们先看上片四句,开篇连用三别:“挥手才别”、“今又别”、“自古别”。前两“别”写当下,突出时间的短暂,急迫。一个“才”字,一个“又”字,两个虚词的大胆运用,写出了人物内心的不情愿,不舒坦,留恋之情溢于言表。然后,宕开一笔,把我们的视线一下拉回到古代,“自古别离难”。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古已有之,似在安慰自己。但这是无法抚平的伤感,几回回,都应是“执手相看泪眼”。
上片写出了见难别亦难的情怀。出语紧凑,用字轻悠,情怀丰赡。
再看下片,“翠羽黄衫”是金庸笔下的一个女主角,是颇具代表性的古典美人。书中描绘她的美丽是“霞映澄塘”、“月射寒江”,这个人物(是牛哥心中的一位美丽的女子,也未可知。呵呵)是和眼下的湘西相似、相通的。湘西,在“我”眼里就是霍青桐,翠羽黄衫,纯朴典雅,不仅绝美,而且多才,多才更是惹得多愁。让“我”真是心仪已久,愁绪蔓延。
“沱江汩汩”是写夜晚的沱江水,幽静而不张扬,汩汩似有难解心绪,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想象中的美人和眼前流逝的江水,有种美好易逝,难以把留的无奈。可不是吗?作者接着就来了句“奈何更漏残?”,夜已深了,真正离别的时刻越来越近。凤轩楼上,一轮圆月,清辉静洒;柳亭内外,疏影婆娑。望着这静谧的夜色,“我”轻泡一杯香茗,渐渐漾开的叶芽,起伏旋转,仿佛泛起了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的遐想,前尘往事留人评说吧。就在这,今晚,我把一杯清茶置于月下,置于梦中的湘西,人走啊,茶不会凉,更不会残。
下片情感由感性升至理性,神思遐游,情景合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
这真是:一曲太常引,留下梦难醒。谁知个中味,唯解是郎君。
另外,这首太常引,在用字上颇有讲究,我们看,他用了“才”、“又”、“汩汩”“明月”、“小亭”等字词,这些字词都有轻,小的特点,符合“太常引”词牌适于轻悠内容,亦可适于婉约、淡淡的幽怨。遣字不需太重、太猛。可有波澜,但无需大浪的要求。
我们再看词牌格律例句对照: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挥手才别武陵源,
  中仄仄平平(韵)。
  今又别凤轩。
  中仄仄平平(韵),
  自古别离难,
  仄中仄、平平去平(韵)。
  几回泪流双眉敛。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翠羽黄衫、沱江汩汩、奈何更漏残?
  中仄仄平平(韵),
  明月小亭间,
  仄中仄、平平去平(韵)。
前尘往事尽无言。
按照“太常引”词牌韵律要求,放牛郎这首词的韵基本符合。只是上下片最后的七字句不符合均为上三下四的要求。所侃有不当之处,敬请放牛郎和各位方家指正。

  审核编辑:梁星钧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此篇体现了鉴别与欣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