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也是一种力量

浅谈江岸《孔明灯》

作者:贝贝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5-14   阅读:

  
  过年是喜庆的日子,一家人能健健康康聚在一起,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过年不就图个团圆吗?所以,小说《孔明灯》的开头,用寥寥数笔写出了过年的喜乐气氛。
  但是——
  人生最怕的就是但是,如同你穿着一件漂亮的衣服,却被人迎面泼了一盆凉水一样,即使不脏,但还是颇为尴尬。原因何在?作者徐徐道来:“全家人都怪爹。其实,要怪还是怪剑锋节外生枝。”
  为什么既要怪爹,也要怪儿子剑锋?作者抖出第一个包袱——孔明灯。何为孔明灯?孔明灯相传源自四川平乐古镇,三国时期,此镇乃为军事重地,诸葛亮当时被司马懿困于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终得以脱险。宋时此镇更以造纸闻名,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放孔明灯渐变成节日仪式。现今,孔明灯更常用于祝福。春节燃放孔明灯更有大规模蔓延之势。
  既然是为祝福所用,为什么会引发父子间的矛盾?在作者对即将燃放孔明灯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的时候。
  “慢着!”简短的两个字让本该顺理成章的事情戛然而止。然后是父子间的一段简短的对话,却将人物的性格初现出来。
  “怎么了?”剑锋直起腰来,狐疑地问。
  “灯放出去了,什么时候落下来?”爹问。
  “油烧完了,灯一灭,就落吧。”剑锋说。
  “你能保证落下的时候,灯灭了吗?”爹又问。
  “我又不是灯,我怎么知道?”剑锋没好气地说。
  “收起来,别放了。”爹喝道。
  “怎么就不放了?”剑锋反问。
  看到这里,恐怕读者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咱黄泥湾四、五个月没下过一滴雨你知道吗?你放孔明灯,等于放火烧山。万一灯油没烧尽,火星落到树上,落到草上,都不得了。”爹说。
  “不就几座荒山吗?烧了又怎样?”剑锋不以为然。
  “蛇虫蚂蚁不是命?就该烧死?你烧了谁家山,谁会愿意?”爹说。
  “灯一放出去,会飘很远的,就是烧了山,谁知道是咱们放的?”剑锋媳妇说。
  “你这话就更说不通了。”爹说。
  从以上对话中彰显出父亲的大爱。其实,自己为亲人祝福本没有错,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的人爱别人胜过爱自己。但是,前提是这样的爱不能伤害他人,这是做人该有的底线。
  如果小说到此结尾,虽然显现了文章的正能量,但是对于小说的情节性的设计就稍微平淡了些。此时,文章暂时跳开父子间的矛盾,描写儿子剑锋去给老亲旧眷拜年。看似平淡的记叙,却暗藏玄机,最终为父亲的担忧做出了有力的回应。
  “初三那天,他到了远在百里之外的舅舅家。舅舅家冷冷清清。舅舅一根接一根抽烟,妗子坐在沙发上抹眼泪。原来,表弟顺子和媳妇腊月二十八就到家了。顺子给祖宗上坟,烧纸放炮,引发山火,被警察抓走了。”
  我们总是会对可能存在的灾害心存侥幸,对别人的遭遇漠不关心,却不知当你不在乎别人的死活时,往往这样的灾害会加重反补在自己身上。所以,当亲眼看到自己的舅舅家遭遇不幸的时候,剑锋才幡然醒悟。
  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就将剑锋对父亲由衷的敬佩勾画出来。
  “剑锋上桌,倒一杯酒,双手高高擎起酒杯,毕恭毕敬地递到爹面前,敬爹。”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文章本可以这样完结,但是还是会有遗憾,毕竟那么美丽的孔明灯不能燃放,虽然我们可以不在乎祝福的形式,但是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们的共性。所以,当大家都要放弃燃放孔明灯的时候,作者抖出了最后一个包袱。
  “正月初六,天突然变了,鹅毛大雪铺天盖地。整个黄泥湾一派银妆素裹。”一场大雪,带来的不仅是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也带来了转机。
  爹对剑锋说:“你还不去放孔明灯?”
  剑锋楞了一下,惊讶地看爹。
  爹笑了,说:“今天你就是放火,也烧不了山。”言至此,真是天从人愿,文章带着光明与温暖完美收官。正如短篇小说主编黄尘刀客的编者按所言:“一盏孔明灯,飘然而去,留在人们心里的却是光明与温暖,小说结构严谨,转折有致,对话简洁明了,有效的刻画了人物形象,生动而真实。从此孔明灯不仅是祈愿与期盼的化身,更变身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千多字的小小说,作者却能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真是让人赞叹。其实,写文不难,但是写出好文却实属不易,写出能深入到读者心中的文字就难上加难了。尤其是小小说,需要有很高的立意,精巧的构思,简练的文笔,还要贴近生活,人物饱满真实,对于作者是很高的挑战。但是,没有挑战的人生会少了很多的激情。而写文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激情。
  我们一直提倡写身边真实而看似平凡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文章更接地气。写文最忌讳的就是高大全的形象,人无完人,莫过于此。如果写一些天马行空的内容,虽然形式很炫,但是却难以真正触及人物的心灵深处。所以,此篇小说作者的选材很好,将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生气的时候会骂人,开心的时候会大碗喝酒。这位看似普通的父亲,如同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大众一样。他们善良、淳朴,厚道,如同成熟的麦子,懂得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谦卑地低头,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尊重他人。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作为脊梁才能越发的坚韧顽强,充满人性的光芒。
  我一直认为: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无论事态如何炎凉,一定会有让人温暖与感动的事情存在。即使在最黑的夜晚,那些明亮而温暖的人性光芒一定能让我们心存感激地走下去……
  
