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惹人醉】续貂——冯道传奇

作者:许有科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9-11-17   阅读:

    自古就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但是五代十国有个奇人叫冯道,他历经五朝,侍奉十帝,官拜宰相,安然无恙,最后善终,被誉为千古当官第一人。其为官精要之法统含在《荣枯鉴》里面,感兴趣的可以去细研。其实这不仅仅是为官之道,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经验之谈,很值得一读。本来做人为官就是不可分割的。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时期宰相。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并先后辅佐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石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等十位皇帝,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期间,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病逝,正好是73岁,与孔子同寿,故“时人皆共称叹”。死后葬礼万人空巷,纸钱飞扬,使道路两旁树枝染成灰色,后周世宗为此罢朝三日,以示悼念,并追封其为瀛王。
  看看人家的履历,细细道来没有十几页不成。关于他的事迹,被老夫子司马光骂得狗血喷头: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司马先生从正统儒家的角度骂人,有点过分。
  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并以春秋笔法评点说:“(冯)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当是时,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长乐老’,著书数百言,陈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
  被誉之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范文澜更是对冯道痛加挞伐,斥之为“奴才中的奴才”!
  苏澈倒是比较宽厚:盖道事唐明宗,始为宰相,其后历事八君,方其废兴之际,或在内,或在外,虽为宰相,而权不在己,祸变之发,皆非其过也。明宗虽出于夷狄,而性本宽厚。道每以恭俭劝之,在位十年,民以少安。士生于五代,立于暴君骄将之间,日与虎兕为伍,弃之而去,食薇蕨,友麋鹿,易耳,而与自经于沟渎何异。不幸而仕于朝,如冯道犹无以自免,议者诚少恕哉。
  宋初名臣范质对冯道的评价是:“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
  王安石认为冯道能够在乱世忍辱负重,乃是接济天下苍生的行为,是真正的儒者,谓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
  对他的评价或褒或贬,针锋相对,大相径庭,所谓“谤满天下,誉满天下”。对于今人来说,臧否古人略显不足,本来一家之言,不足为凭,孰是孰非都不重要,倒认为他有很多先进事迹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一是以孝为先,侍奉双亲不怠慢。他对父母问寒问暖,奉汤送药,毕敬毕恭,不敢有丝毫懈怠,父母亡后丁忧在家,不问是非。
  二是勤奋好学,手不释卷有大志。他除了侍奉双亲,就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以读书为乐事,即使大雪拥户、尘垢满席,也能安然如故。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三是安于清贫,不忘初心意志坚。他虽然贵为宰相,但生活十分清贫。在家守孝时,他把自己的俸禄全部送给周边吃不上饭的人,自己单席薄被,粗茶淡饭。看到别人家的地没种,连夜帮人家耕田种地。行军打仗时,与士兵一起同吃同住,睡草窝,住草棚,安之若素,从来不讲特殊。这一点连骂他的欧阳修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四是清正廉洁,坚持秉性不纳贿。因为位高权重,身边时常有求官问事的人缠绕,但他对僚属的馈赠一概不受。下属打了胜仗,把掳回来的美女送给他,他全部另房安置,打听到她们的亲人就一个个送回去,到嘴的鸭子就是不吃,高尚吧?
  五是严格履责,仗义执言不猥琐。他不是那种见了领导就畏畏缩缩的“官痞子”,见了下属就虚张声势的二流子。在皇帝面前不卑不亢,对领导的错误直言不讳地当面批评。后唐天成、长兴年间,连年丰收,中原比较安定,明宗有点沾沾自喜,但他却警告领导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天下为己任,不可有丝毫懈怠。周世宗想学唐太宗御驾亲征,但他极力阻止。周世宗说想当年唐太宗不是也经常御驾亲征吗?冯道说你不是唐太宗。世宗又说,敌人不过是乌合之众,老子出马就相当于泰山压顶,以石击卵,有何不可?冯道说你不是泰山。把年轻气盛的周世宗气得暴跳如雷。但是事后领导还是更加敬重他。可见他不是那种溜须拍马的无耻官员。
  六是顺势而为,不违时势有作为。当时契丹十分强大,有吞并中原的企图,人人害怕。晋高祖欲命大臣出使契丹,群臣都不敢前往。冯道主动请命,要出使契丹。当时草拟出使敕令的书吏闻之变色,双手颤抖,泪流不止。冯道也不回家,只命人代他向妻子告别,当晚便住在驿馆中,准备出使。到达契丹后,耶律德光欲到郊外迎接,以示尊敬。契丹群臣谏道:"自古没有天子迎接宰相的礼节。"耶律德光这才作罢。后来,耶律德光赏赐冯道牙笏、牛头,这在契丹是一种特别的礼遇。后来耶律德光灭了后晋,问冯道怎么救天下百姓,冯道说现在的老百姓佛祖也救不了,只有你能救。耶律大喜,息了大开杀戒的心思。在契丹两年后他安全回国了。
  七是重用士子,唯才是举固国本。他担任宰相期间,重用那些贫穷的、无背景的读书人和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人,对那些世家显贵以及品行不正、办事浮躁的人统统靠边站。首次以雕版印刷《九经》,是中国印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在战乱不绝的五代时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先进事迹,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逊色。
  冯道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频繁的时期,他一生面对着一些野兽皇帝,自保都是问题,冯道却都能够从容应对。他永远跟成功的当权者合作,从来不以“忠君”为圭臬。每次的政治风云中,都能及时调转船头,短时间内把许多棘手的问题梳理得顺顺当当。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政治智慧,而不是官场厚黑学,就是孔子再世,也很难做到。孔子生在春秋乱世,虽然周游列国,以寻找机会施展政治抱负,但最终政治上一事无成,连自己都自嘲是“丧家之犬”。他写过《偶成》一,以述其志: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大意是说,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想一想前因后果,就能够找到出路。在眼前这个朝代频繁更替的世界,夺得天下者就是明君,就可以前去事奉他,失去天下的就是倒霉的人,就要勇于离弃他。生当乱世,也绝不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但不必固执于一端。通往成功之路何止一条,往哪里走都是一片通途。只要心存善念,就是虎狼窝里也能安身立命。
  他自我评价三不欺:“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而且是“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他做到了,也只有他做到了,而在那样一个“狼虎丛中”,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佛、菩萨、圣人,其他的一切都不应苛求。苛求就是唱高调,就是假道学,就是道德绑架。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精华:渭雨轻尘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王安石的评论比较公正。家天下时代,所谓的忠,不过是忠于一人而已。大忠者,必忠于天下。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风起刀落

    拜读学习

    2019-11-18

    回复

  • 舒晴曼妙

    佳作多多哦  送花花

    2019-11-17

    回复

  • 花落无声

    身处乱世不仅能保自保,更重要的是心怀天下苍生。其先进事迹,有其一便值得褒扬,何况有那么多?

    2019-11-17

    回复

  • 东方玉洁

    这不是就是一安常处顺的典范嘛,道家标准的践行者,而且成功了。只是没有及时身退,遭世俗之垢病。

    2019-11-17

    回复

    • 东方玉洁

      @东方玉洁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冯道的《天道》

      2019-11-17

      回复

  • 渭雨轻尘

    冯道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看穿了家天下的实质,在乱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为官济世之道。

    2019-1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