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凉州》第57章:

卷十:开疆拓土(5)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8-18   阅读:

  
  古代大将统兵作战,忌讳很多,怕犯地名,是其中一忌。
  张植信这个,自然对地名特别敏感,一听“遮留谷”,遮掩留人之谷也。就断定焉耆王龙熙在这里设有埋伏。为防遭遇埋伏袭击,张植令众将士原地不动,自己单枪匹马,杀入遮留谷,试探虚实,果然发现有埋伏,张植临危不惧,策马驰击,捣乱伏兵,使其个个暴露。而后,凉州精兵奋勇杀入,大败焉耆军。张植又率众将士乘胜追击,所向风靡,节节胜利,进据尉犁(又名“罗布淖尔”,今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焉耆大败,取得了征伐西域的彻底胜利。
  事后,众将士皆夸张植“真乃神人也。”
  神人当然不是神人,只是张植做为一个军人,读的儒书、历史却不少,又相信了地名犯冲的忌讳之事,才作出了正确决策。“张植警觉遮留谷”,也就成了古代战将唯一利用地名之忌,猜测到敌有埋伏,单枪匹马大战遮留谷,避免将士伤亡,取得战役胜利的经典故事。
  这种大将怕犯地名的例子,古今还有很多。比如,孔子没于孔休庭,李密死于断密涧,黄巢灭于黄林。还有庞统(号凤雏)殒命落凤坡,闻太师死于绝龙岭,裴元庆丧命庆坠山,柴荣死于病龙台,特务头子戴笠死于岱山,戴笠字“雨农”,飞机坠毁之地,附近有一座戴家庙,还有条沟叫困雨沟。所殇之地名,皆与殇魂者名字密切关联。因此,大将们对于安营扎寨及军队会师地点,以及战场的地名选择都比较谨慎。这种现象长期解释不了,就平空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当代对地名的选择,最谨慎与经典的是毛泽东。
  1936年9月下旬,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陕北保安讨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时,周恩来说到:“主席,现在二、四方面军即将北上,一方面军也正南下迎接。关于三军会合的地点,请主席考虑一下,军委也好提前协调安排。”
  毛泽东思考片刻说:“三军会合的地点是要慎重考虑,选个好地方,上次和国焘会合,选了个两河口,结果分道扬镳了。这回再不能重蹈覆辙。”说着,他抬头问:“军委其他同志有什么意见?”
  周恩来回答:“我和德怀同志商量了,认为放在会宁为好。”
  见毛泽东正在沉思,便接着解释:“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北控靖(远)海(原),西障定(西)临(夏),南蔽秦(安)通(渭),东跨隆(德)泾(源),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二、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毛泽东边掐灭烟头边说:“好,三军会师,就放在会宁。”
  “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古人虽然起了个好名字,可人民仍然没有得安宁,现在三军一会合,人民就会得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支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而起的呐!”历史在经过时间的积淀后愈发显得发端清晰。
  事实证明,这次地名决策堪称旷古烁今之伟大历史性决策!
  一千多年前的焉耆国王龙熙选择“遮留谷”,亦是利用了地名的玄机,想在此一举歼灭凉州军。只是没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被张植破了。龙熙失败后,率领焉耆臣民四万余人归降前凉,再次称藩称臣。
  归降的仪式,亦是千古未有,惊艳了将士们的眼球。这个仪式,就是所有投降仪式中规格最高,最能体现忠诚度的“肉袒降”。堂堂一国之王,带头脱光衣服,又率四万臣民皆脱光衣服,一丝不挂,裸体求降,以示对前凉不忠的惩戒,表示这次投降忠贞不二,真心诚服,表里如一。
  史书的原话是:“熙率群下四万人肉袒降于宣。”
  张骏经过四次讨伐西域,基本征服了“西域七雄”,其它西域小国纷纷降服,结束了晋初以来西域阻隔的局面。第二年,西域诸国纷纷到姑臧朝晋张骏,进献汗血马、火浣布、挚牛、孔雀、大象以及各种珠宝珍奇二百多种。标志着自汉朝征服西域几百年后,前凉张骏再次征服西域,实现了前凉对西域的全面统治。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张骏设戊己校尉营、西域都护营、玉门大护军营,驻兵屯田戍守。升西胡校尉杨宣为沙州刺史,总统三营将士,统管西域各国。
  
12
  审核编辑:韵无声   精华:韵无声

上一篇: 《 村边,那半亩方塘

下一篇: 《 【徽风皖韵.韵之队】青黛读诗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韵无声:
这张骏开疆拓土野心不小。随着章节的深入,张骏的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立体,有血有肉。小编自先前的好奇之心到现在,对这个人物也愈发喜爱了。本章加入了毛泽东的一段典故,使得文章叙述更丰满,由此历史人物宕开了时空,缩短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阅读兴趣。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