  审核编辑:黄尘刀客   推荐:高骏森

上一篇: 《 不可变迁的淳朴

下一篇: 《 青春十八

【编者按】 红尘会员   高骏森:
铿锵有力的评论,把小说《孔明灯》评述的非常精准到位。每一个字,都是沉甸甸的,文中最精彩的,就是“剑锋”父亲的崇高形象,即对内,又对外,把他一颗高尚伟岸的身影以及心灵的那份睿智的光芒和美塑造的非常成功。点睛之笔,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篇小说。评的非常好!问候作者!


管理组   黄尘刀客:
---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3

  • 江岸

    感谢贝贝的精彩点评!

    2014-06-09

    回复

  • 楚玉茗

    引用原文的文字过多,就显得这篇评析追求了数字,读起来也显得唐突,个见!

    2014-05-18

    回复

  • 荒-野

    贝姐点评一步到=位,极好!!!!!

    2014-05-14

    回复

  • 贝贝

    现在看到已经帮着加进文章了。再次感谢!问候文安!

    2014-05-14

    回复

  • 黄尘刀客

    感谢贝贝的精彩赏析,盼望见到更多佳作。

    2014-05-14

    回复

  • 贝贝

    我们一直提倡写身边真实而看似平凡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文章更接地气。写文最忌讳的就是高大全的形象,人无完人,莫过于此。如果写一些天马行空的内容,虽然形式很炫,但是却难以真正触及人物的心灵深处。所以,此篇小说作者的选材很好,将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生气的时候会骂人,开心的时候会大碗喝酒。这位看似普通的父亲,如同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大众一样。他们善良、淳朴,厚道,如同成熟的麦子,懂得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谦卑地低头,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尊重他人。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作为脊梁才能越发的坚韧顽强,充满人性的光芒。

    2014-05-14

    回复

  • 高骏森

    请作者在投稿时副标题不要放破折号,因为网站程序本身就已经自动有了,您若再加,就画蛇添足很不好看了。编辑在审稿时时很容易忽视这个问题的,刚刚我也忽视了,而且我也没办法修改。您是散文主编,在审稿时也要避讳这一问题的出现。问好贝贝,祝创作愉快!

    2014-05-14

    回复

    • 贝贝

       不好意思,我正在后台修改的时候,点保存显示我没有修改的权限,一看才知道文章被审核出来了。不知能否请有权限的管理帮我加一段:成为倒数第二段。多谢!

      2014-05-14

      回复

    • 贝贝

       你提到的问题我以后一定注意,多谢审稿,敬茶为感!

      2014-05-14

      回复

    • 贝贝

       我点修改的时候,当时显示是待审状态的。

      2014-0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