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五月】麦黄树碧初夏时

作者:花落无声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5-04   阅读:

  
  假如有人问我,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我会说,我最喜欢春末夏初的五月。如果说,繁华似锦的春天是意的浪漫,红红火火的夏天是真实的生活,而春末夏初的五月,则浪漫渐去,尚未进入火热的生活。季节这时就像是一个渐渐长成的少年,正在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变化。变化之妙,用眼睛看得到,用心去体味,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进入五月,首先就迎来“立夏”节气。夏,假大也。春天种植的植物已经开始长大,进入旺盛的快速生长期。尤其是经过了一个冬季蛰伏的冬小麦,拔节,秀穗,一切仿佛在几天之内就完成了。雨水开始多起来,虽然雨打残红,让春红褪得更快一些,天降甘霖却是植物们最喜欢的。“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还是古人的句描摹的恰到好处。天气在一天天回暖,署气尚未形成,温热中夹着一些凉气,气候正是最舒适宜人的时侯。即便是北方地区,也终于结束了忽寒忽暖的倒春寒天气,人们可以卸下冬装,换上轻薄的衣衫了。一旦身心轻松起来,往往又按捺不住那颗要外出的心了。我们单看每年“五一”假期那些被挤爆的景点就知道了。我到是很想告诉那些假期不外出后悔,出去了更后悔的城市人,何必大家都跑去断桥上把桥压断?何不到乡下来,到田野中来,让身心与大自然、与土地来一场亲密接触,体味一番乡村的自然之美?
  此时的乡村,无处不是景,无处不美好。春红已退,绿阴渐浓。走在任何一条乡间公路上,都会被两侧合拢的树荫遮住,人在绿色长廊中穿行,会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凉风习习,会让身心无比地舒爽。期间,虫鸣声脆,偶尔伴着三两声蛙鸣,似乎在提示着夏季的来临。路边的野塘,荷叶已经在星星点点地布局,幸运时可见两三支早抽的花箭,尚未盛开的花苞像硕大的珍珠,似一幅没有完成的画稿。野游的鸭子倒是成群结队,在它们自己的王国里呼朋引伴,自由戏耍。如果忽然有槐花的清香扑鼻而来,那一般就是到了某个村庄附近。红瓦白墙的农家院子,在浓密的绿树白花中掩映着,又是另一幅引人遐思、令人向往的乡村的画图。
  这时节,因为不是秋收秋种大忙季节,田地里劳作的农人并不多。三三两两,偶然才见。乡村谚语说,春争日,夏争时。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夏后,雨水一来,正是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大好时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要种瓜还是点豆,这完全要看主人的心情和喜好。不管种什么,出苗,做秧,爬蔓,一切都是大自然随口吟出的一首,一个小令,清新可爱,自然天成。而大田里的麦苗正在灌浆,纷纷挂起自己的“小白旗”,仿佛挂起一张张“免打扰”牌,莫让人们轻易地去惊扰她们。待籽粒渐渐变得饱满,便迎来了下一个节气——小满。夏满芒夏署相连。小满后再半月,就是芒种,到了夏收大忙季节。芒种过后,火热的夏天才真正来临。整个五月,是安宁的,是闲适的。在这安宁与闲适的背后,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推动着万事万物快速成长和变化。这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是来自大自然的力量。或许是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任,农人们才会在整个五月闲散而放松下来,在耐心地等待成熟,等待丰收,满足地享受着这段充满希翼的时光。或许,人与季节也会相互感染,处处透着一种气定神闲的气质。“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的诗句,是此时此境的真实写照,读来别有趣味。
  乡下人一般没有白日睡觉的习惯。利用五月这个农闲的空档,他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去给刚出嫁的女儿“送清凉”。这个习俗不知起于何时,在我们家乡一直传承至今,仍然盛行。如果有上一年出嫁的女儿,娘家人会备好蚊帐、凉席,带上时令果蔬和鱼——杏子是必不可少的,去女儿婆家“送清凉”,也是送祝福。杏,取其谐音,祝愿女儿幸福,鱼是年年有余。我一直觉得,这个习俗别有深意。蚊帐或者凉席而已,婆家一定不是买不起,买来直接给女儿也不是办不到。只是,只有亲自送去,才显得隆重。这个“送清凉”其实是一次探望,也是一次对女儿在婆家真实生活情况的实地考察。女儿在婆家地位如何?与婆家人生活在一起磨合的怎样?这些只有亲自实地考察过,父母才会放心。还有,新亲家也要多接触才能相互了解,彼此融洽。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风俗习惯,只所以流传千年而不衰,一定有其深远的意义,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审核编辑:闲言碎语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写作的奥秘:开天眼

下一篇: 《 【缤纷五月】香樟 · 六月雪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五月的风景和当地风俗完美统一。人民的智慧在五月里生长着。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