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杂文随笔 > 再说路遥

再说路遥

作者:吕俊喜♀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7-28   阅读:

    
  他说过:“出自内心的真诚与永远不丧失普通人的感觉,还有有耕种就有收获,即使没有收获,也不为此而悔。”
  他说过:“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着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受点罪,又算得了什么呢?”
  每每读到这两句话时,我的心里就会生出无限敬仰和怜悯的情愫来。不错,这两句话,就应该属于他,一个用生命阐释人生的人——路遥。
  老实说:我对路遥老师的认知,时间并不是很长,是在我离开学校的后两年,距离如今也就是三四个年头。在这之前,我对他的作品一无所知,更不晓得路遥是何许人也?
  初次拜读他的佳作,是在手机上,那个时候,我穷的叮当响,想看书,身上根本没有钱去买,怎么办?就只好打开手机,在网上搜着看了。当时我也是不经意的发现了路遥为他弟弟王天乐写的那篇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因为好奇,便试着读了起来。未曾想,那一夜我竟一口气将它读完了。遗憾的是它只是连载,故而我当时看的并不是全集。直到后来,手头上有钱了,我才到环县新华书店购买了全集。花了整整四个晚上,才算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记得当时情形是:我的双眼噙满了泪花,内心充满了凄凉,悲伤。也正是因为这篇随笔才让我认识了路遥,并从此研究起了路遥。
  说起路遥,我时常会为他遗憾,心里也会时不时地隐隐作痛。当然,直接的原由不仅仅是因为他朴实无华的文字令我感动。大部分原因是被他的人格魅力和深情厚意所吸引。路遥出身贫寒,家里面捉襟见肘,加之他兄弟姐妹又多,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上山下地去劳动。如此种种的苦难和挫折,他却当做是生命的动力。为了读得起书,他过继给了大伯,从此后,他背井离家,开始了求学生涯。因为他刻苦努力,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直到他高中毕业,正当他拿到大学入学录取通知书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没有选择,只好被迫加入了红卫兵,成为了帮派的军长,还升迁成了文革副主任。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了,他终于成为了延大中文系的学生。后来做起了编辑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他还进行着文学创作。
  路遥对他童年和青年时代,那段艰苦的岁月,是难以忘怀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诸多作品中看的出来。如果没有那段艰苦的岁月,就肯定没有后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换言之,正是那些艰难苦恨才成就了他。
  他是现实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爱始终都贯穿于他生命的核心。他帮助兄弟脱离贫苦,解决和改善其生存环境;还帮助那些文学青年,为其推荐作品,尽心尽力地圆他们的梦。然而,他的婚姻却并不幸福,他知道如果没有妻子林达地默默奉献和支持,自己就肯定没有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里面去。为了报答妻子,他带病装修了家。可惜林达却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离开了他们的家。他所倾注的情感也只能付之东流,这对病重的他而言,无疑是五雷轰顶。
  路遥短暂的一生,创作了一部长篇,几部中篇,还有几篇随笔。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还获得过中国茅盾文学奖,排名年度第一;几部中篇里要属《人生》为最。不但获奖,还拍成了电影,引起过全国的震动。这我想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吧!但他并未因此而陶醉,正当他信心满满,远航起帆时,天空忽起风雨,他病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
  呜呼哀哉!痛失路遥,苍天垂泪,大地悲泣。随着绝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离我们渐行渐远……时间永远定格在1992年11月17日。路遥走了,但走的只是他的肉体,他的精神和灵魂没有走。我想他会永远留在中国这个充满苦难的大地上,引领着我们走向未来,走向成功。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推荐:渭雨轻尘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路遥是令人尊敬的作家,因为他的作品明晃晃地摆在那里。但路遥又是令人痛惜的作家,如果他能够爱惜自己一点点,那么又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作品。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