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杂文随笔 > 船山先生

船山先生

作者:云小九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21-04-11   阅读:

  
   
  若说衡阳,不能不到“船山先生”王夫之的《湘西草堂》走上一遭。
  沿石阶而上,白墙青瓦傲然独立于世,斑驳细碎的树影无不低述着先生他坎坷的一生。门联上“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想这“清”暗喻的是大清吧,而这“明”自然是暗指明朝故国了……
  再想先生博学多才却是生不逢时。正是明朝走向灭亡,清军大举南下之时。可谁又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正是先生这一介书生,以一腔热血,傲骨嶙嶙投入反清复明之路。只可惜命途多舛。(先是赴湘阴上书南明监军,未被采纳。后与抗清义士在衡山组织武装抗清失败。又遭奸党陷害几次入狱。)想先生体弱多病,晚年贫困。甚至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但仍然拒绝清庭官员拜访,赠送吃穿用度。这又是何等的气节情操。
  清朝建立后,先生暂居“败叶庐”。在这里完成大型组,共计九十九首《落花》集。文中以落花飘零隐喻亡国之痛,沥血世事沧桑成败之兴亡。其中印象最深的两联:“三分国破楪心苦,六尺孤存梅豆酸。薄命无愁聊妩媚,东君别铸铁为肝”。足以彰显先生您痛心悲苦,却有不屈之志肝胆如铁的精神,令人钦佩之至。
  晚年,您在湘西草堂,以修竹为伴,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自讨,想那公平是永远不会变的,而变的只是人心而已。又想先生对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乃精通大能之士,小女子不才,皮毛的边儿都触及不上,顿感羞愧。
  草堂与百姓房屋并无不同。一进三间,中为堂屋,侧为厢房。正房内挂有先生的画像,自撰联“六经责我开生面,我自从天乞活埋”,这又是何等气魄,儒家学说需由先生您打开新的局面,而又自予生命的微不足道,可任由老天来活埋。凛凛然,威威然也,试问世间如此桀骜又有几人?
  耳畔传来清风打叶声,恍惚间,仿若先生您在这里吟;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奋笔疾书。再看这院落中的古藤,据说是当年先生亲手栽下,而至今已是风霜雪雨历经百年。有关您的事情更是在当地口口相传。先生出门,必头顶雨伞,脚踏木屐,取义“不沾清朝地,不共清朝天”。想必这古藤也是一身铁骨得自先生真传,又或许是代先生完成未尽的夙愿,看看这大清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吧。仰望古藤,情不自禁间对先生肃然起敬。
  一方水土,一方人。看青山滴翠,看漫山遍野欣欣向荣的油菜花捧出金黄的火焰,从盆地铺向山脚,掀起层层波澜。风筝从花海中徐徐飞向天际,使人忘却尘世浮华。而天空蓝得似乎要滴出水来,更像是见证时间的老人,它是自己的砚自己的笔,也许正是船山先生的笔,蘸着船山先生未竟的夙愿,抒写着远山、流云、抒写着那个时代抹不去的痛。
  我想,这当地的百姓,观赏的游人,无论历史是如何发展,四季如何轮转,对船山先生的敬佩之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之意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走近您的墓前,只见墓联上写道:前朝干净士;高节大罗山。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位矢志不渝令人心生敬仰的先生。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梁实秋先生的笔下

下一篇: 《 日本樱花乱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近其庐,仰其人。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