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之惊鸿一瞥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6-01   阅读:

  
  第一次去靖港的时候,我就惊叹于靖港的美了。
  时人都喜欢游山玩水,那么,好的心情和游历的方向便都寄情于山水之间。而靖港的周边没有山,只有水,靖港是水做的港。
  靖港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宁静和淡泊,不仅在于她在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烟雨朦朦时,飞檐俏角、黯墙灰瓦的悄然巍立,也不仅在于她的石级街巷、蛐蜒小径和高墙深院的平静和肃寂,而是她独立于时空之外的那份超然和坚守;就象一个闺中的妇人,一直在等待着她久不曾念家想家归家的良人一般。
  我们假定,这个人,就是历史,他一去不回头,再不来看顾他曾亲爱过的港。
  港老了,可是,她还在等,不管他回来还是不回来。这种穿越时空的等,构成了她素淡的阴柔之美。
  第一次去靖港是独自一个人去的。那时是初夏,一个很晴朗的日子。
  长沙市内到靖港不是很远,坐黑脑壳的士,从西站出发,沿着宽阔的雷锋大道,一直开到沩水河和湘江的交汇处,再沿着湘江边,一直往东北方向开,十多里路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到靖港时我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针:十点三十五分,从出发到这里,一个多小时。
  那一天的靖港如同往常一样风平浪静。从江边拾级下去,马上就到了古镇的头道牌坊,那是一座新砌的白灰石墙,宽大,平和,白净的墙面有门洞穿过,门楣上黑墨楷书着“靖港”两个大字,丝毫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好象只是叹息了一声,然后轻轻地说:我在这里等你,你终于来了。
  是的,我终于来了,来和那些想来的人一起,感受那无数走过靖港古街的人感受过的,那水畔清柳、那烟雨斜阳、那江舟渔火、那源流不断的货声……
  沿石级而下,进了门之后,一条石板铺着的小街便呈现在眼前,小街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原有的布庄、当铺、作坊、粮食行、同乡会馆等等,都新近翻建和重新布局,由现在的使用人做起了生意,开成了饭店、炒货和制作坊、酒吧等等。保安街、保健街两条街连在一起,就成了一条长街,街的中间有一座新修的石拱桥,连接两边。
  走过一段石板路之后,便看到街上有一栋大型的房子,名“八元堂”,黑漆漆的招牌高高地悬挂在屋檐下。这里原来是专属宁乡人的同乡会馆,现在一直闲置着,等待它的新主人来,暂时作了靖港的历史陈列馆。
  八元堂的房屋为两层两进,前门进去是大厅,两边是厢房、耳房,背靠着前面房屋的是一座宽大的戏台,戏台面向北边;迎着戏台,房子中间是一片宽敞的露天广场。
  站在广场上,面对戏台,我在畅想着它当年的兴盛和热闹,也许看台下,有年长的乡里乡亲,也有顽皮的村童,更有相约台下,悄然私会的小儿女,他们共同形成了戏台下山海般的人气。
  但现在,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座空空的戏台,还会有吗?那当年的鼎沸之盛?
  过了广场,便是另一座房屋,走进厅室内,便可见一幅中堂,那是出自姚雪垠先生的句,书法苍劲有力,气势磅礴:
  长江万里游鳞小,奋力飞腾逐大波。
  看过后堂,我又回到前厅。前厅中的墙上和展台上有许多介绍靖港的历史图片和解释。它们如此说:
  据载,唐朝以前就有靖港,因唐朝元老李靖在此屯兵而得名,唐宋时开始形成规模,是长沙的重要经济港口,也是历朝的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小汉口”之称。
  靖港是一座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的三角洲地带,昔日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等地方的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曾是商贾云集,千帆竞发,为境内第一繁荣重镇。清末时,靖港还有粮栈米号二十余家,工商作坊数处。当时的民谣说:船到靖江口,顺风亦不走。三八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曾一度达到五百余户。
  八元堂里,从那些厚重的文字中,透过历史的浓雾,我们依稀还能看到战争的硝烟:咸丰四年二月初九,太平军征湘军占领靖港,四月初二,石贞祥率征湘军大败曾国藩水师于靖港。曾国藩几乎被逼折戟沉沙,在靖港对岸铜官渚愤而投江,被人救上。曾国藩,一个忠臣,一个悍将,一个楷模,在靖港这一片土地竖立了一面百折不挠的旗帜——湘军。
  的确,那书生意气却又屡败屡战的湘乡人,也曾在这温柔的港湾里养好伤,重新启帆,那些曲线萦绕、美不胜收的街巷,终于没有能留住他治国兴邦的坚定步伐,他走远了,但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存在了靖港那温馨的梦境中……
  上了年纪的人依旧还会想起和说起靖港昔日的辉煌,他们的记忆或许比八元堂的介绍更为详尽和丰富,感情的积淀完全停留在靖港的这一片历史的天空,毕竟那些繁华的日子在老人心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曾经让他们心里感慨万端。
  先前,靖港有李靖祠,现在已经漫灭不可见了,李靖祠的旧戏台,其对联是这样写的:
  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
  唱大江东去,九天烟云,好凭弦管吹开。
  我们都是历史的看客,往后看,既然有许多已经不见,我们只能往前面一路看去。
  正街边上的房子是挨着的,一般没有距离,但有的也有空隙,从屋檐下的空隙小巷钻过去,便到了临湖的半边街,站在半边街上,我们能看到古镇全景的一个侧貎,古街、古塔、古寺,飞扑眼帘。湖水在微风中摇曳却波澜不兴,十来条乌篷船静静地停泊在湖面上,几只倦怠的小鸟站在船篷上打盹。
  以前读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夹岸灯如昼,船歌彻夜声。我总是在想象着,那远去的河流,可曾有半边街前这哑河水拍岸之声脆亮?临水边脉络清晰的木架房和摆放其中的木屐、油伞、竹笠、瓜瓢,可曾仍在承载着古往今来的无数典故?那些秦淮河边行走的所谓风流人物,是否也曾领略宏泰坊的无边风月?
  在半边街上的小茶枋里,坐着藤木的小靠背椅,我品到了当地风味的芝麻豆子茶,清新,淡雅,入俗却不腻烦,初阳将街道、河水和屋宇都照得亮堂堂的,晒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心情为之一爽。
  小觑一回半边街,又钻回到正街上,一路走去,沿街的各种店面都亮丽如新,有做枰的,也有做木桶的作坊,作坊里,年轻的和年老的师傅们在操劳,他们专注地做着,偶尔抬头回答一下路人的寻问和好奇的探求;也有那些贩卖当地风味小吃的,如芝麻茶、鱼干、泡菜、甜酒、油炸糯米饼等,各种香味混和在一起,飘洒在空中,引人垂涎,小尝一脔,也无伤大雅的;古镇里,几条黄色的和黑色的老狗,时不时地在街头穿过,没有大惊小怪地叫唤,甚至根本没有正眼看过那些路过的游人,或许,它们知道,游人只是在此暂驻,它们才是小镇的主人。
  临近中午,在街头的小饭店就餐,要了四个菜,一盘辣椒炒肉,一盘四喜丸子,一个小菜,一个鸡蛋汤,吃完中饭,又继续着我的独游之旅。
  两三华里的路途是不经走的,信步走过去,便快到了街尾的堤畔了,远远望去,一座石制的牌坊跨在街的两边,游人和镇子上的人在坊边来往,全然没有闹市的喧嚣。一座红房子就那样悄然站立到你的面前,你闻到了什么?对的,是烟火,人间的烟火,也是寺庙的烟火,一座不太大的观音寺就隐没在这静静的港湾中。
  观音堂里,我点燃一柱高香,以无限崇拜的神情,仰望着手捻杨柳,轻洒甘露的菩萨;菩萨宝相庄严,意境深远,她的目光隽永而慈爱,手指轻捻,象在抚慰着凡间无数受伤的灵魂,又象在指向靖港长堤上的那条康庄大路……
  真想一个人留下,夜宿靖港,感受一下“寒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的意境,或者是“卧近水行处,坐看云起时”的韵致,但我是独自前来,既已领略了她的美,我想这浅尝该点到为止了,更好的欣赏,还是留待另一次呼朋唤侣的冶游吧。
12
  审核编辑:沁芳闸   精华:沁芳闸

