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一路向前

一路向前

作者:陈修远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1-08-26   阅读:

  
  早晨一觉醒来,列车已经驶出了乌海,正向着银川奔去。这次来新疆,哈密方面落实航班的时候,我说还是乘火车吧,因为坐飞机除了眼底下的茫茫云海,什么也看不见,而当列车在祖国大地上滚滚穿行的时候,守在窗前,静静看着一幅幅山河壮丽的图画,心里会涌动起一股股情感,或壮怀激烈,或心旷神怡,或平静无波,或浪漫温馨。
  忘了是谁说的,离家越远,思乡越深,这话说得真是有道理。人走的地方多了,走的远了,对每一次出行也就变成了习惯,每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当身心融入那里的友情和文化,尽管会产生如家般的浓浓的情愫,但是总觉得没有家乡的那份真真切切的亲切。火车上,看着窗外路灯下灰白色的积雪,遥看着远处朦朦胧胧、因灯光闪烁不失美丽辉煌的城市乡村,心里已然回忆起了青少年时的一些“出远门”的片段。
  说起来你可别笑,在我中学毕业后到参加工作之前,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高密,连我心里一直向往的即墨城也就去过两回,第一次进即墨城竟然是“公费”。那是1977年10月底前后,我被推选为即墨县优秀少先队员,并作为代表光荣的参加了全县第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那时候,我知道了即墨有个东方红广场,知道了墨水河,而且在那个“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的年代,竟知道了竟然有电视机这么个稀奇古怪的东西,以至于经常捧着作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珍贵的奖品《雷锋的故事》,回忆起即墨城的一幕幕。那个时候总是觉得飘荡在胸前的红领巾是那么的鲜艳。
  其实,在那个年代,因为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不允许,尤其是“生处不嫌地面(环境条件)苦,买卖不如种田稳”的老观念约束,能够从村里去到县城的人,真的也不是为数很多呢。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个笑话。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农村的一些有点木瓦工手艺的青壮汉子在农闲的季节,走出家门走进了繁华的即墨和青岛,有了农村和城市间的交流,也更让人们对城市的生活产生激情四射的向往。走出家门的青年人,因为受到了城市繁华的影响,思想显得格外活跃,加上那时候身怀木瓦技艺,对象特别的好找,如我这般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篮之辈,找个媳妇也是要找个人家挑剩了的呢。那时的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也有了“青岛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想,于是,在那个年代,特别时兴去青岛旅行结婚,一对新婚小夫妻去青岛旅行结婚回来,家里街坊邻居七姑八姨众姐妹,便纷纷前来打问青岛结婚的感受,听着新娘眉飞色舞很骄傲的讲述,大家的脸上充满了极其崇拜的神色,说句不过头的话,那场面,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看见了邓紫棋呢。
  在那个如潮的青岛旅行结婚年代里,有位小伙子临结婚前在岳父母和准新娘面前承诺,一定要去青岛旅行结婚。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从未离开过家门的姑娘,看着满街羡慕听着满街啧啧,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暗暗赞叹自己找了个能去青岛旅行结婚的如意郎。去青岛结婚,也是要花好几百块钱的,那时候几百块相当于一间大瓦房呀。新人旅行结婚回到娘家,满村的大姑娘小媳妇都闻风而来,听新娘子讲述青岛的美丽见闻。新娘子无限风光神采飞扬,从青岛的街说到青岛的楼,从青岛的人说到青岛的车……讲的是眉飞色舞。有人问,青岛没有一点跟咱家一样的吗?新娘子扑撒着眼睛,想了想说:就一点和咱家一样,每天早晨广播喇叭里也说“即墨县广播站”……说到这里,我就想啊,在那个尚未开放的年代,有多少年轻人家里舍不得去青岛旅行结婚,又拗不过社会潮流和面子,才带着新娘子把到即墨旅行结婚说成是青岛旅行结婚,反正那时候女的不出家门也不知道。呵呵呵,再说了反正大家都没出过什么家门呗。
  现在好了,人们的腰包鼓了,思想观念解放了,尤其是大即墨的交通发达了,滨海大道穿行在一百八十公里绵延的海岸线,济青高速、青银高速、环湾高速、荣威高速……市乡公路织成了一张网,城市公交通到了全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即墨地铁即将有如长龙穿遍大即墨,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去年回家乡,几个村里的老伙计们高兴的说,以前种地交钱,现在种地给钱,以前街道就像日本鬼子的大皮靴,提不起来,如今水泥沥青叫你越走越舒坦,过去出去趟骑着个自行车摩托还得借,如今好了,你看咱村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走远道,一抬腿,不就公交就是地铁,连高铁站咱即墨都有了,农民这算盼来了好光景了,这心也宽了,路也宽了……
  是呀,政策好了,精神足了,日子越过越甜,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生活越来越好,走的远了,见识广了,道路越走越宽。我的家乡,正在如同滚滚不息的长江黄河,奔腾向前……
  晨曦微露的时刻前方恰好到达了宁夏“惠农”站。惠农,真好,那么也就让我用我们栏目的主题,来祝福家乡即墨和家乡亲人们,乘着这盛世好时候,撸起那袖子再加油。趁着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刻,我们一路向前!
  审核编辑:冰斯语   推荐:冰斯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时代变迁,国家越来越富强,为农村建设出台一系列好政策,农民也富足起来。人们已不必局限于那一亩三分地,去更广阔的地方增加见识,回来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乡。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