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是活着的人们仰视生命的一个角度

作者:西木诗歌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9-06   阅读:

  
  ——读沈苇的小《吐峪沟》
  
  关注新疆人沈苇的,还是从二0一三年七月去喀纳斯那次旅行开始的,他的一首写喀纳斯的诗歌(好像是《喀纳斯颂歌》,我记不清了)被雕刻在了喀纳斯景区大门外的石壁上。当时我真的目不暇给,一则因为旅游的人太多,熙熙攘攘,磨肩接踵,根本让你无法静心读完——因为读诗是需要静下心来的。另一方面,是我阅读的惯性使然,常常想:令自己敬佩的、熟知的、有名望的诗人的作品,自己更热衷读,对所谓的“名家”和所谓的“好诗”,又往往持怀疑态度。那时想,这一定是哪位“诗大神”吧。既然是大神,自然令人敬而远之。这些年来,由于掌握诗歌话语权的“大神”越来越多,但总觉得他们还是缺乏诗人的胸怀,远见,担待,良知,诗观和道德境界的,他们还不能成为谈诗论道的真正掌门人,出于世俗境界的约束,官本位或者文八股的原因,他们占据了某些刊物、文联作协、平台论坛、圈子群落等高地的话语权,其作品发出后,跟风者络绎不绝,赞声四起,点赞无数。于是,这样的作品就成了好作品,这样的人就成了著名诗人。自然想刻入石头想不朽的事非他们莫属。但他们的诗作究竞好在哪里?真的不敢恭维。我常常感叹:这是一个全民诗歌变坏的时代。所谓“全民”是指所有创作“所谓诗歌”的人们。对诗的浅薄认知,自身缺乏认识,没有诗化的语境,语言散化,词语意指苍白无力;无视节律,有句无章;意象隨性,机关隐晦,不明就里;回键分行,形似神劣,意境低下,主题不明;小情小调,感触狭隘等等。说实在,这个时代,没有鉴别的阅读,真的会读坏人的,尤为诗歌。
  也许,喀纳斯是自然风光的绝版,真的太美了。它给我的影响是震憾的,当我在“李娟书屋”看到那部以喀纳斯为题材全国诗人采风系列诗集和以阿勒泰地域特色为题材的散文集《九篇雪》《冬草场》,我若获家珍地购买了,这无形延续了我后来对这一特殊地域地理人文的好感,在一边关注这一地域文化的同时,加紧阅读了沈苇的诗歌,李娟的两部散文集,罗基础的小说《玛依塔柯之恋》等。使我不仅对祖国边陲的地域文化深感兴趣,同时感到对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感到由衷的敬畏,也因此着手打造自然与思想碰撞的火花《喀纳斯湖》(散文集,奢望成为中国的《瓦尔登湖》,当然是好高鹜远),这种努力受自然主义梭罗的影响,也自然受到沈苇,罗基础,李娟,潘伟,顾伟等边陲诗人作家们的影响。所以,从《喀纳斯颂歌》一诗看,这种以实物实景为题材的作品,怎样取景造像?怎样把持词语用度?怎样把握抒情分寸?怎样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和合而一?这似乎在沈苇的诗中,可找到答案(这里不再赘述)。用徐敬亚先生的话说:他的诗“不同于内地的先锋诗人,他的诗歌内部没有密集的意象,不大使用唯美的元诗修辞,也很少承载多层次的逻辑结构。从大的类型看,沈苇属于一位抒情诗人,然而他的抒情又是隐形的、节制的、细碎的。从表面上看,他的诗含有相当多的地理元素和大面积的扫描,但他却绝不是一位状物描摩的地理陈叙者。”
  喜欢沈苇的诗,也便开始默默阅读。二0一七年八月,坐在乌鲁木齐的BRT上,翻开微信,偶然映入眼帘了他的一组短诗,首首精绝。尽管汽车颠簸不停,我还是开始下笔写下了这段文字(回家后做了简单修正)。
  《吐峪沟》这首短诗,共七句,八十来个字,但表达的诗意却耐人寻味。诗中用了一组组对比性意象:村庄——墓地,活者——死者,生命——死亡。正反意象的对立,创造了一个诗意的通道,在这个通道里,我们看到活着的人,在山坡下峡谷里种地劳碌,生命的时空越来越小,生存处境的越来越低,导致生命场景的逼仄和生命气数的每况愈下。最值得思忖的是,劳动忙碌之余,抬头看到山坡上的墓地却越来越大,这似乎暗示了他们的生命归宿。
  而那山坡上,应该是生命气场的延续——死亡。村庄与墓地:缩小与增大、高处与低下、浓阴下与烈日下、采摘忙碌与安静躺下。两种场景,地位,当下,现状的对比,打通了意象竖立起的意境通道。读到此,诗意的表达很明了。生命的最终衡量标准是什么?盖棺定论,是一个常用词,但对于生存低下的村民,盖棺了定什么论,衡量他们的标准诗中没有明说,只是说是"一个角度,一个眼神"。诗的语言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风暴,这种风暴应该就是诗人的精神动机和思想光芒。一个生命学的、哲学的、人生问题被诗人处理得如此精湛,并给予圆满的诠释。生命最终有宿,归宿就是以土为安,始于泥土,止于泥土。生命的宁静,止于死亡;活着只不过是欲望的内心被皮囊掩盖在烈日下曝皮受苦,这个意义上说,死亡是生命的高级形态,并没什么可凄凉的。
  我们看到沈苇的诗歌意象简约,内部节奏很舒缓,元诗修辞简单质直,逻辑结构并不复杂,思维方式跳跃性很强,给人想象的时空较大。他隐形的、节制的、细碎的抒情,已经从内容上形成了特殊地理元素和特殊地域生存积淀的精神气场,立足于地域陈述,又超脱地域的单纯描摩,是有深度、有情怀、有境界的一种抒写。
  2017.8.22于乌鲁木齐
  
  ·吐峪沟
  新疆·沈苇
  峡谷中的村庄。山坡上是一片墓地
  村庄一年年缩小,墓地一天天变大
  村庄在低处,在浓荫中
  墓地在高处,在烈日下
  村民们在葡萄园中采摘、忙碌
  当他们抬头时,就从死者那里获得
  俯视自己的一个角度,一双眼睛
  审核编辑:千千   推荐:千千
【编者按】 往期编辑   千千:
作者用详尽的文字介绍了新疆诗人沈苇的诗《吐峪沟》,说了喀纳斯是自然风光的绝版,真的太美了。它给作者的影响是震憾的,还介绍了诗中用了一组组对比性意象:村庄——墓地,活者——死者,生命——死亡。正反意象的对立,创造了一个诗意的通道,在这个通道里,我们看到活着的人,在山坡下峡谷里种地劳碌,村庄与墓地:缩小与增大、高处与低下、浓阴下与烈日下、采摘忙碌与安静躺下。最后,用这首诗作了结尾,希望每一位看到这首诗的读者能从中领悟这份美丽。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