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广陵思

作者:梨涡小篆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8-14   阅读:

  
  风入松林,最当在皎皎明月夜。
  试想,山野黛峰,巍巍特秀。清风袭来,有松子落,粒粒碎碎,如我幼时爱玩的“抓石子”,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的小石子凌空一抛,再用手背去接。那红酥稚嫩的手背,往往接也就是两三个,剩下的“噗噗”坠落地,正如松子“噗噗”地坠落在窗前地。这时候,若尚未眠,走出房门,看着深蓝夜幕,净白满月,耳边虽有一些细微的动静在树隙草间走动,却不觉得畏惧,只感觉清旷,还能联想到古代的嵇康:他本是桀骜狂放喜愠人,却会因为几点疏星、几缕莲云心生温存。于是沐浴更衣、焚香盥手,奏上一曲《风入松》。
  “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飗飗。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间声断续……”
  嵇康当年听到的风声,应是好友吕安被人诬告而获罪的风声。
  吕安有一美艳妻室,引起了吕安之兄吕巽的觊觎。吕巽趁着酒醉玷污了吕安之妻,让吕安极其愤懑,前去咨询嵇康意见。嵇康权衡之后,劝吕安隐忍以保家族声誉。谁知,恶人反而先告状,以吕安“挝母”之罪责,坑其入狱,害其流放……
  那位旁观的知情者,见此现象按捺不住,洋洋手书一文《与吕长悌(吕巽)绝交书》,表现了他的义愤填膺。他也许不知此文传出后会带来什么后果,他也许知道此文传出后会带来什么结果,亦要公开证明吕安的清白无辜和吕巽的卑鄙阴毒。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嵇康在政坛上的重情义而舍利益,导致司马昭对他生了怨毒之心,定要将他处以极刑。领了圣旨去赴死的嵇康,却是一袭白衣胜雪,两行剑眉入鬓,气定神闲,如闲庭信步。他望着为其请命而跪在刑场四周的三千名太学生,仅仅默然一笑,命人取来琴瑟,随后手挥七弦、目送飞鸿,将战国时代聂政为了报答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去刺杀韩相侠累的真相用悲壮激昂的音韵细细诠释。弹奏完,嵇康幽幽长叹:有人曾经找我求学此曲,我未传,今日《广陵散》将成绝响……
  嵇康却不知,他临刑前痛心惋惜的《广陵散》并未成绝响。起码那个曾经想跟他学却不被他教的外甥袁孝己没少在他生前偷师。嵇康死后,袁孝己凭借自己的记忆力与想象力,将《广陵散》曲谱记录了下来,之后流传到隋唐,再辗转到宋元,哪怕明清,都有琴人得以继承。甚至在金庸小说里,魔教长老曲洋为了得到最纯粹的《广陵散》曲谱,硬是盗了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一连二十九座的坟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找到了最初本。
  曲洋缘何折腾这么大动静?只因他找到了生命里真正的知音。因为是知音,他们可以无视江湖门派的正邪之别,可以不顾世俗认定的黑白之界。刘正风誓死认定曲洋性行高洁,为此可以忍受灭门之痛。曲洋为救刘正风身受重伤却不言悔,与之合奏一曲《笑傲江湖》,直教空谷里琴声荡气,怪崖处箫声回肠。而他二人懒理红尘浊世,曲终音散,慨然以慷携手离世。
  所以,对比嵇康与吕安的知己之情,曲洋与刘正风的知音之情更令人动容。
  世人所追求的“知己”,多是那个不需过多接触,即能知晓自己与信任自己的人。因为知晓,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信任。好的知己,彼此之间可以是好的亲人、友人、爱人。但是“知音”则比“知己”更难得。“知音”需要步入彼此的灵魂深处,需要你透过我点到为止的暗示,看到我骨子里的光风霁月,亦需要我通过你雪鸿泥爪的留痕,捕捉到你内心里的清风朗月。“知音”很难遇。因为“知音”图默契。默契不需要太多言语。因为人类的言语往往有太多的矫饰,反而挡住了一些真实的意思。
  “知音”即是俞伯牙遇到钟子期,听着高山流水韵韵音,即知你的爱恨悲欢,即懂你的嗔痴牵引。
  “知音”即是贾宝玉看到林妹妹,即知她为何相思血泪抛红豆,即晓她为何菱花镜里形容瘦。
  “知音”即是刘备托孤诸葛亮,拳拳他的双手嘱咐道:“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知音”即是杨绛逗趣钱锺书,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有一个“怂”字。钱锺书心领会神,回之信,信上也只有一个“您”。
  别人看不懂不要紧,他们懂就足够了。
  可恨知己难求,知音更难求。
  有时候,人也不是遇不到知己和知音。只是当人遇到了,往往对知己与知音的要求会莫名其妙地增多。无论你为他做过多少让他心头一热与眼角一湿的好事,只要有一件没做到,也许就要迎来全盘的被质疑、被否定、被嫌隙。最后你会发现,什么知己与知音,都很难胜过利益这玩意。倒是能够胜过利益而与你保持着知己之情、知音之恩的人,真真是上天赐予你的贵人,真真是让你相信有“生死之交”的人,也真真让你发现: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花落无声

上一篇: 《 得了荨麻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 《 诗人之死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人生难得一知己,自古知音最难觅。而纵览历史上成为知音绝唱的人物,无一不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利益二字。若今人凡事权衡利弊,朋友尚且变了味,何况知音?文章挥洒自如,气脉流畅,一气呵成,加精共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