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惹人醉】嗜酒如命

作者:许有科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9-11-11   阅读:

  
  现在我们喝的白酒是蒸馏酒,大规模酿造大约在元代。之前的酒度数不高,也就是20度的样子。自家酿造的限于工艺,也就限定在醪糟的范围内,黄酒就已经是高度数了。所以古人善饮。这个妙物的出现,就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人们把自己干的许多丑事坏事都强加到酒的头上了。酒后失态,对己是借口,对人是理由,对事是逃避,也就减少了负罪感。你说酒冤不冤?
  王忱是东晋大臣,老岳父在家办丧事,他领着十几个人跑到灵堂上,不祭拜,也不上香,而是脱光衣服,光着白花花的屁股绕着棺材走了三圈回去了,把老外父气得七窍生烟。周颐是副总理级的吏部尚书,到同事家去做客,同事酒肉与美女齐上招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美女们开始跳舞唱歌,身段袅娜,千娇百媚,姿态万千的舞姿把老周的性子逗起来了。于是一跃而起,脱光衣服冲到前台,现场按住美女要成好事,众人死死按住,死拉硬拽才把他弄回到座位上。之后大家也是相安无事,也没受到处分。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这样,见怪不怪。
  晋孝武帝司马曜喝大了,大着舌头对三十岁的张贵人说:“你年龄大了,我喜欢更小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贵人气不打一处来。当晚司马曜醉得跟死猪一样,张贵人伙同奴婢,用被子把皇帝活活捂死了。一句戏言送了命。这该怪酒还是怪人?
  曹操酒量不大,但是喜欢逼着别人喝酒,而且一个都不放过。按个敬酒的时候,典韦提着刀站在后面,阴森森的刀口泛着绿光,瞪着眼要你把酒喝干,你是喝还是不喝?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该喝的时候就喝,反正人生不过如此,不能耍赖。刘表发明了大中小三种酒杯,名为伯雅、中雅和季雅,最小的季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瓶白酒。而且专门制作了一根带刺的拐杖,谁喝醉了躺在地上不起来,就用拐杖戳屁股,拎起来再喝。大概古时候就有人装醉赖酒,所以相应的措施和办法都比较完善。
  西方人以肉食为主,小麦玉米产量很小,没有多余的粮食拿来酿酒,就用植物水果代替,什么龙舌兰、芦荟、苹果、梨子、葡萄等等都是酿酒的原料。所以西方酒大多都是水果酒。刚刚引入中国的时候,把那些一夜暴富的老板们骗得团团转。凉州美酒的工艺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指的是葡萄酒。酒具配的是夜光杯。西方的酒神叫狄奥尼索斯,老妈怀孕的时候死了,宙斯把他弄出来,把大腿上的肉割开,把他放进去,足月后再取出来,成了酒神。中国的酒神是议狄和杜康。这两个老头都是跟在领导后面的人,身份很高。所以,东西方的酒神都是贵族。喝这个玩意儿的都是有钱人、有头脸的。
  曹丕在《善哉行》中吟咏:“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吐清气。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於谯作》云:“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帮子酒鬼在郊外酗酒,成就了千古名篇。喝酒的时候要四个碟子八个碗的摆上,边吃边喝,还要有乐队在旁边吹拉弹唱,美女在池子里轻歌曼舞,时不时的扭动腰肢来敬一杯。时间最好是下班后的晚上。坏事干完能够尽早休息,要不然耽误明天继续喝。
  石崇家财巨万,一直在和皇帝的小舅子斗富。他请王导(王羲之的堂伯父)和王敦喝酒,十几个美若天仙的小老婆在旁边敬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杀一个美女。王导本来酒量不大,但碍面子硬着头皮喝。王敦是个犟扳筋,喝了几杯就不喝了,石崇连杀三人也不喝,自顾自的在那儿吃肉,吃饱扬长而去。王导说:“人家都杀了三个人了,你应该喝几杯!”王敦说:“他杀的是他自己的人,与我何关?”魏晋时期的这些人药吃多了,都是些驴脾气。
  东晋的吏部侍郎卓毕嗜酒如命,天天烂醉如泥,根本不上班。他喜欢在船上喝酒(喜欢那种晕乎乎的摇晃感),而且必须有螃蟹,右手执杯,左手螃蟹,不用你劝,自己就把自己灌得不省人事。后来到外地做官,在上任的途中就把自己喝死了。
  晋朝的时候湖南产的一种名酒叫酃(读灵)酒,专门用来祭祀,是国酒,上贡必备,历久不衰。洛阳刘百堕酿造的酒叫“鹤筋酒”,香美醇厚,一饮即醉。是达官贵人的专用酒。几个打家劫舍的毛贼官府一直抓不住,有一次拦路抢劫了一个客商,发现有美酒,就毫不客气地喝上了,结果几口下去就烂醉如泥,衙役把他们捆起来还没醒。案子轻轻松松就告破。他们抢的这种酒就是鹤筋酒,后来也叫“擒奸酒”。
  这一时期的《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酿酒工艺,喜欢喝酒的人可以去看看。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推荐:花落无声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自从发明了酿酒术,那杯中之物令无数人丑态百出,甚至丢了小命。其实,酒只是一个媒介,会让人快速现出原形而已。酒品如人品,凡是在酒桌上喜欢捉弄人,或者喜欢逼人饮酒者,也必然是喜欢弄权和打压人。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