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台湾往事》的编剧肃然起敬

作者:梨涡小篆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8-03-01   阅读:

    众所周知,在这个抗日雷剧频出的年月,如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凌空拦火车等桥段已经让无数国人在迷惑,真实的历史剧还能否拍得出来?七十多年前的那场华夏劫难,是否还能够让当下文艺界的编剧正视民族使命?我原是不抱希望的了。但是看了《台湾往事》前四集,我发现这是一部具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史料考证,有深度,有逻辑,有正确三观的优秀国产剧。起码我这种历史挖掘机尚无挖到槽点,于是力荐之。
  首先剧本好。情节生动有看点,情感朴实不矫造。懂得剧本创作的人都明白,电视剧的好看在于矛盾冲突。越是离奇易反转的情节和激烈又猛烈的冲突越能抓住观众的眼球。所以很多制片人为了追求视觉效应,一个劲捣鼓大场面、大动作戏。而本剧第一集,种族矛盾扑面而来,却是平铺直叙不夸张,依然具有象征性。
  当时是1919年,台湾一所西医院的妇产科同时迎来两位产妇,一位是本院的主治医师林汉仁的妻子,一位是日本军官松村的家属。由于日本军官不信任中国医生的接生技术,强烈要求喝醉了的日本医生来处理手术。以至于自己的妻子难产而死。同日出生的林家儿子林清文与日本军官的儿子松村武夫,一亮相就注定了他们之间不可化解的敌对性。后来少年林清文与少年松村武夫二次相见,一出手就是打群架。待到青年阶段,不是上课的时候辩论,就是下课了继续争执。虽然双方家庭都教育过他们仁勇义礼,但是中日的结构性矛盾注定了彼此之间的暗暗提防、心生对立——简直是中日两国的象征。
  其次吻合史实。大事不虚、细节亦然。林清文的出生是在五四运动发生的那一年,正值日本殖民台湾的武官总督时期。日本政府在美丽宝岛上,开始建造各项如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项目,准备将台湾彻底改造成他们的殖民地。台湾人民心怀怨恨,暗流涌动,伺机待发。在此之前,台湾人民已经多次举行过抗日行动。比如“台湾民主国”抗拒日军接收的乙未战争;“台湾民主国”之后的前期抗日游击战;1907年的“北埔事件”;1913年,罗福兴领导的“苗栗事件”,到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事件”……日本殖民政府为了镇压台湾人民的起义,实行了集体大屠杀。于是,台湾反日运动转为维护汉文化的非武力形式。比如书房(私塾)与不收学费的义塾在民间悄悄兴起,迅速蔓延。许多家长把孩子带到这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日本政府除了继续以严刑峻罚的高压控制,对台湾人民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民族歧视。同时对台湾民众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向他们灌输天皇制意识形态、推行奴化教育政策等。
  在第二集里,林清文所就读的学校讲的是日文,接受的是日本教师传授的内容,无论台湾学生还是日本学生都要听。但是日本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呢?比如他论及“中日开战,日本士兵与中国士兵对阵该当如何”?日本教师肆意羞辱中国军队缺少战斗力,士兵们均是被雇佣而来,遇到战火就会“朝天开枪”……林清文不服,起身反驳。他反驳得慷慨激昂,似乎有理,实际上,日本教师的言辞虽有夸张,却没说错国民党的军队实力。
  因为在日本侵华时期,中国的官方政府国民党军队最严重的缺点之一就是军官团的素质差。美国在华高级军官艾伯特·C.魏德迈,曾把国民党军官们描述为“无能,愚蠢,缺乏训练,偏狭……全然不称职”。即使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高级军官,也非常缺乏军事领导所需要的素质。除了陈诚、李宗仁、白崇禧和孙立人等极少数智慧,廉洁,具有军事才能而出类拔萃的高级将领,大部分都是自负而能力平庸之辈。论及基层军人,多由征兵组成。民国所有男子,凡在18—45岁之间——除去学生、独生子和严重疾患者——均得服从征召。按照法令,他们以抽签的方式公平地被挑选。在此背景之下,有钱有势的人逃避征召,无钱无势的国民被强征入伍。征兵的军官们往往连抽签的手续都不顾,把田里劳作的农民抓去充数。他们作战能力差,以至于在对日作战中难创佳绩。
  那些在国民党军队里服兵役的士兵比在乡下种田或在工厂里当包身工更加悲惨。如果部队里缺少运输车辆,新兵常常行军数百英里到他们被指定的部队——军队有意远离新兵家乡,以减少士兵开小差的诱惑。新兵们常常被绳索套住他们的脖颈,绑缚在一起。夜里,他们可能被剥光衣服,以防私逃。就食物而言,征兵的军官们为了一己私利,惯常“克扣”给养士兵的米粮。有些新兵饮水甚至需要去路边的泥水坑里喝。生活待遇差,医疗条件差,导致国民党的士兵们的作战士气更是低迷。在八年抗战期间,忍受不了残酷生活而伤病死去的新兵据说超过100万。
  此外令人刮目的是“黄金大米”一梗。日本人研发的新型水稻“黄金大米”,因传闻亩产量惊人且成熟期短,被台湾农户大量购入并纷纷种植。后因不耐雨淋而全部死去。一时之间,民心惶惶。日本政府贴出告示,要求收购土地种植甘蔗,经济受损的百姓可以成为政府雇佣农户,以此解决经济危机。这实际是在巧取豪夺台湾人民的土地。此情节吻合历史不需。当时的日本为了将台湾变成有利于本国发展的殖民地,一度以专卖形式将稻米、糖等台湾特产转移给日本商人发财。在对日输出的最高年份,台湾的稻米约占日本输入米量的四分之一(余由朝鲜供应),糖则几占日本国内消费量的90%。为了增加台湾的糖米产量并将其牢牢控制,日本殖民当局对农民强行采取三年轮作制度,要求必须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甘蔗,以保证日本在台独占制糖企业的原料供应。蔗农们因不满于甘蔗的垄断收购价格过低而多次抗争,均遭野蛮弹压。台湾人民所受的苦难因此可见一斑。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推荐:渭雨轻尘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能让梨涡迫不及待地推荐的电视剧(刚看了四集),成功地钩起了我的好奇心,看来有机会好好“享受”一回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渭雨轻尘

    这篇评论应该只是一个引子。期待梨涡围绕这部电视剧写出更加丰厚有力的评论。

    2018-0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