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即墨大鼓书

作者:陈修远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5-29   阅读:

  
  小时候,经常会有盲人宣传队走进村子,夜幕降临的时候,一把坠弦,一把单弦,一只红色的扁鼓……就让原本寂寥的村子立马变得活跃了起来。于是,岳家军,杨家将、包文拯、秦香莲、烈火金刚……一个个远去了的身影,在眼前变得鲜活了起来,一个个悲壮的故事,瞬间就出现在了自己的身边——这就是当时的即墨县“盲人文艺宣传队”所表演的生乎于即墨、发乎于即墨的一种古老的曲艺表演形式“即墨大鼓”,那活龙活现的表演,幽默生动的道白和唱词,粗犷豪迈的唱腔,给我的少年时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时光荏苒间,一晃数十年。尽管时常回忆起小时候搬着小凳提着马扎儿跟着大人们听即墨大鼓书的情景,但是四十年过去了,那清脆的活泼的鼓声和那悠扬的琴声,毕竟已经离我渐渐远去了,也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逝去了。
   前些日子,从前的即墨二中同学十几人相约即墨古城,刚一步入古城东门,就被一阵阵粗犷的即墨大鼓的演唱声所吸引,那熟悉的琴声,那熟悉的腔调回荡在耳边的时候,本以为是即墨古城内哪家老字号店铺播放的录音,当我快步走进去,不由得使我眼睛一亮——只见“学宫”东墙外的小广场上,三位穿着紫红色唐装的民间盲人老艺人,正或坐或站地敲着扁鼓弹着单弦拉着坠胡,为接踵而至的游客,演唱着即墨大鼓书,那久违了的散发着高粱地瓜的香甜的大鼓书啊,一下子就把我的回忆,牵回了我的少年时代。
   传唱了三百年的即墨大鼓,起源于明末清初,盛兴于清末民初,发源于我的家乡即墨,是泱泱中国民间曲艺中的一朵奇葩,当年一直流传于即墨全境及周边崂山、莱阳等山东半岛地区。即墨大鼓又称即墨大鼓书,说唱内容以历史传奇与民间故事等内容为主,包含多种曲艺形式以及说、唱、演、评、噱、学六种表现手法,以增强其表达感染力。有谁能想到,即墨大鼓书是三百年前的盲人乞讨者,为了求的生存而创造的一个民间曲艺种类,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口口相传,一代代沿袭下了一段段长长短短、脍炙人口的曲艺段子。鼓声一响,单弦坠弦板子共鸣而起,于是,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清官廉吏的惩恶扬善,英雄好汉的替天行道还是跌宕起伏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故事,就这样通过盲艺人们的说唱,在劳苦大众之间,代代相传。
   即墨自古就是礼仪之乡、文明之地,这里民风厚朴乐善重义,除了源于孔孟之乡的千百年的文化熏陶,我想生发和传承于即墨的民间文艺,对一方人文和精神的塑造,也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吧,即墨大鼓书便是其中之一。即墨大鼓书的唱词所倡导的忠贞报国、除暴安良、乐善好施、忠孝廉耻等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鼓词艺人的传唱,对生活在即墨市井闾巷的布衣商绅、耕作在山野田园的农夫村姑,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和取舍上,挥发出了直接而有效的教化作用,即便是物换星移岁月变迁,这种社会精神的正能量,一直萦绕在即墨的天地之间,一直规矩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一茬茬的即墨儿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让人触之可敬、挽之可爱的优秀传统社会风尚,也就是因为这种传统文化风尚,让离开家乡的即墨游子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成为可信、可亲、可敬、可爱的人。
   即墨大鼓,即墨非遗。中华民族的非遗文化,照亮着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照亮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即墨大鼓,你是一朵中华民族民间艺术长河中欢腾的浪花,在这跨越新时代的伟大交响中,你会如同黄河长江,一路奔腾,川流不息。     
   看着三位盲人老艺人一丝不苟的表演,听着他们那散发着高粱地瓜一样香甜的“满口嗓儿”,满满的乡愁啊,满满地充斥着我这颗游子的心。尤其当我了解到目前在即墨尚能坚持这门说唱艺术的,仅有他们三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时,一股肃然敬畏油然而生。于是,轻抹一把不知道什么时候流淌在脸颊上的清泪,向着三位眼睛里看不到五彩缤纷而心里蕴藏着七彩世界的民间老艺人,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穿越了三百年的时光,在新时代的幸福中,我将满怀感佩,满怀敬仰,感谢这守护美丽乡愁的每一位!
  
  审核编辑:闲言碎语   精华:韵无声

上一篇: 《 老嫂子的热炕头

下一篇: 《 槐花繁处是故乡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闲言碎语:
我们的国家,有太多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新事物的入侵,搁浅在了岁月的长河里。也许,是不是可以留住这些即将逝去的美好,和即将被遗忘的儿时故事!


往期编辑   韵无声:
发源于即墨的大鼓书有300年的历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极为盛行,这可能是因为那时的人们生活单纯,没有多少休闲节目。只是这样一个非遗文化品种愈来愈面临一个后世传承人的严峻课题,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讲述这段乡愁,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推精。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欧阳梦儿

    没找到即墨大鼓视频,倒是听了听柳腔《三拜花堂》,当真乡土得可以。有一点很疑惑,那淘气哥不是很义气的好人吗,干吗鼻梁上也涂成白的。

    2021-06-02

    回复

  • 陈修远

    即墨还有柳腔戏,即墨还有即墨老酒

    2021-05-29

    回复

  • 韵无声

    去即墨吃过海鲜,吹过海风,还真没听过大鼓书,有时间找来听听。我喜欢听京剧和越剧。

    2021-05-29

    回复

    • 陈修远

      @韵无声  即墨还有柳腔戏,即墨还有即墨老酒

      2021-05-29

      回复

    • 韵无声

      @陈修远  嗯,只是即墨大鼓剩下三个上了年纪的盲人老艺人,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2021-05-29

      回复

    • 陈修远

      @韵无声  不过我今年回来,看到了一片新的希望,在即墨故城专门开办了一个即墨大鼓讲习所,很多成人、孩子节假日在学习即墨大鼓书。民族的,才是我们真正自己的。

      2021-05-29

      回复

    • 韵无声

      @陈修远  嗯,那挺好的呢。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21-05-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