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杂文随笔 > 奇妙的模糊

奇妙的模糊

作者:浪白    授权级别:B       2014-04-28   阅读:

     模糊,就是界限不清,生活当中界限不清的事老多了,永远不可能事事清晰。如:让你到西瓜地挑一颗“最好”或“ 最甜”的瓜,你只能“模糊”,如果 “不模糊”,你根本就挑不出来。什么是最好或最甜?即使把抽象的“好”或“甜”给你量化、数字化,你也没办法挑,因为你无法也没必要将满园西瓜逐一进行比对。所以说,生活中的模糊免不了。
   但人类文明就是一个逐步走向清晰的过程。普遍状态下,水,零度经下固化,零度到百度之间液化,百度以上气化,这样对水的认识就科学化。泾渭分明,就难以混淆视听、混水摸鱼。宇宙的某些规律摸清了,月宫、神舟上天了。错之一毫,谬之千里。一点不能含混。
   比如:“一部分人”,究竟多少人是一部分人?三人,五人?300人,500人?假如总数是500人,那499人还不是全部呀;如果是13亿,1%就是1300万。所以说,“一部分人”是个模糊的概念。
   再如:“绝大多数”,既然是大多数,那就该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吧,但究竟是占70%,还是90%?也是个模糊。
   面对许多界限不分明的模糊问题,美国有一控制论专家——扎德教授,于1965年创立“模糊数学”,之后这一学科迅速发展,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语言学、管理科学、医疗诊断、哲学研究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领导决策,形成模糊决策技术。
   笔者年老,没学过“模糊数学”,也没有决策过什么,但顾名思义,既然把“模糊”数学化,并应用于决策,那一定是让“模糊决策”更贴近自然、更贴近真实、更贴近准确,最大限度接近清晰明了。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特别是一些领导,常常把本来的清晰搞模糊,本来就模糊的更模糊,为什么呢?
   比如:有个词叫“原则上”,一个小小单位只有300人,一人一套住房也就是300套,多清晰。可分配方案偏来个“原则上一人一套”。人为地模糊了,有了“原则”里、外之分。
   再如:有些政府、房地产老板竟然说“许多人贪便宜,只买‘小产权’房”,又一个大模糊,模糊了“贪便宜”的实质。谁不知道“大产权”房安全,谁也知道住别墅风光,可钱呢?想起个笑话:有人报告老佛爷,说中原水灾,百姓无粮可吃。老佛爷大怒:没粮吃肉嘛,屁大个事也报告。
   又如: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清晰。那人均呢?是日本的多少?世界排名老几?又模糊了。总量与人均是一个铜板的两个面,只让看清一面,另一面模糊了。
   一些官员很会毫不含糊地“模糊”,在他们的诸多报告、讲话及各类文件、材料当中随处可见“或者、也许、可能是”、 “大概、基本、差不多”。还有极少数、大多数、原则上、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有关方面等字眼。
   模糊的背后往往掩盖着什么,让人看不清,措不着,稀里糊涂。还有 “文革”中流行过的“最最最”,最已经最了,多少个最才最最?把流畅数千年的母语也模糊了。
   国策“一夫一妻”,三妻四妾者却大有人在,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就拥有情妇146个,另有张二江、许迈水等等官员,明的暗的、大有小的,老婆多去了。其间不是没人发现,是被模糊了,没人告发,告发也没用。
   国策“一家一孩”,但生出一串葫芦娃者也多去了,草民所居小区,大多是小老板,两孩是少的。至于明星呀,官员呀,富豪呀,常常是打一枪生个娃换个人;再打一枪,再生个娃再换个人。既遵守原则性,两人生一个;还有灵活性,换拖鞋一样换情人,快活的很。
   国策不认双重国籍,但双重国籍者有的是,他们是谁?模糊!
   罪犯判刑,该判多少年就判多少年,国外有判数百年的,为啥我们就有个“无期”,无期是多长时间?模糊之下变有期?
   失业就是失业,为啥出新词叫“下岗”?
   强拆就是强拆,为啥叫“保护性强拆”?如果这个词成立,会不会衍生出“解脱性杀人”、“助人性贬婴”、“礼节性受贿”、“下意识贪污”?
   强奸就是强奸,为啥叫嫖宿幼女?不是说“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就构成强奸”?
   公款出国游玩,为啥叫出国考察?计生委到非计生的国家考察,考察什么?可撰写过考察报告?
模糊真奇妙,在某些人眼里是个好东西! (2013.8.22)
  审核编辑:霜冷关河   

上一篇: 《 一分为二,一分为三?

下一篇: 《  说说“吹牛”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霜冷关河:
人为地弄一些模糊上来,其实是在糊弄人,这不是那些人糊涂了,是心里明白是装糊涂。这些人打着官腔一个比一个能白虎,一旦被问到敏感的问题,便模糊了,王顾左右而言他。此类人多见于官场。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