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凉州》第13章:招贤纳士,重用四大股肱

《天下凉州》卷三:经略凉州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2021-05-25   阅读:

  
  人在走顺运时,遇到的风都是顺风。
  西晋末年,洛阳城里以索、张、汜三氏构成的“敦煌五龙”早已是海内高门大族。到张轨来凉,“敦煌五龙”虽然都死了,但这三大家族的势力依然很大,人物辈出,独树一帜,群星璀璨。他们是凉州的骄傲。八王之乱后,许多出仕晋廷的敦煌大族被迫退出中原,回归凉州。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如汜腾、索紞等,来到河西后隐居不仕,不愿出来做官;但崇武将军宋配、汜瑗等人则积极投身军政,希望依靠地方政权发展自身家族。
  他们的到来,成了后来诸凉国王的重要支柱。
  张轨在凉州实行了两府制,设都督府为太府,凉州府为少府。太府掌管州境钱谷赋税及诸军事;少府掌营造器物织染及诸宫事。设太府司马、长史、少府主簿等官职。张轨有智慧,有胆识,也有眼力,他效法窦融,深耕人脉,招贤纳士,任人唯贤。一有闲时,就拜访地方元老,笼络大姓豪族,大胆起用了从洛阳跑到姑臧的敦煌宋氏、氾氏大族武将,又大胆起用了武威姑臧地方豪族阴氏武门将才。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平衡手段。很快得到了宋配、阴充、氾瑗、阴澹“四大股肱谋主”,构建了以敦煌、武威大族为主体的凉州地方军政权力架构。
  宋配是张轨的第一谋主,可谓前凉“开国元勋”。
  宋配,字仲业,敦煌人。此人个子不高,其貌不扬,还患有皮肤病,满身长有鳞甲。好象清朝的曾国藩也是身患皮肤病,整天脱皮屑的人。都应验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半量”的那句老话。宋配军事才能卓越,“慷慨有大志,清素敦朴,不好华竞。”
  宋配原为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太守,文武双全,声望很高,但为人低调,言语不多,深藏不露。两人交流后,惺惺相惜,都感到对方正是自己所用所靠之人,张轨随把宋配升为太府司马,调到姑臧,成了第一个忠心辅佐张轨的心腹谋主,军事将才。
  自宋配起,敦煌宋氏一门在前凉政府中累世为官,在镇压鲜卑叛乱、平定地方势力、勤王中原等方面皆有军功。如宋纤、宋矩、宋混、宋澄等,历仕前凉早、中、晚三个时期,屡挽张氏政治于危难之中,不惜捐躯身价性命。后来,宋混、宋澄兄弟,还一度成了辅佐少主的辅国大臣,控制了前凉的政局,使宋氏成为敦煌乃至河西的强宗盛族。还有宋氏一脉的宋矩,也为保卫前凉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后赵石虎大将麻秋功下大夏,派大夏太守宋晏写信给宋矩,让其举城投降。宋矩誓死不降,对来使说:“辞父事君,当立功与义,苟功义不立,当守各节。矩终不肯背主覆宗,偷生于世也!”随后,他杀死妻儿后自刎。麻秋听到此事后,对其部将说,宋矩是正真的义士。
  氾瑗是张轨的第二谋主,可谓前凉“真将相才”。
  氾氏也是敦煌富甲一方的豪右大姓。据《敦煌氾氏家传并序》记载,氾氏自济北卢县徙居敦煌后,“代代相生,遂为敦煌望族,孝廉纪世,声誉有闻,略述宗枝,乃为颂曰:……子孙罗骈,冠盖西土,朱紫腾名”。《太平御览》引刘昞《敦煌实录》载:前凉时的汜固,是大将军汜掾纯的孙子,“推家财百万与寡弟妇,二百万与孤兄子。于是三府竞辟,皆不就。”出手真是阔气啊,弟媳妇早寡,帮衬了一百万;哥哥早孤,出手二百万。可见,汜氏在河西富的了得。
  氾瑗,字彦玉,晋永平令宗之孙。父亲氾族,有经学。氾瑗“少刚果,有壮节”。敦煌太守闻其名,任命他做郡府主簿、治中、别驾从事,举秀才。后来,因其才到洛阳京都任职。301年四月,三王起义,惠帝复位后,齐王冏专权失和。汜瑗真心劝谏不从,随自诡为护羌长史,离开洛阳,西奔凉州。
  氾瑗一到姑臧,就特来拜见张轨。张轨与其畅谈。谈罢,张轨亲自送汜瑗到门口,得意地对身边大臣们说:“此真将相才,吾当与其济世难”。遂拜汜瑗为中督护军,辅以军政,主要负责守护前凉东部边境的安全。继汜瑗之后,汜炜、汜玿都仕前凉张氏。汜氏一脉大都显扬于五凉朝堂。