上一篇: 《 小城故事

下一篇: 《 探访官亭林海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如果没有文字,如果懒的动笔,那这往年的记忆早就消散不见。虽说我们是历史的看客,虽说这些看客也终将不见,可毕竟我们曾经来过,有所思有所想,并将那一刻化为永久。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英沙

    许多人都爱旅游。但我总觉得,走马观花不如不看。例如,到某地吃了几串烤串,几颗姜糖,几个糖油粑粑,那是没有用的,因为没有深入了解,也是白跑一趟。愚一直有志于钻研地方的历史沉淀和人文精髓,可惜为五斗米所羁。但既有发心,便可能会结因果。

    2020-06-03

    回复

  • 花落无声

    这样的景致很有看头,这样的文字很有嚼头。

    2020-06-02

    回复

  • 落叶半床

    领略一处地方的独到之处,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2020-06-02

    回复

  • 英沙

    我在自撰长诗《大道猛蟒行》中写道:
    琼楼桂阁闭锦牖,画栋歌糜开宏泰。
    宜人浅笑候多时,珠帘暗卷佳人在。
    新伤旧伤尽销融,温柔乡里合欢爱。
    美人帐底锁蛟龙,大将云中夺关隘。
    红妆漫舞秀身姿,别意盈盈双泪垂。
    临行犹自暗叮咛,祝愿将军得胜归。
    ……
    其实当时游靖港之时,已经到过了宏泰坊。宏泰坊之历史亦是十分悠久,也与湘军和曾国藩很有渊源。宏泰坊在雍正10年间开张,据说清代的许多名人都与其有风花雪月的故事。但这些陈年往事与主流正能量相去甚远,且内容是十分敏感的,一般而言不去触碰。故不在此赘述。

    2020-06-02

    回复

  • 沁芳闸

    一个人失败多次甚至差点自杀成功,最后还能胜利,是时是运是命,更是他的百折不悔。

    2020-06-01

    回复

    • 英沙

      @沁芳闸  本文的侧重点在于游历,靖港只是记载历史的一本古籍罢了。曾国藩也只是历史河流中的一枚浪花,一个留着脚印的匆匆过客。谢谢编友的赏评!(抱拳)

      2020-0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