  张轨从敦煌大族中得了两位将帅之才,又从武威姑臧大族物色了两位:一位是阴充,一位是阴澹。赵向群《五凉史》说,阴充、阴澹也是敦煌籍的河西大族,这点是值得商榷的。两人是亲兄弟,是武威阴氏军功豪族的代表,是地地道道从武威本土成长起来的著姓。清末学者张澍在《凉州府志备考》中按曰:“吾凉阴氏,乃后汉卫尉阴纲孙常居武威姑臧,是固新野之裔也。”后来,阴澹一支在敦煌发迹,赵向群《五凉史》就误以为阴充、阴澹是敦煌籍的河西大族了。阴充、阴澹两人同时进入张轨股肱,足见阴氏一门在前凉时代“门宗强盛”的了得。
  宋配为司马,阴充为左司马,一正一副两参谋,齐了。
  但左司马阴充,在《晋书》《通鉴》中均无墨迹,找不到踪影,在张轨在位的十三年,一直没露过面。这就很奇怪了,张轨“四大股肱”中的二号人物,竟然在史书中十三年没露过脸面,后来张轨长子张寔执政时,阴充依然一直没露过面。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这是极不正常的。这说明两种情况:
  一是阴充这个幕僚,是十足的幕后幕僚,藏的很深,不喜抛头露面。这样的人,与他的姓一样,为人处事往往是有点“阴”的。直到太兴三年庚辰(320年),张寔被部下阎沙等人杀害,地方势力扶持张茂继位时,左司马“阴充”这人,才神秘地出现了。而且一出场,出手就不凡,直接左右了张寔死后,张氏政权的交接。左司马阴充等人认为张寔之子张骏年幼,于是推举张轨次子张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而且,阴充等势力自敢做主,不报朝廷批任。足见此人在张氏殿堂当幕僚十多年间,深耕人脉,积攒的人气很旺,培育的势力不可小瞧。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张轨在世时,倘若了解此人有如此之阴,如此高深莫测,还敢把他放到“四大股肱”的二号位置吗?断然不会。
  二是史书中,可能把阴充的名字写错了。史家的春秋笔法只所以了得,关键处了了一笔,出场即出手,就把一个近乎失踪十多年的人物内心给写活了。这就说明,这人一直活跃在张氏政权中,只因被错名,才消失在了史书中。因为史书中,还有一个名字“阴元”一直活跃着,其性情、作为与阴充很像。《资治通鉴》中,就有“左司马阴元”这个人。张轨四大股肱,怎么会同时出现两个“左司马”呢?说明这阴元,不是别人,正是张轨“四大股肱”的二号人物阴充,只是《通鉴》错把“充”字写成了“元”字。
  不过阴充,也确实低调,深藏不露。那时,这样久不露面的人物很多。比如张轨的哥哥张肃,在张轨执政期间,也一直没露过面。直到张寔执政时,张肃才以张寔叔父的名义露脸了,主动申请出兵勤王,支援长安,要替侄儿攻打汉军刘曜,被张寔阻挡了。还在张轨的三子张素,来凉州后,官至临羌都尉、平西将军,还先后任过西海郡、晋昌郡、金城郡、武威郡等四郡太守。也从来不露面,史书也不载其事。说明张氏门风儒风深厚,行事低调,谦卑,不惹事,不生事,不给张轨添乱。
  同是阴家人,阴澹这人,又与阴充的性格完全相反,品行忠烈,性格耿直。开始时,张轨还不甚了解,任他为从事。一次有人诬告阴澹,阴澹用刀割下身上的肉,向张轨诉说冤枉,以表忠诚。张轨被他“割身诉枉”的正直与忠勇感动,此人不用,还用何人,随让阴澹参与机密,后提拔为督护参军,武威太守。在“轨保凉州”时,阴澹担当有为,尽心尽力辅佐张轨。故史载“轨保凉州,澹之力居多”。
  这个“澹之力居多”,是和谁比较呢?与四大股肱宋配、氾瑗比较,比排位,比战功,都没有意义,反而会引起宋、氾心中的不高兴,只有和兄弟阴充比较,“澹之力居多”,才有意义。这又反过来证明阴充的内敛与城府较深,行事低调,做事不多。在巩固张氏政权中,阴家两兄弟一隐一显,扮演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前凉受张轨辟召的阴氏子弟很多。名见经传的还有阴监、阴浚、阴鉴、阴濬、阴预、阴琚等,皆在张氏政权前期任显职。
12
  审核编辑:闲言碎语   

上一篇: 《 膜拜鹤山

下一篇: 《 人情似纸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闲言碎语:
亲贤远奸,自古明君所为之。一个合格的引领者,战争时,可双手染血色,而和平时,定要将百姓安置于上,方可细水长流,宗室不改,国号不灭!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